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粮食有了剩余,经过发酵而成
热心网友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气里、尘埃中和果皮上都附着有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4万~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人类最早的酿酒活动,只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 真正称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酿酒生产活动,是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之后开始的。这时,人类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尔后又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这才使得酿酒生产成为可能。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约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已出现雕刻着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等制作了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该地区已开始用苦味剂酿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23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耕作农具,即出现了农业,这为谷物酿酒提供了可能。《中国史稿》认为,仰韶文化时期是谷物酿酒的“萌芽”期。当时是用糵(发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 3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盉、高脚杯、小壶等酒器,反映出酿酒在当时已进入盛行期。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多属于黄酒。。
热心网友
中国酒的历史极为悠久。在我们的祖先尚为猿的时候,就已经和酒发生了关系。因为,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是陶器的制造。否则,便无从酿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孔丛子》有言:“尧舜千钟。”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与水差近。《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所以,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饮景阳岗,喝的应果酒或米酒。酿酒工艺的进一步突破,是金元时期。1975年,在河北青龙县出土了铜制蒸馏器,经科学检测,其下限不晚于金大定(1161~1190)年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又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恐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的核心之点,是说酿酒的程序,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蒸馏。所谓突破,其本质就是酒精提纯。这一生产模式,已和现代基本相同了。但从金元明的戏曲、小说、笔记中考察,当时的蒸馏酒,尚未普及于社会。清代乾隆年间,直隶宣化对酿酒户征收烧锅税,这才标志出白酒业的兴旺发达。(转自 。
热心网友
我国是古老的酿酒国家。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含糖的野果会自然发酵成酒的。此后,人们便有意识地利用野果造酒,但由于用野果酿酒要受季节限制,谷物酿酒术就应运而生。《战国策·魏二》曾记载有舜帝女令仪狄作酒进献给离的故事。《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说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各种祭祀、会盟、庆祝胜利、接待使者等场合中,酒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佳酿。1974年,在河北平山发掘的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里,出土了距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酒。当酒壶被打开时,仍飘逸出醉人的酒香
热心网友
我国是古老的酿酒国家。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含糖的野果会自然发酵成酒的。此后,人们便有意识地利用野果造酒,但由于用野果酿酒要受季节限制,谷物酿酒术就应运而生。《战国策·魏二》曾记载有舜帝女令仪狄作酒进献给离的故事。《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说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各种祭祀、会盟、庆祝胜利、接待使者等场合中,酒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佳酿。1974年,在河北平山发掘的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里,出土了距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酒。当酒壶被打开时,仍飘逸出醉人的酒香 。 我国酿造业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酿酒的技术水平很高,酒的品种也很丰富。从产品、原料和工艺特点讲,我国的酒分为五大类,即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