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2日、13日进行的2004年度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至今快要过去9个月了,成绩迟迟不能出来,为什么?经打了N多的长途电话给建设部和人事部,得到的答复一会是阅卷经费短缺,一会是实务划分过细,阅卷困难,反正让你觉得他们(建设部和人事部)有充足的理由,考试成绩出不来是应该的,难道是我们考生的不对,可能是吧,谁让这么多人参加考试,都看着建造师能当项目经理,有前(钱)图,以前项目经理是建设部和各个行业有关部门审批的,基本全是造假,我不否认一部分项目经理素质很高,但也有一部分项目经理素质很低,向我们单位很多项目经理是分不清ABC的,但是因为参加工作早,或者和主管领导关系好,报项目经理的时候就得报他,反正材料是别人给填,钱是单位出(包括正常的费用和不正常的费用)。而建设部和各个行业的有关部门乐得睁只眼,闭只眼,有好处呗。建设部和各个行业的有关部门报着审批项目经理这个权力,当然不愿放了。可是国家发现这样不行,一是不能和国际接轨,另外就是很多项目经理素质实在太低,向香港报纸评价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金砖铺就豆渣路”,这里面难道没有项目经理的责任。项目经理整体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成绩出不来,建设部和人事部(主要是建设部)的不作为是主要原因,因为他们现在正在抓紧时间搞建造师认证,对于认证材料的真假你们认真查了吗(反正我们单位通过认证的建造师有人的材料是假的,而且假的很厉害)。但建设部却乐意这样做,为什么?好处呗!我们单位负责建造师认证资料上报的部门经常吹嘘,好像给单位做出了多大贡献,通过关系(不花钱行吗)把不合格的给弄合格了(对单位真有贡献)!听说去年建设部认证了一批(一万九千多),今年还要认证。所以说,建造师成绩出不来肯定有建设部的主观原因,他们不愿意让成绩出来。而不是什么阅卷经费短缺和实务划分过细等原因。说阅卷经费短缺,这个理由好像有点牵强,网上说2005年建造师考试的报考人数大约是28万人。天津建造师考试费用是这样的:报名费20元,《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每门40元,《管理与实务》60元,合计为200元。和建设部的其他考试(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比较起来也不算少吧,为什么其他没说少,单说建造师少呢这。这就是典型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没有理由找个理由就是理由。再说了28万人考试,人应该是比较多的,至少在建筑行业里,好像没有比这个考试多的,按照经济学原理,考试人多了,分摊到考生头上考试成本就要低一些。再说了,即使阅卷经费真的不足,建设部拿出点钱来不行吗。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三门全是客观性试题,答题卡往微机里面一塞就行了,这没有什么说的。建设部说难的是《工程管理与实务》,《工程管理与实务》共160分,包括客观性试题40分(30道)和主观性试题120分(5道),客观性试题答在答题卡上,不用说了,主观性试题按照每个老师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阅卷3套,每天可阅卷3*8=24套(实际上可能是每位老师只阅卷一道题,这样速度更快,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相当于工厂里面的流水作业)。按组织200名阅卷老师(应该没问题吧),所需阅卷时间280000/(24*200)=58天。而根据我们单位的情况(我想全国可能大致如此),报名考试的人约有1/4没有去参加考试,这样参加考试的人也就21万左右,而参加考试的人有一些前面三门考的不好,最后一门《工程管理与实务》没有参加,所以参加《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的人要低于21万,在考《工程管理与实务》时,根据我的观察(考试完问了一些人大致如此),在考试开始一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了(《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时间是4个小时,允许交卷时间是考试开始一个小时后),所以很多人的试卷上有不少空白,这样的试卷判起来是很快的。说实务划分过细,这个到是真的,建造师考试《工程管理与实务》分为14个专业,的确有点多了,说是在划分专业时迫于一些行业部门的压力,划分的太多,哪个行业部门给你压力让他们出《工程管理与实务》的阅卷老师不就行了,反正老师又不是白阅卷,肯定有补助。专业划分过细的及格分数线问题,可以通过统一的通过率控制《工程管理与实务》的及格分数线,这次《工程管理与实务》是不同部门出的题,各个专业试题难度很难保证一样,通过统一的通过率,例如20%,在《工程管理与实务》试卷阅完后,将成绩输入微机就行了,从高到低一排就出来了。这样最公平,如果强调160*0.6=96分及格,可能各个专业通过率相差太多,考生反映各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试题难度相差很大,反而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如果觉得有些专业需要控制或加强,可以对某些专业通过率进行微调,再说以后考试考生们可以根据可种专业需求情况信息对想报考的专业进行调整。望建设部和人事部的公务员们早日给考生一个答复,使成绩尽快出来,以便于尽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