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农民工:是农民还是工人

热心网友

荀子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民工”这个称谓也经历过约定俗成的过程。解放初期人们所称的民工,通常指在政府号召下参加修筑公路、堤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其中以农民为主。改革开放后,民工则主要指进城务工的农民。从“民工”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历史变迁的轨迹。是变化的历史环境使农民有离开土地外出谋生的机会,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催生了新的“民工”概念。既如此,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民工”称谓背后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任何人都无法抹杀“民工”称谓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无权更改人们的习惯性称谓。  “民工”之所以叫做“民工”,是因为其既具有“民(农民)”的属性,又具有“工”的属性。“民”(农民)表示其户籍在农村,一般都有一份责任地,要交纳农业税费,而“工”则表示他们靠出卖劳力换取工资为生。应该说,“民工”称谓用来指代这1亿多兼具农民与工人属性的群体是恰当的。并且,仅从字面上说,“民工”绝不带任何歧视色彩。 所以我们无需争论“民工”的称谓其具体的含义。关键是我们在我们的内心中,如何对待“民工”这两个字。

热心网友

是农村来的工人。主要还是指有农民身份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