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有管理的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有一个分类,其中包括: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2。传统的盯住,包括盯住一篮子货币、盯住单一货币,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等。3。有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改革直接采用有管理的浮动而不选择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对我国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和汇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有效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管理的浮动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的浮动。第二,参考一篮子货币,绝不是盯住一篮子。不管盯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我们获得了主动性。现在许多人都在猜测人民银行的下一步举动,并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攻击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上的一些决策往往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博弈论能主宰这个市场,我们也一定要取得主导地位,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加上浮动,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第三,一篮子货币的构成。这需要考虑到商品、服务,外债来源以及外商投资等转移,总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关于对一篮子货币构成的推测,花旗银行认为,65%的比重是以美元计价。佳华公司认为,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浮动的比重应占到70%。摩根大通认为,一篮子货币中应该包括美元、日元、欧元、澳元、英镑和加元等。花旗集团的外汇策略分析师认为,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比率大约各17%—18%,另外,会加入11。7%的港币、9。3%的韩元以及8。1%的新台币。第四,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改革的渐进性,不是指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而是指机制改革的渐进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初始就做了一次调整,但这绝不意味着以后还要继续调整。2%的汇率调整是根据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也是反复磋商过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小。第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汇率管理的最终方向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其稳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我国的市场参与者长期生活在一个由国家承担外汇风险的大环境中,要想从这个环境中转移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汇率一旦有大的波动,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就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如何记账、如何课税、如何向股东交代等,都带来很多难题。另外,一些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跟着国家走”的习惯,在自己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如果国家进行调整,那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在这样的保护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进出口战略。现在,这种保护措施没有了,需要各个企业自己进行调整,进行相应的有计划的管理和经营,但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再者,货币当局自身也需要调整。人民银行上海设立第二总部,其主要目的就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以确定更完善的汇率制度。二、人民币汇率改革中风险该如何防范我们首先要回头来好好体会一下温总理6月26日在天津亚欧会议上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在整个中国政策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温总理讲话的第一部分特别强调内政。汇率如何改,什么时候改,向什么方向改,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需要,而不会取决于任何国家的压力。他在第二部分中重申了改革的条件:要有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宏观经济要稳定。总体上他说出了整体经济改革的条件。这也正是汇率改革的本质。汇率就是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涉及到所有的层面。对于我国来说,汇率改革之后的风险会出在哪里呢?多数人都觉得主要是在货币的错配上。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家庭,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不同的货币来计价,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都会受到影响。货币错配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就是以美元和欧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将美、欧之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出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内因,就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这样就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内过剩的储蓄需要到外部投资,外部投资也就是外部定价。另一种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借不到钱,就不得不到外边去借钱,这也是外部定价。银行尤其需要提高管理汇率风险水平。从国内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资产负债中,5家上市银行资产净头寸占总资产比重约0。42%,人民币升值2%将使这些银行今年净利润下降1。07%,每股收益下降0。4分。升值后,外币资本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按人民币口径计价的总额已经显现出来。招商银行在汇率改革之前,把其所有的外币资产都换成了港币,这一点做得很好。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后,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的波动将日益频繁,波动幅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对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经验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管理难度不言而喻。通过前面的表述,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政府,都受到了影响。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一大堆的风险都暴露出来了,这就需要货币当局尽快提供避免风险的手段、工具和途径。第一,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把进入门槛降下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金融机构不是外汇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最终使用者和最终持有者都是企业,最终影响到的都是企业,所以应该让非金融机构进入这个市场。即期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的扩大,主要意义就在这里。第二,增加外汇市场的询价交易方式。中央银行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可在原有集中授信、集中竞争交易方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询价交易方式”。以前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之所以先进,是先进在集中竞价,而问题是大量的交易,特别是金融产品和利率产品的交易,需要的是询价和做市商制度。第三,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比较接近。首先,从合约的特点来说,远期外汇交易是一事一议,而外汇期货交易是标准化。其次,远期外汇市场是在无形市场上,而外汇期货交易是在有组织的期货市场中进行,参与交易的都是会员,而且价格是竞争的。另外,远期交易保证金可有可无,而期货交易需要有保证金;远期外汇交易的交易对手很明确,期货交易不清楚;远期交易是到期后全额交付,而期货交易很少有全额交付的。因为产品不同,期货和远期交易占的份额不太一样,在我国外汇市场中,衍生品远期交易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期货交易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外汇体制的改革对我国期货市场直接的好处不会特别大。第四,扩大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远期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第五,增加人民币、外币的掉期交易。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业务中,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这里留下了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就是要利率市场化。这次推出货币掉期,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

热心网友

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有管理的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有一个分类,其中包括: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2。传统的盯住,包括盯住一篮子货币、盯住单一货币,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等。3。有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改革直接采用有管理的浮动而不选择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对我国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和汇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有效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管理的浮动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的浮动。第二,参考一篮子货币,绝不是盯住一篮子。不管盯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我们获得了主动性。现在许多人都在猜测人民银行的下一步举动,并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攻击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上的一些决策往往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博弈论能主宰这个市场,我们也一定要取得主导地位,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加上浮动,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第三,一篮子货币的构成。这需要考虑到商品、服务,外债来源以及外商投资等转移,总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关于对一篮子货币构成的推测,花旗银行认为,65%的比重是以美元计价。佳华公司认为,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浮动的比重应占到70%。摩根大通认为,一篮子货币中应该包括美元、日元、欧元、澳元、英镑和加元等。花旗集团的外汇策略分析师认为,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比率大约各17%—18%,另外,会加入11。7%的港币、9。3%的韩元以及8。1%的新台币。第四,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改革的渐进性,不是指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而是指机制改革的渐进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初始就做了一次调整,但这绝不意味着以后还要继续调整。2%的汇率调整是根据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也是反复磋商过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小。第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汇率管理的最终方向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其稳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我国的市场参与者长期生活在一个由国家承担外汇风险的大环境中,要想从这个环境中转移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汇率一旦有大的波动,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就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如何记账、如何课税、如何向股东交代等,都带来很多难题。另外,一些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跟着国家走”的习惯,在自己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如果国家进行调整,那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在这样的保护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进出口战略。现在,这种保护措施没有了,需要各个企业自己进行调整,进行相应的有计划的管理和经营,但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再者,货币当局自身也需要调整。人民银行上海设立第二总部,其主要目的就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以确定更完善的汇率制度。二、人民币汇率改革中风险该如何防范我们首先要回头来好好体会一下温总理6月26日在天津亚欧会议上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在整个中国政策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温总理讲话的第一部分特别强调内政。汇率如何改,什么时候改,向什么方向改,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需要,而不会取决于任何国家的压力。他在第二部分中重申了改革的条件:要有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宏观经济要稳定。总体上他说出了整体经济改革的条件。这也正是汇率改革的本质。汇率就是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涉及到所有的层面。对于我国来说,汇率改革之后的风险会出在哪里呢?多数人都觉得主要是在货币的错配上。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家庭,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不同的货币来计价,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都会受到影响。货币错配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就是以美元和欧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将美、欧之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出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内因,就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这样就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内过剩的储蓄需要到外部投资,外部投资也就是外部定价。另一种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借不到钱,就不得不到外边去借钱,这也是外部定价。银行尤其需要提高管理汇率风险水平。从国内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资产负债中,5家上市银行资产净头寸占总资产比重约0。42%,人民币升值2%将使这些银行今年净利润下降1。07%,每股收益下降0。4分。升值后,外币资本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按人民币口径计价的总额已经显现出来。招商银行在汇率改革之前,把其所有的外币资产都换成了港币,这一点做得很好。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后,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的波动将日益频繁,波动幅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对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经验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管理难度不言而喻。通过前面的表述,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政府,都受到了影响。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一大堆的风险都暴露出来了,这就需要货币当局尽快提供避免风险的手段、工具和途径。第一,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把进入门槛降下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金融机构不是外汇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最终使用者和最终持有者都是企业,最终影响到的都是企业,所以应该让非金融机构进入这个市场。即期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的扩大,主要意义就在这里。第二,增加外汇市场的询价交易方式。中央银行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可在原有集中授信、集中竞争交易方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询价交易方式”。以前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之所以先进,是先进在集中竞价,而问题是大量的交易,特别是金融产品和利率产品的交易,需要的是询价和做市商制度。第三,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比较接近。首先,从合约的特点来说,远期外汇交易是一事一议,而外汇期货交易是标准化。其次,远期外汇市场是在无形市场上,而外汇期货交易是在有组织的期货市场中进行,参与交易的都是会员,而且价格是竞争的。另外,远期交易保证金可有可无,而期货交易需要有保证金;远期外汇交易的交易对手很明确,期货交易不清楚;远期交易是到期后全额交付,而期货交易很少有全额交付的。因为产品不同,期货和远期交易占的份额不太一样,在我国外汇市场中,衍生品远期交易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期货交易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外汇体制的改革对我国期货市场直接的好处不会特别大。第四,扩大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远期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第五,增加人民币、外币的掉期交易。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业务中,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这里留下了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就是要利率市场化。这次推出货币掉期,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

热心网友

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有管理的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有一个分类,其中包括: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2。传统的盯住,包括盯住一篮子货币、盯住单一货币,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等。3。有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改革直接采用有管理的浮动而不选择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对我国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和汇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有效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管理的浮动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的浮动。第二,参考一篮子货币,绝不是盯住一篮子。不管盯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我们获得了主动性。现在许多人都在猜测人民银行的下一步举动,并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攻击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上的一些决策往往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博弈论能主宰这个市场,我们也一定要取得主导地位,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加上浮动,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第三,一篮子货币的构成。这需要考虑到商品、服务,外债来源以及外商投资等转移,总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关于对一篮子货币构成的推测,花旗银行认为,65%的比重是以美元计价。佳华公司认为,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浮动的比重应占到70%。摩根大通认为,一篮子货币中应该包括美元、日元、欧元、澳元、英镑和加元等。花旗集团的外汇策略分析师认为,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比率大约各17%—18%,另外,会加入11。7%的港币、9。3%的韩元以及8。1%的新台币。第四,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改革的渐进性,不是指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而是指机制改革的渐进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初始就做了一次调整,但这绝不意味着以后还要继续调整。2%的汇率调整是根据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也是反复磋商过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小。第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汇率管理的最终方向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其稳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我国的市场参与者长期生活在一个由国家承担外汇风险的大环境中,要想从这个环境中转移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汇率一旦有大的波动,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就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如何记账、如何课税、如何向股东交代等,都带来很多难题。另外,一些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跟着国家走”的习惯,在自己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如果国家进行调整,那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在这样的保护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进出口战略。现在,这种保护措施没有了,需要各个企业自己进行调整,进行相应的有计划的管理和经营,但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再者,货币当局自身也需要调整。人民银行上海设立第二总部,其主要目的就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以确定更完善的汇率制度。二、人民币汇率改革中风险该如何防范我们首先要回头来好好体会一下温总理6月26日在天津亚欧会议上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在整个中国政策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温总理讲话的第一部分特别强调内政。汇率如何改,什么时候改,向什么方向改,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需要,而不会取决于任何国家的压力。他在第二部分中重申了改革的条件:要有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宏观经济要稳定。总体上他说出了整体经济改革的条件。这也正是汇率改革的本质。汇率就是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涉及到所有的层面。对于我国来说,汇率改革之后的风险会出在哪里呢?多数人都觉得主要是在货币的错配上。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家庭,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不同的货币来计价,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都会受到影响。货币错配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就是以美元和欧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将美、欧之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出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内因,就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这样就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内过剩的储蓄需要到外部投资,外部投资也就是外部定价。另一种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借不到钱,就不得不到外边去借钱,这也是外部定价。银行尤其需要提高管理汇率风险水平。从国内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资产负债中,5家上市银行资产净头寸占总资产比重约0。42%,人民币升值2%将使这些银行今年净利润下降1。07%,每股收益下降0。4分。升值后,外币资本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按人民币口径计价的总额已经显现出来。招商银行在汇率改革之前,把其所有的外币资产都换成了港币,这一点做得很好。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后,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的波动将日益频繁,波动幅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对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经验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管理难度不言而喻。通过前面的表述,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政府,都受到了影响。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一大堆的风险都暴露出来了,这就需要货币当局尽快提供避免风险的手段、工具和途径。第一,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把进入门槛降下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金融机构不是外汇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最终使用者和最终持有者都是企业,最终影响到的都是企业,所以应该让非金融机构进入这个市场。即期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的扩大,主要意义就在这里。第二,增加外汇市场的询价交易方式。中央银行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可在原有集中授信、集中竞争交易方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询价交易方式”。以前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之所以先进,是先进在集中竞价,而问题是大量的交易,特别是金融产品和利率产品的交易,需要的是询价和做市商制度。第三,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比较接近。首先,从合约的特点来说,远期外汇交易是一事一议,而外汇期货交易是标准化。其次,远期外汇市场是在无形市场上,而外汇期货交易是在有组织的期货市场中进行,参与交易的都是会员,而且价格是竞争的。另外,远期交易保证金可有可无,而期货交易需要有保证金;远期外汇交易的交易对手很明确,期货交易不清楚;远期交易是到期后全额交付,而期货交易很少有全额交付的。因为产品不同,期货和远期交易占的份额不太一样,在我国外汇市场中,衍生品远期交易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期货交易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外汇体制的改革对我国期货市场直接的好处不会特别大。第四,扩大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远期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第五,增加人民币、外币的掉期交易。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业务中,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这里留下了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就是要利率市场化。这次推出货币掉期,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

热心网友

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有管理的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有一个分类,其中包括: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2。传统的盯住,包括盯住一篮子货币、盯住单一货币,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等。3。有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改革直接采用有管理的浮动而不选择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对我国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和汇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有效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管理的浮动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的浮动。第二,参考一篮子货币,绝不是盯住一篮子。不管盯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我们获得了主动性。现在许多人都在猜测人民银行的下一步举动,并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攻击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上的一些决策往往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博弈论能主宰这个市场,我们也一定要取得主导地位,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加上浮动,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第三,一篮子货币的构成。这需要考虑到商品、服务,外债来源以及外商投资等转移,总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关于对一篮子货币构成的推测,花旗银行认为,65%的比重是以美元计价。佳华公司认为,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浮动的比重应占到70%。摩根大通认为,一篮子货币中应该包括美元、日元、欧元、澳元、英镑和加元等。花旗集团的外汇策略分析师认为,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比率大约各17%—18%,另外,会加入11。7%的港币、9。3%的韩元以及8。1%的新台币。第四,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改革的渐进性,不是指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而是指机制改革的渐进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初始就做了一次调整,但这绝不意味着以后还要继续调整。2%的汇率调整是根据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也是反复磋商过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小。第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汇率管理的最终方向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其稳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我国的市场参与者长期生活在一个由国家承担外汇风险的大环境中,要想从这个环境中转移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汇率一旦有大的波动,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就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如何记账、如何课税、如何向股东交代等,都带来很多难题。另外,一些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跟着国家走”的习惯,在自己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如果国家进行调整,那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在这样的保护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进出口战略。现在,这种保护措施没有了,需要各个企业自己进行调整,进行相应的有计划的管理和经营,但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再者,货币当局自身也需要调整。人民银行上海设立第二总部,其主要目的就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以确定更完善的汇率制度。二、人民币汇率改革中风险该如何防范我们首先要回头来好好体会一下温总理6月26日在天津亚欧会议上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在整个中国政策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温总理讲话的第一部分特别强调内政。汇率如何改,什么时候改,向什么方向改,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需要,而不会取决于任何国家的压力。他在第二部分中重申了改革的条件:要有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宏观经济要稳定。总体上他说出了整体经济改革的条件。这也正是汇率改革的本质。汇率就是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涉及到所有的层面。对于我国来说,汇率改革之后的风险会出在哪里呢?多数人都觉得主要是在货币的错配上。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家庭,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不同的货币来计价,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都会受到影响。货币错配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就是以美元和欧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将美、欧之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出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内因,就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这样就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内过剩的储蓄需要到外部投资,外部投资也就是外部定价。另一种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借不到钱,就不得不到外边去借钱,这也是外部定价。银行尤其需要提高管理汇率风险水平。从国内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资产负债中,5家上市银行资产净头寸占总资产比重约0。42%,人民币升值2%将使这些银行今年净利润下降1。07%,每股收益下降0。4分。升值后,外币资本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按人民币口径计价的总额已经显现出来。招商银行在汇率改革之前,把其所有的外币资产都换成了港币,这一点做得很好。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后,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的波动将日益频繁,波动幅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对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经验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管理难度不言而喻。通过前面的表述,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政府,都受到了影响。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一大堆的风险都暴露出来了,这就需要货币当局尽快提供避免风险的手段、工具和途径。第一,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把进入门槛降下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金融机构不是外汇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最终使用者和最终持有者都是企业,最终影响到的都是企业,所以应该让非金融机构进入这个市场。即期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的扩大,主要意义就在这里。第二,增加外汇市场的询价交易方式。中央银行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可在原有集中授信、集中竞争交易方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询价交易方式”。以前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之所以先进,是先进在集中竞价,而问题是大量的交易,特别是金融产品和利率产品的交易,需要的是询价和做市商制度。第三,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比较接近。首先,从合约的特点来说,远期外汇交易是一事一议,而外汇期货交易是标准化。其次,远期外汇市场是在无形市场上,而外汇期货交易是在有组织的期货市场中进行,参与交易的都是会员,而且价格是竞争的。另外,远期交易保证金可有可无,而期货交易需要有保证金;远期外汇交易的交易对手很明确,期货交易不清楚;远期交易是到期后全额交付,而期货交易很少有全额交付的。因为产品不同,期货和远期交易占的份额不太一样,在我国外汇市场中,衍生品远期交易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期货交易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外汇体制的改革对我国期货市场直接的好处不会特别大。第四,扩大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远期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第五,增加人民币、外币的掉期交易。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业务中,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这里留下了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就是要利率市场化。这次推出货币掉期,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

热心网友

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有管理的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有一个分类,其中包括: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2。传统的盯住,包括盯住一篮子货币、盯住单一货币,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等。3。有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改革直接采用有管理的浮动而不选择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对我国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和汇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有效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管理的浮动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的浮动。第二,参考一篮子货币,绝不是盯住一篮子。不管盯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我们获得了主动性。现在许多人都在猜测人民银行的下一步举动,并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攻击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上的一些决策往往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博弈论能主宰这个市场,我们也一定要取得主导地位,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加上浮动,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第三,一篮子货币的构成。这需要考虑到商品、服务,外债来源以及外商投资等转移,总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关于对一篮子货币构成的推测,花旗银行认为,65%的比重是以美元计价。佳华公司认为,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浮动的比重应占到70%。摩根大通认为,一篮子货币中应该包括美元、日元、欧元、澳元、英镑和加元等。花旗集团的外汇策略分析师认为,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比率大约各17%—18%,另外,会加入11。7%的港币、9。3%的韩元以及8。1%的新台币。第四,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改革的渐进性,不是指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而是指机制改革的渐进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初始就做了一次调整,但这绝不意味着以后还要继续调整。2%的汇率调整是根据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也是反复磋商过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小。第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汇率管理的最终方向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其稳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我国的市场参与者长期生活在一个由国家承担外汇风险的大环境中,要想从这个环境中转移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汇率一旦有大的波动,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就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如何记账、如何课税、如何向股东交代等,都带来很多难题。另外,一些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跟着国家走”的习惯,在自己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如果国家进行调整,那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在这样的保护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进出口战略。现在,这种保护措施没有了,需要各个企业自己进行调整,进行相应的有计划的管理和经营,但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再者,货币当局自身也需要调整。人民银行上海设立第二总部,其主要目的就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以确定更完善的汇率制度。二、人民币汇率改革中风险该如何防范我们首先要回头来好好体会一下温总理6月26日在天津亚欧会议上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在整个中国政策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温总理讲话的第一部分特别强调内政。汇率如何改,什么时候改,向什么方向改,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需要,而不会取决于任何国家的压力。他在第二部分中重申了改革的条件:要有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宏观经济要稳定。总体上他说出了整体经济改革的条件。这也正是汇率改革的本质。汇率就是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涉及到所有的层面。对于我国来说,汇率改革之后的风险会出在哪里呢?多数人都觉得主要是在货币的错配上。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家庭,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不同的货币来计价,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都会受到影响。货币错配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就是以美元和欧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将美、欧之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出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内因,就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这样就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内过剩的储蓄需要到外部投资,外部投资也就是外部定价。另一种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借不到钱,就不得不到外边去借钱,这也是外部定价。银行尤其需要提高管理汇率风险水平。从国内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资产负债中,5家上市银行资产净头寸占总资产比重约0。42%,人民币升值2%将使这些银行今年净利润下降1。07%,每股收益下降0。4分。升值后,外币资本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按人民币口径计价的总额已经显现出来。招商银行在汇率改革之前,把其所有的外币资产都换成了港币,这一点做得很好。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后,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的波动将日益频繁,波动幅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对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经验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管理难度不言而喻。通过前面的表述,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政府,都受到了影响。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一大堆的风险都暴露出来了,这就需要货币当局尽快提供避免风险的手段、工具和途径。第一,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把进入门槛降下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金融机构不是外汇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最终使用者和最终持有者都是企业,最终影响到的都是企业,所以应该让非金融机构进入这个市场。即期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的扩大,主要意义就在这里。第二,增加外汇市场的询价交易方式。中央银行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可在原有集中授信、集中竞争交易方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询价交易方式”。以前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之所以先进,是先进在集中竞价,而问题是大量的交易,特别是金融产品和利率产品的交易,需要的是询价和做市商制度。第三,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比较接近。首先,从合约的特点来说,远期外汇交易是一事一议,而外汇期货交易是标准化。其次,远期外汇市场是在无形市场上,而外汇期货交易是在有组织的期货市场中进行,参与交易的都是会员,而且价格是竞争的。另外,远期交易保证金可有可无,而期货交易需要有保证金;远期外汇交易的交易对手很明确,期货交易不清楚;远期交易是到期后全额交付,而期货交易很少有全额交付的。因为产品不同,期货和远期交易占的份额不太一样,在我国外汇市场中,衍生品远期交易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期货交易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外汇体制的改革对我国期货市场直接的好处不会特别大。第四,扩大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远期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第五,增加人民币、外币的掉期交易。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业务中,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这里留下了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就是要利率市场化。这次推出货币掉期,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

热心网友

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有管理的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有一个分类,其中包括: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2。传统的盯住,包括盯住一篮子货币、盯住单一货币,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等。3。有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改革直接采用有管理的浮动而不选择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对我国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和汇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有效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管理的浮动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的浮动。第二,参考一篮子货币,绝不是盯住一篮子。不管盯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我们获得了主动性。现在许多人都在猜测人民银行的下一步举动,并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攻击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上的一些决策往往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博弈论能主宰这个市场,我们也一定要取得主导地位,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加上浮动,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第三,一篮子货币的构成。这需要考虑到商品、服务,外债来源以及外商投资等转移,总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关于对一篮子货币构成的推测,花旗银行认为,65%的比重是以美元计价。佳华公司认为,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浮动的比重应占到70%。摩根大通认为,一篮子货币中应该包括美元、日元、欧元、澳元、英镑和加元等。花旗集团的外汇策略分析师认为,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比率大约各17%—18%,另外,会加入11。7%的港币、9。3%的韩元以及8。1%的新台币。第四,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改革的渐进性,不是指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而是指机制改革的渐进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初始就做了一次调整,但这绝不意味着以后还要继续调整。2%的汇率调整是根据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也是反复磋商过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小。第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汇率管理的最终方向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其稳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我国的市场参与者长期生活在一个由国家承担外汇风险的大环境中,要想从这个环境中转移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汇率一旦有大的波动,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就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如何记账、如何课税、如何向股东交代等,都带来很多难题。另外,一些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跟着国家走”的习惯,在自己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如果国家进行调整,那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在这样的保护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进出口战略。现在,这种保护措施没有了,需要各个企业自己进行调整,进行相应的有计划的管理和经营,但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再者,货币当局自身也需要调整。人民银行上海设立第二总部,其主要目的就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以确定更完善的汇率制度。二、人民币汇率改革中风险该如何防范我们首先要回头来好好体会一下温总理6月26日在天津亚欧会议上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在整个中国政策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温总理讲话的第一部分特别强调内政。汇率如何改,什么时候改,向什么方向改,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需要,而不会取决于任何国家的压力。他在第二部分中重申了改革的条件:要有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宏观经济要稳定。总体上他说出了整体经济改革的条件。这也正是汇率改革的本质。汇率就是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涉及到所有的层面。对于我国来说,汇率改革之后的风险会出在哪里呢?多数人都觉得主要是在货币的错配上。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银行、家庭,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不同的货币来计价,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都会受到影响。货币错配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就是以美元和欧元为“关键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将美、欧之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出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内因,就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这样就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内过剩的储蓄需要到外部投资,外部投资也就是外部定价。另一种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借不到钱,就不得不到外边去借钱,这也是外部定价。银行尤其需要提高管理汇率风险水平。从国内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资产负债中,5家上市银行资产净头寸占总资产比重约0。42%,人民币升值2%将使这些银行今年净利润下降1。07%,每股收益下降0。4分。升值后,外币资本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按人民币口径计价的总额已经显现出来。招商银行在汇率改革之前,把其所有的外币资产都换成了港币,这一点做得很好。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后,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的波动将日益频繁,波动幅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对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经验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管理难度不言而喻。通过前面的表述,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政府,都受到了影响。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一大堆的风险都暴露出来了,这就需要货币当局尽快提供避免风险的手段、工具和途径。第一,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把进入门槛降下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金融机构不是外汇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最终使用者和最终持有者都是企业,最终影响到的都是企业,所以应该让非金融机构进入这个市场。即期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的扩大,主要意义就在这里。第二,增加外汇市场的询价交易方式。中央银行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可在原有集中授信、集中竞争交易方式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询价交易方式”。以前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之所以先进,是先进在集中竞价,而问题是大量的交易,特别是金融产品和利率产品的交易,需要的是询价和做市商制度。第三,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比较接近。首先,从合约的特点来说,远期外汇交易是一事一议,而外汇期货交易是标准化。其次,远期外汇市场是在无形市场上,而外汇期货交易是在有组织的期货市场中进行,参与交易的都是会员,而且价格是竞争的。另外,远期交易保证金可有可无,而期货交易需要有保证金;远期外汇交易的交易对手很明确,期货交易不清楚;远期交易是到期后全额交付,而期货交易很少有全额交付的。因为产品不同,期货和远期交易占的份额不太一样,在我国外汇市场中,衍生品远期交易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期货交易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外汇体制的改革对我国期货市场直接的好处不会特别大。第四,扩大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远期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第五,增加人民币、外币的掉期交易。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业务中,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这里留下了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就是要利率市场化。这次推出货币掉期,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

热心网友

我们提示投资者注意以下几点:A、升值与债券市场表现间没有必然联系;B、人民币升值并不直接提升本币计价投资者的回报,同时基于国内债券市场除对QFII外并不向外资直接开放,我们并不能指望外资大量进入国内市场;C、升值对债券市场利好是间接的,汇率变动的利好更在于其对降低经济增速,降低国内CPI水平和降低央行向上调升利率的空间。

热心网友

第一,有管理的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有一个分类,其中包括: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2。传统的盯住,包括盯住一篮子货币、盯住单一货币,水平区间盯住、爬行盯住等。3。有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改革直接采用有管理的浮动而不选择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对我国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和汇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有效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有管理的浮动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的浮动。第二,参考一篮子货币,绝不是盯住一篮子。不管盯什么货币,都免不了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在汇率改革过程中,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并且只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我们获得了主动性。现在许多人都在猜测人民银行的下一步举动,并不像以前那样可以直接攻击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上的一些决策往往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然博弈论能主宰这个市场,我们也一定要取得主导地位,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加上浮动,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第三,一篮子货币的构成。这需要考虑到商品、服务,外债来源以及外商投资等转移,总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关于对一篮子货币构成的推测,花旗银行认为,65%的比重是以美元计价。佳华公司认为,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交易价浮动的比重应占到70%。摩根大通认为,一篮子货币中应该包括美元、日元、欧元、澳元、英镑和加元等。花旗集团的外汇策略分析师认为,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比率大约各17%—18%,另外,会加入11。7%的港币、9。3%的韩元以及8。1%的新台币。第四,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改革的渐进性,不是指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而是指机制改革的渐进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初始就做了一次调整,但这绝不意味着以后还要继续调整。2%的汇率调整是根据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也是反复磋商过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小。第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汇率管理的最终方向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其稳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我国的市场参与者长期生活在一个由国家承担外汇风险的大环境中,要想从这个环境中转移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汇率一旦有大的波动,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就会发生变化,这对企业如何记账、如何课税、如何向股东交代等,都带来很多难题。另外,一些外贸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跟着国家走”的习惯,在自己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如果国家进行调整,那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在这样的保护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进出口战略。现在,这种保护措施没有了,需要各个企业自己进行调整,进行相应的有计划的管理和经营,但他们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再者,货币当局自身也需要调整。人民银行上海设立第二总部,其主要目的就是贴近市场、了解市场,以确定更完善的汇率制度。。

热心网友

汇率稳定、经济的稳定、进出口的稳定、企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