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是什么事啊,谁知道,今天好象是12月12日啊?

热心网友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因为西安事变发生在12月12日。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1936年12月12日,在苦建蒋介石抗日未果的情况下,深受中共联合抗日主张的影响的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乘蒋赴西安督战的时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呵呵那位学长回答的够好的了,不过看着特熟悉的东东不说急的慌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2月12日。张少帅发了脾气,将蒋先生半夜给抓了。并与老蒋摊牌,要老蒋抗日。最后,老蒋服了。

热心网友

上没上过学啊?没学过历史啊?没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啊?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今天也是12.12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件。它对于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驻扎在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被蒋派往西北剿共。张学良因不战而失东北后,内心愧疚,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反攻复土之心越发强烈,对消耗自身抗战力量的内战越发不满。杨虎城同样热切希望进行抗战。同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从军事上给国民党“围剿”企图以有力打击,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义,积极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扬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遂与红军实现秘密停火,并屡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甚至声泪俱下,向蒋介石哭谏,苦陈抗战之必需,但遭到蒋的严词训斥。蒋介石不仅严厉拒绝张、杨的请求,进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督促“剿共”,逼迫张、杨进攻红军,否则就将张扬部队调离拆散。甚至当西安民众得知蒋在西安时向蒋游行请愿要求实施抗战时,蒋命令张学良对爱国请愿群众用机枪扫射进行严酷镇压,使张学良深感不解和痛苦。为了保护群众,张学良向群众保证将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才劝阻了群众继续前进,避免了一场惊天血案的发生。这一事件,加剧了张扬对蒋错误政策的不满。张扬见用尽任何办法劝蒋都无效,不得已决定实行“兵谏”。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随蒋同行的诸多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昭示扣蒋的唯一目的是促进抗战,并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如何处理事变的问题上,南京政府当局出现了强硬军事解决与和平谈判解决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过程一无所知,事变完全是张扬的单独行动。事变的发生给中共中央引起了强烈震动。中共中央对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了认真研究,出于团结抗战民族救亡的大计,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西安事变同样引起了国内国际舆论的广泛密切的关注,强烈希望和平解决,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紧要关头自相残杀、自毁长城,形成了强大的和平解决的舆论压力。事变发生后,张杨立即邀请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会商解决办法,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了谈判。南京政府当局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是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22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及妻弟宋子文亲赴西安商谈。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与南京方面的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压力下,蒋介石也不得不认识到内战没有前途,抗战才是必由之路,终于表示同意谈判条件,“以人格担保”口头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终于准备转向抗战。25日下午,在已得到保证后,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缓解紧张局势,张学良决定立即释放蒋介石,并不计个人安危亲自护送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充分体现了张学良之所以发动事变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战的公心,不为任何一己私利。然而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使一代少帅永陷囹圄。张学良被扣引起东北军的混乱,在周恩来的艰苦工作下稳定了局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有内战转向准备抗战的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南京政府当局终于逐步转变了长期以来在“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下对日妥协退让的懦弱行为,开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出于民族大义支持蒋介石国民党一致抗战,毅然决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至上的伟大胸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中国得以集中精力准备全面抗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12。12

热心网友

就是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就是啊: 西安事变嘛!!!是那年的12月12日^_^.....所以才称'双十二事变'!!!今天我们学校还为此搞活动了!!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就是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指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爆发共产党没有参与其事,是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独自发动的,完全是蒋介石坚持反共倒行逆施逼成的。张杨两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扣押了蒋介石,逼他联共抗日,代天下之人行公道,成为世人永颂的民族英雄。  西安事变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由内战转向和平的转折点,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热心网友

即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这是由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对峙局面,中华民族开始团结起来联合抗日.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非常同意以上网友的回答,是张、扬两位将军在1936年12月12日发动的“西安事变”,简称为“双十二事变”。

热心网友

就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件。它对于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驻扎在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被蒋派往西北剿共。张学良因不战而失东北后,内心愧疚,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反攻复土之心越发强烈,对消耗自身抗战力量的内战越发不满。杨虎城同样热切希望进行抗战。同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从军事上给国民党“围剿”企图以有力打击,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义,积极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扬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遂与红军实现秘密停火,并屡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甚至声泪俱下,向蒋介石哭谏,苦陈抗战之必需,但遭到蒋的严词训斥。蒋介石不仅严厉拒绝张、杨的请求,进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督促“剿共”,逼迫张、杨进攻红军,否则就将张扬部队调离拆散。甚至当西安民众得知蒋在西安时向蒋游行请愿要求实施抗战时,蒋命令张学良对爱国请愿群众用机枪扫射进行严酷镇压,使张学良深感不解和痛苦。为了保护群众,张学良向群众保证将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才劝阻了群众继续前进,避免了一场惊天血案的发生。这一事件,加剧了张扬对蒋错误政策的不满。张扬见用尽任何办法劝蒋都无效,不得已决定实行“兵谏”。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随蒋同行的诸多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昭示扣蒋的唯一目的是促进抗战,并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如何处理事变的问题上,南京政府当局出现了强硬军事解决与和平谈判解决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过程一无所知,事变完全是张扬的单独行动。事变的发生给中共中央引起了强烈震动。中共中央对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了认真研究,出于团结抗战民族救亡的大计,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西安事变同样引起了国内国际舆论的广泛密切的关注,强烈希望和平解决,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紧要关头自相残杀、自毁长城,形成了强大的和平解决的舆论压力。事变发生后,张杨立即邀请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会商解决办法,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了谈判。南京政府当局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是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22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及妻弟宋子文亲赴西安商谈。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与南京方面的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压力下,蒋介石也不得不认识到内战没有前途,抗战才是必由之路,终于表示同意谈判条件,“以人格担保”口头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终于准备转向抗战。25日下午,在已得到保证后,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缓解紧张局势,张学良决定立即释放蒋介石,并不计个人安危亲自护送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充分体现了张学良之所以发动事变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战的公心,不为任何一己私利。然而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使一代少帅永陷囹圄。张学良被扣引起东北军的混乱,在周恩来的艰苦工作下稳定了局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有内战转向准备抗战的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南京政府当局终于逐步转变了长期以来在“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下对日妥协退让的懦弱行为,开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出于民族大义支持蒋介石国民党一致抗战,毅然决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至上的伟大胸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中国得以集中精力准备全面抗战。 。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双十二事变指的是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而发动的一次兵谏,是一次有益于人民的。它开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全民抗日提供了条件,所以它的意义是伟大的,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影响。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大家说的很对.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发动的.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杨,张二人把蒋介石软禁。楼上的说的太复杂,看的眼晕!其实地球人都知道!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这一天本可改变中国历史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

热心网友

两个愧对祖宗的家伙做了一件大事.

热心网友

"外星人"都知道了!

热心网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 “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杨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达成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周恩来曾会见蒋介石,蒋表示以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20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

热心网友

我说同志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首先我想知道你学过历史吗?怎么连这个问题都不知道,不是我在这批评你,这确实是你的不对,你就不该在这里提问,这种问题就算年不知道,你应该去上网或去书店买些书看看,了解些历史常识,如果你是个学生那就更不对了,这都是最基本的问题,可见你的历史不怎么样。不要怪我说话太直率。不好意思。他们回答的都很详细,我就不多说了。

热心网友

当然是西安事变了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是不是考历史啊

热心网友

就是“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热心网友

12月12日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36年的西安事变,国共二次合作的前奏

热心网友

晕,这么长

热心网友

就是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简单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我国名将张学良和杨虎城对其采取“兵谏”。就是软禁政策,不过后来张学良为了中国人民又被老蒋软禁.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就是“双十二事变”

热心网友

去了解一下我们伟大祖国的 光辉历史吧

热心网友

指的是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热心网友

双十事变吧

热心网友

1936.12.12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也就是1936年的今天嘛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是于1936年12月12日发生在西安的、由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起的、迫使蒋介石同意抗战的一场"兵谏"。历史上也称"西安事变"、"双十二"。

热心网友

回答者:iusion 级别:新手 (2005-12-12 09:21:18)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件。它对于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驻扎在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被蒋派往西北剿共。张学良因不战而失东北后,内心愧疚,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反攻复土之心越发强烈,对消耗自身抗战力量的内战越发不满。杨虎城同样热切希望进行抗战。同时,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从军事上给国民党“围剿”企图以有力打击,另一方面,出于民族大义,积极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扬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遂与红军实现秘密停火,并屡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甚至声泪俱下,向蒋介石哭谏,苦陈抗战之必需,但遭到蒋的严词训斥。蒋介石不仅严厉拒绝张、杨的请求,进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督促“剿共”,逼迫张、杨进攻红军,否则就将张扬部队调离拆散。甚至当西安民众得知蒋在西安时向蒋游行请愿要求实施抗战时,蒋命令张学良对爱国请愿群众用机枪扫射进行严酷镇压,使张学良深感不解和痛苦。为了保护群众,张学良向群众保证将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才劝阻了群众继续前进,避免了一场惊天血案的发生。这一事件,加剧了张扬对蒋错误政策的不满。张扬见用尽任何办法劝蒋都无效,不得已决定实行“兵谏”。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随蒋同行的诸多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昭示扣蒋的唯一目的是促进抗战,并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如何处理事变的问题上,南京政府当局出现了强硬军事解决与和平谈判解决两种截然对立的主张。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过程一无所知,事变完全是张扬的单独行动。事变的发生给中共中央引起了强烈震动。中共中央对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了认真研究,出于团结抗战民族救亡的大计,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西安事变同样引起了国内国际舆论的广泛密切的关注,强烈希望和平解决,不希望在日本侵略的紧要关头自相残杀、自毁长城,形成了强大的和平解决的舆论压力。事变发生后,张杨立即邀请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会商解决办法,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了谈判。南京政府当局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是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22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及妻弟宋子文亲赴西安商谈。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与南京方面的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压力下,蒋介石也不得不认识到内战没有前途,抗战才是必由之路,终于表示同意谈判条件,“以人格担保”口头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终于准备转向抗战。25日下午,在已得到保证后,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缓解紧张局势,张学良决定立即释放蒋介石,并不计个人安危亲自护送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充分体现了张学良之所以发动事变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战的公心,不为任何一己私利。然而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使一代少帅永陷囹圄。张学良被扣引起东北军的混乱,在周恩来的艰苦工作下稳定了局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有内战转向准备抗战的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南京政府当局终于逐步转变了长期以来在“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下对日妥协退让的懦弱行为,开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出于民族大义支持蒋介石国民党一致抗战,毅然决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至上的伟大胸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中国得以集中精力准备全面抗战。 参考资料: 。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他们的都太长了,看看我这个简短的把“双十二”事变   “双十二”事变指发生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的西安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的危急形势下,以张学良将军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将军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蒋介石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亲自赶到西安积极部署“剿共”。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张、杨联合行动,在西安附近的临潼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准备乘机发动大规模内战,牺牲蒋介石以便取而代之。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经过中共代表周恩来以及博古(秦邦宪)、叶剑英等的艰苦工作,终于同张学良、杨虎城等一道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不敢胡言乱语。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多读历史,别让小日本看不起了~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热心网友

真后悔没有看到老蒋的死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杨虎城为首发起的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的事件。

热心网友

是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诚实行兵谏,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个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热心网友

历史中的"双十二事变"是指西安事变.今天,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69周年纪念日 西安事变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就是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热心网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是指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使用兵谏的方式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的事件。

热心网友

是西安事变 正好月份和日期都是12 故此得名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就是1936年12月12日发生在西安的“西安事变”。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因为1936年是农历的丙子年,所以也叫“丙子双十二”。

热心网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热心网友

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