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较著名的“竹林七贤”为例,他们一类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不与统治者合作,而另一类以山涛、王戎为代表,加入政坛,而且这两人还参与了晋灭吴之战。这种分化,仅仅是他们个人性格的差异,还是另有原因?
热心网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
热心网友
王戎是假名士真小人,世说新语中有拉。其他几个是真名士。嵇康在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大骂人家一顿之后,临刑前没有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在场的哥哥嵇喜,而是托付给了山涛。这是知心朋友生死相托,绝交只是因为个人选择不同,也许因为嵇康太在意山涛。
热心网友
昨天才发现嵇康在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大骂人家一顿之后,临刑前没有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在场的哥哥嵇喜,而是托付给了山涛。(有革命烈士将遗孤托付给叛徒的吗?)这可能证明当时这些文人选择自己的道路,原因是很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