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将来将如何发展?

热心网友

从集成方面看,未来ERP要实现两种集成问题。一方面,实现ERP系统自身内部之间、ERP与其他应用系统(如PDM、SCM、CRM、EC、OA、PLM等)之间的横向集成;另一方面,实现管理思想到企业管理的实现链集成。前者是横向集成,后者是纵向集成。ERP纵横集成的技术基础在于组件技术、标准化技术、架构平台技术、任务库管理技术、组件库管理技术、企业建模技术等先进技术。其中,组件技术成就了ERP系统的可重构、可剪裁和可配置功能。架构平台技术在应用系统层面上进行了更细、更专业的服务层细分,使得ERP系统的底层结构更加稳固,整体性能更加完善。企业建模技术和任务库管理技术使得对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结构化描述和可视化管理成为现实,方便了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有效积累,从而成为ERP纵向集成的前站。标准化技术是实现纵横集成的核心,它使得纵向集成的各个层级、各工具之间实现数据的有效传递,使得横向集成的各系统之间实现准确有效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衔接。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将是用户:一方面,用户企业可以节省管理信息化的总投资;另一方面,符合上述要求的ERP系统,其使用寿命更长。ERP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多的是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结晶与体现,是信息时代企业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强有力工具。由于管理理念本身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所以ERP必须不断地融合新的管理理念才能体现其先进性,才能发挥“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尺”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ERP产品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工具,成为可以不断适应管理需求变化的柔性工具。整合之后,将进一步拓展ERP的外延与内涵,让ERP不仅仅是“管理实现的工具”,而且是“管理设计的工具”、“管理评价的工具”、“管理控制的工具”和“管理集成的工具”。ERP与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整合的途径方法大致为:(1)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形成。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企业现代管理的成功经验,总结并提取适合中国国情的ERP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同时形成管理模式库和管理方法库,覆盖典型行业、典型制造模式,并包含一些特殊和专用的管理方法;此外,还包括管理者从自身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将这些方法、思想及其提取的特征用结构化语言来进行描述和管理。这部分工作可以借助企业建模工具、模型库管理工具来完成。(2)形成企业个性化参考模型。基于管理模式库和方法库,结合特定行业、特定企业的管理需求,形成适合特定行业、特定企业管理需求的个性化参考模型。这部分工作可借助模型库管理工具、版本管理工具等。(3)形成企业个性化ERP软件。以组件库为基础,以个性化参考模型为驱动,将个性化参考模型转换为组件配置方案,从而形成企业个性化ERP软件,同时配置生成企业个性化的界面和报表。这部分工作可借助组件库管理工具、转换工具、配置工具、报表定制工具等。(4)形成企业管理系统。在企业个性化ERP软件的基础上,通过整理企业基础数据、明确员工工作岗位、贯彻岗位工作职责、开展员工业务培训以及各项业务相继上线运行,从而使ERP软件、企业数据、人员与事务相结合,成为不可分割的企业管理系统。这部分的工作可借助项目实施规范、项目实施管理工具等。应用企业对ERP应用的期望效果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规范、效率、效益,本质上是效益。企业在实施ERP以后,只有在以上三个方面或其中的某几个方面起到了正效应,才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满意。ERP产品本身需要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问题,同样,ERP实施也需要因地制宜,把握每个企业的个性化问题。在“贴近用户需求,把握管理个性”的基础上,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做最“合身”的ERP项目实施策略。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软件咨询方要从企业的管理实际出发,务求实效,不要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时时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为企业的管理利益着想,这样才能让项目赢得企业的满意与认可。有一点需要注意:有时,企业由于受到媒体的扩大宣传的影响,“神化”了ERP,制定了项目目标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如果ERP项目目标成了“永远都够不着的篮筐”,那么企业就很难感觉“满意”。所以,软件咨询方应该帮助企业确定有限目标、有限范围和切合实际的实施进度。

热心网友

L-ERP你很厉害,你是专家,每次回答问题很专业,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