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三国时候的人,似乎对自己的生命好像并不珍惜似的。比如说,主人被杀,手下的文官、武将有的也不投降,慷慨赴死。还有的,出使敌国,明知是个险差,也欣然领命而去,乃至于去了以后,便被斩首示众。这样不怕死的例子在《三国演义》书中有许多,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们那么勇敢、不怕死?
热心网友
其实在我国古代,我们的老祖宗都是英武彪悍,视死如归,决不输给任何其他民族的,而孱弱无能根本不是汉民族的本色。在三国以前就有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田横五百壮士等故事,三国以后安史之乱中的张巡、颜真卿等,宋朝时更是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辈出。甚至在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制造的五胡乱华时代,当时大量汉族人被杀,此时有一个叫冉闵的人带领北方汉族人发起绝地反击,并建立了冉魏政权。虽然最后失败被擒,当鲜卑国王慕容俊嘲笑他说:“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时,冉闵回答了一句非常铿锵有力的话:“天下大乱,尔等夷狄禽兽之类人面兽心尚且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人面兽心都能做帝王,何况我是堂堂的中华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遥想当年,我中华男儿也是这般铮铮铁骨、血气方刚。所以,三国时候的人为什么那么勇敢,因为那才是中华儿女的真本色,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这样的。
热心网友
这时的勇敢,在现代人的眼里,可以说是一种野蛮!! 因为,几千年前的人,受到的教育很少,一般凭意气做事,缺少理性化东西的束缚;而且,当时的法制不象现代社会这么健全,宣传得不多,管制也不是太多,许多东西都是用伦理等来判断,,“忠”“义”宣扬的很多。义字当头,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为什么如此“忠”和“义”
热心网友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建功立业就是三国演义的基调,如果是红楼梦就不同了
热心网友
时世造英雄
热心网友
文学创作的。什么时候的人都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