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叫装配工的纳米机械是什么?
热心网友
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德雷斯勒(Eric Drexler)1986年出版的《创造的引擎》(Engines of Creation)详尽描述了操作原子大小物质的各种纳米技术的现状、未来发展潜力和危险。2000年底,《发现》杂志曾评出21世纪20大危险,纳米技术与行星撞地球及全球疫病一道,并列为其中之一。在他的书中,德雷斯勒设想过一种叫做“装配工”(Assembler)的纳米机械(nanomachine,有时也称为nanite)。通过原子的抓取和放置,这种人造的分子大小的纳米机械能够像人体内的蛋白质和酶一样,制造出任何东西,比如电视机和电脑——当然,也包括它们自己。科学家们给这种可能蔓延成灾、数目巨大的纳米机械起了个名字:灰色粘质(Grey Goo,也称为灰胶)。目前的主流意见依然认为,灰色粘质威胁论不太可能成为现实。首先,从目前研究进展看来,造出小到直径只有十几纳米大小的纳米机械还远不可能。此外,人类还不知道如何制造可以自我复制的机器,无论是纳米级的还是厘米级的。最后,即使有了极其微小的可以自我复制的纳米机械,它们在组合装配原子的过程中也将遇到许多有悖于已知化学和物理学原理的难题。因此,灰色粘质目前还只是一种遥远的威胁。
热心网友
所谓的装配工--是一个更加激进的主意,它是由未来学家K. Reic Drexler提出的。这种机器没有与宏观物体的相似性(这是考虑其最终实用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实)。它将是一种新型的机械--一种万用制造者。它可以制造任何结构,包括它自身,通过原子尺度的"抓取和放置":一套纳米尺度的钳子将会从环境中抓取单个原子,然后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Drexler的设想预示着社会将因为微型机械而永远改变,这些机械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制造一台电视机或者一台电脑,而根本不花一分钱。然而它也有危险的一面。装配工自我复制的潜力导致了所谓的"灰色粘质"产生的可能性:无数的自我复制纳米装配工制造了无数它们自身的复制品,这个过程毁灭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