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当今坦克的炮塔装甲是越来越厚,越来越多地模块化,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在战斗中,敌方为什么要偏偏打你炮塔装甲部份呢??车体不是一个更大更薄弱的环节吗,对比一下侧面,车身最外侧是防护裙板后面是空间,空间后面是车本体,就算侧裙护板加车体壳,它的厚度也不极炮塔的一半厚,请问要是炮蛋没瞄到炮塔上,瞄到了车体,那理论上能击破400一500毫米装甲的坦克炮,都能轻易击入坦克车体,那么,现在一味头重体薄的坦克是否要注意防护是全面的这个问题呢?!
热心网友
坦克是个进攻性武器,它的作战特性决定了它的敌人主要是前方,其次是侧面,而后方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在作战中坦克可以成为作战队形,相互掩护,确保侧翼安全。因此在坦克设计时,就主要对正面的装甲有重点的加厚,侧面较薄,后方最薄。 坦克在静止时,无论是在进攻前或防御时一般都有掩体,或利用地形地物来掩护自己,但隐藏的前提是必须能够随时发扬火力,要求火炮的射向前的障碍必须扫清,这样炮塔就不可避免的暴露在敌火前,成为敌火的主要攻击目标,而炮塔集中了坦克的主要战斗人员和战斗设备,因此炮塔的正面又成为防护中的重点,象M1A2的贫铀装甲就在火炮的两侧。 坦克在行进时,履带翻卷泥土,加上风扇的鼓吹,车体四周会尘土飞扬,形成一种尘土屏障,再加上排气管的浓烟,远方基本看不清车体的具体位置,但高昂炮口的炮塔和不时冒出怒火的炮口却清清楚楚,成为打击的目标,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坦克有生命力,炮塔正面的装甲都是各国设计坦克师设计坦克时认真考虑地方。当然,坦克的侧方、后方、底部和顶部,包括炮塔颈部,都是坦克的薄弱环节,我衷心期望你能在未来战争中,能时刻寻找时机,专门攻击敌坦克的薄弱环节,把敌人的乌龟壳全部消灭掉。。
热心网友
坦克不是靶车,除非它的乘员是??子。打坦克是技巧,不是装甲厚就可以横行。二战时苏军用美制“谢尔曼”打德国“虎”就是很成功的战例。
热心网友
坦克是个进攻性武器,它的作战特性决定了它的敌人主要是前方,其次是侧面,而后方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在作战中坦克可以成为作战队形,相互掩护,确保侧翼安全。因此在坦克设计时,就主要对正面的装甲有重点的加厚,侧面较薄,后方最薄。
热心网友
坦克和灰熊两位仁兄分析的很有道理,小弟参加过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对抗演习,实践证明作战中,坦克很少有机会把相对薄弱的侧面和后面暴露在敌军火力威胁之下,当然对武装直升机则另当别论,正因如此直升机才被称为坦克克星,据我所知目前各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热心网友
支持“老坦克”的回答,在大规模坦克战中完全是这样。而在敌坦克进入我纵深后我敢死队的反坦克火箭筒、单兵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地雷、反坦克跳雷都可以置敌坦克于死地。我们已不止一次看到伊拉克反美武装的地雷将美军的M1坦克炸得稀烂吗?
热心网友
我先来说一下在现代战争中坦克被命中后各部位的被命中概率:正面 60%;侧面(两边)35%;后面 5%。从以上数据来看大多数炮弹或导弹攻击的部位实在车体正面(车体正面的装甲厚度是相当可观的)所以现在坦克在研制时特别注重正面的装甲厚度,但却不能顾及全面,车顶部分大体上和车体侧面厚度相同,而车顶占正面的比例也不小(约占40%左右)所以是一个不错的攻击部位。当然不只是车顶,车体侧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攻击目标,而且现在不少国家都装备了专门攻击侧甲的导弹。
热心网友
地型考虑过吗,运动中的坦克,车体是那么也打的吗,而且也不是太高,而且战斗中坦克是正面朝敌的,那有那么多机会把侧面亮给你打.
热心网友
坦克兄在装甲部队待过吗?连我都不能回答得如此详细
热心网友
侧面不给你打中的机会,先消灭你。
热心网友
车体正面的装甲厚度与炮塔是一样的,而在大规模交战中想打击坦克的侧面也不是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