村上春树的《村上朝日堂》里的哈比曼是什么东西?1969年20岁4月,《问题只此一个,没有交流??’68年电影观感》在《早稻里》发表。迁入三鹰市一间宿舍。“由于情绪好,在一家当铺买了支长笛。练习时,隔壁房间一个吉他少年提议吹哈比曼,于是每天都吹《memphisundergronud》结果在我记忆中,三鹰市就是(memphisundergronud》。”(《村上朝日堂》)
热心网友
哈比曼即赫尔比·曼(Herbie Mann)是著名的长笛演奏家。赫尔比·曼本不是巴西人,他1930年出生于纽约,9岁时因观看了爵士大师班尼·古德曼的一场演出而喜欢上了单簧管,很快又对次中音萨克斯产生了兴趣,后来又痴迷于长笛。也正是长笛这件乐器,最终使他享誉爵士乐坛。也正是赫尔比·曼的长笛,敢于取代人们老印象中的爵士萨克斯、爵士钢琴等,成为爵士乐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乐器,让人耳目一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赫尔比·曼就开始在爵士乐方面寻找新的音乐定位和突破口。他以长笛手的身份参加过丹麦手风琴大师麦特·马修斯的乐队,在演奏中借鉴小号的技法,并加入他所钟爱的拉丁元素,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而别具特色的舞台风格。1958年,赫尔比·曼接受了传奇爵士DJ希德·托林的建议,在自己的乐队中增加了康茄鼓手,此举使他的音乐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他本人也因此享誉国际爵士乐坛。1959年,赫尔比·曼创建了一个爵士六重奏组,其中大量采用了拉丁打击乐器。强劲的打击节奏加上悠扬婉转的长笛,那种刚劲与温柔的完美结合让所有听众如痴如醉,心荡神迷。60~70年代,赫尔比·曼通过出访南美,尤其是对巴西民间音乐的进一步了解和深入挖掘,与优秀的巴西乐手一道合作,创造出了令世人耳目一新的音乐。他的乐队与太平洋唱片公司合作录制的专辑《与赫而比·曼共舞波萨诺瓦》、《雷鬼》等,都留下了深深的巴西音乐迹印。 1980年,赫尔比·曼与老东家大西洋唱片公司的长久合作宣告结束,但他搜寻新的音乐灵感的步伐并未停止。他又踏上了长笛独奏的世界巡演征程。1987年,他成立了“巴西爵士”乐队,并开始以自己的Kokopelli录音公司录制唱片。这张DVD所收集的曲目,正是赫尔比·曼与美国年轻的爵士乐手和巴西爵士艺人的新六人组合的精彩音画记录,这些作品取自专辑《乳白色光》。影碟上一共有6 首作品——“解脱”、“献给受伤害的人”、“业主的棕榈树”、“查尔斯·丢克爵士”、“干涸的土地”、“越过彩虹”、“你指望的每一个人”、“让灵魂唱歌”。从这些音画中,我和爱乐同伴们首次鲜明而直观地体验到了巴西爵士这种音乐的特殊色彩、层次和动感。影碟的制作充分体现了音乐与色彩、动感的交融。镜头反复在键盘手、吉他手、贝司手、打击乐手和鼓手中间穿梭变换,当然,更没有放过对长笛演奏者、乐队灵魂——“巴西爵士”创始人赫尔比·曼的重笔特写。欣赏该碟,70 多分钟这款“巴西爵士”DVD的演播便告结束,真使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