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解振华辞职的三个意义因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国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昨日被中央解除职务,新华社在其发表的新闻中称,对于松花江污染事件,作为环境保护部门的国家环保总局,没有尽到责任及提出及时的应对策略,解振华由此向中央提出辞职申请,并获中央批准,随后中央任命了新的官员接替解振华。笔者以为,新华社的新闻给了解振华很大的面子,毫不客气的说,纵使解振华不提出辞职申请,中央亦会强行解除其职务。单就松花江事件来说,解振华存在着工作上的疏忽,但这绝非是中央解除其职务的唯一理由。看看解振华的经历,大家就可以十分明白,其在国家环保总局高官的位置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上可溯至1993年6月,直到现在,但大家或许都十分清楚,中国的环境污染加剧事实上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在这十多年中,中国政府亦曾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危害性,记得1994年前后,从中央到地方,都一再要求关闭小造纸厂、小印染厂、小化肥厂等,不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停止生产等,但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环境污染是一年比一年加重,虽然中央政府也投了不少钱,但没有起到一点作用。1996年前后,中央曾提出到2000年让淮河水变清的承诺,但直到现在,淮河污染的情况也没有得到控制,而有关数据显示,淮河的污染对其流域的居民来说,带来的利益远远没有环境污染带来的灾难多。当然我们不能将环境污染的加剧归难于一个人,但作为主管环保的最高级别官员,解振华早就该提出辞职,环境污染一年一年再加刷,要么说明解振华没有能力,要么说明其有能力面没尽到职责,这样的官员有存在必要吗?所以从解振华辞职的意议来说,中央亦检视一下,目前中央部门中存在的庸官,不称职的要坚决拿下,别耽误中国的经济和和谐社会建设。第二,从中央解除解振华的职务,亦可看出中央对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谁不重视环境保护,谁对造成环境污染负有重要责任,就摘谁的乌纱帽。事实上,中央早就该这样做了,环境污染应该当作一项国策去管理,写进宪法,像抓计划生育那样重要,现在最让国人痛心的就是环境污染,放心现时的中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幅远辽阔的广大区域,已没有几条河流是清的了,到处是恶臭和滋生病毒的黑液。而最让人痛恨的是,公民的这一呼声多数地方政府还不当一回事,以为这是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即先污染,后治理。但他们的想法显然错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非是一对矛盾,关键是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那时的美国很多地方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就是从那时起,美国政府痛下决心,开始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严禁高污染的项目的上马开工,40多年过去了,美国在40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非单没有因保护环境受到影响,反而认识到在发展经济时,预先控制远比先污染后治理少花了许多钱,保护好环境对经济发展更有效。从这一点来说,解除解振华的职务,应该给全国地方的环保官员一个警示,做好自己的份内的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此外,解振华被辞职,还显现出中央政府民众重视。至少,从现有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解振华所应承担的责任,就在于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高官,没有预测或者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对民众可能造成的影响,以至于耽误了最佳采取措施的时间。我们现在的政府官员,像解振华这种的还真不少,多数的情况是,出了突发事件,先是盖着,实在盖不住了,就抖出一点来,媒体不披露,政府是不会主动的透露或考取措施的。还好现在的媒体已经有了一些自由,记者的良心还有三分,出于对民众的爱护,往往会将事情的真想讲出来,这是就全国来说,地方的媒体不说,其它地方的媒体说,现在还有网络。但这不是关键,解除解振华的职务,意义就在于采取措施不要让媒体先说出来,而是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政府及主管部门主动些,为公民的利益着想,如果不,任何一级官员都没有理由面对公民,请摘下人民给予的乌纱帽。。
热心网友
环保局长的职位本来是用来制约这种高污染企业的,如今这些污染企业屡屡出问题,环保局长是失职,而且事故初期对问题估计不足,没有及时组织污染清除,眼看着污染物流到俄罗斯,他不辞职谁辞职。中石油是海外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国企,这个双重身份的处罚比较复杂。因此对中石油的处罚比较滞后,但是一定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