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博看了那些清朝时期的大炮,感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啊,那时大炮制造的难度在什么地方?那时我们已经掌握了铜、铁的冶炼技术了啊?那时主要用铸造的方法作的,不用什么加工设备吗。要知道,几千年前我们就可以作出司母方鼎那样的青铜器。
热心网友
当时因为铸造技术落后清朝的各种火器使用的都是“泥模铸造法”即将烧融的铜汁或铁汁倒入泥制模具中,待冷却后再将泥模敲碎,便得到了成品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泥模表面处理不过关,很粗糙,结果导致铸造好的大炮内膛、炮管上都有“蜂眼”。这种劣质的火器在发射时,一旦装药量过大,或发射次数一多,就极易炸膛--中国古人为了解决炮身加固的问题,就在炮管上加套铁箍,一圈一圈的。但效果一般。另外,这种火炮的膛压很低,内部也没有刻膛线,射击的距离、精度都很差---------------------------------中国落后的铁匠作坊里,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诞生“无缝钢管”的,而没有这种材料,现代兵器制造业就无从谈起。
热心网友
你是不是提醒我们也到了当时的境地了呀 聪明
热心网友
难度在于人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制度.
热心网友
关键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即使有了好大炮一样打败仗,甲午战争就是这样,北洋水师有世界上最好的军舰,最好的大炮照样打败仗。
热心网友
关键是几千年来中国的铸造技术没有太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