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的诗。
热心网友
没灵感吧```
热心网友
用来形容创作的不易,体现了诗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热心网友
写诗很辛苦
热心网友
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对遣词造句的重视;又云,文章本天成。贾岛三年来一直苦于琢磨,寻找,创作合适的诗句,最后终于得到,其间的欣喜,苦楚无一不令其落泪。不过本人认为不至于此,贾岛这样说有点文人的矫情。
热心网友
写诗的艰辛
热心网友
好诗难得。但也太浪费时间啦。诗还是那一时的感怀会真实一些。要不都走样啦!
热心网友
好的词句不容易得到
热心网友
贾岛诗风孤峭,气韵雄健,词硬句瘦。苏轼曾评之为“郊寒岛瘦”。试看:“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等等。他作诗非常刻苦,姚合说他作诗时“狂发吟如哭,愁来坐似禅。”真可谓如醉如痴了。他初到长安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觉得推字不响亮,力量犹嫌不足,想用敲字,但拿不定主意。便作推敲状,比划不已,不觉冲撞了当时已作了吏部权京尹的韩愈,被带去问讯,贾岛告以故。韩愈在马上思考良久,认为敲字比推字好。自此,二人成为好友。这是传说。不过贾岛作诗苦吟却是真的。他自已有诗为证。他有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两句诗如何得来的呢?他自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两句诗居然写了三年,实在是太苦了。他还有一诗谈自已写诗: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糜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贾岛的孤独,更兼生活的错位。在唐朝那个浓旖艳丽到无以复加的时代,许多诗人把吟咏作为生活的点缀和消遣。惟有贾岛以赋诗为生活,远离中唐的安逸与松驰,“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但他的孤独,是真正诗意的孤独。“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如若说是苦吟的艰涩,不如说是耽于诗情、安于寂寞、喜极而泣的清幽境界。
热心网友
为了雕凿两个妙句,不惜花去三年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