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与质素有什么区别?
热心网友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002年04月24日 说起"国民素质",不禁想起那一群围观同胞被日军枪毙的鲁迅同龄人。当然,百年奋争之后,我们不再是任列强蹂躏的民族了。不过,山雨欲来的全球化竞争依然有一种你死我活的味道。谈国民素质总是免不了一种忧患意识。这样的忧患意识贯穿了梁启超的"提高国民文明程度"(见梁的《新民说》)和今天的"提高国民素质"。至于国民素质是不是就是梁先生说的"民德民智民体",不得而知;比较有把握的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并非"实施"或"推进素质教育"的逻辑前提。 消灭小儿麻痹,实行计划生育,提倡男女平等乃至灭除裹脚都提高了国民素质,不过它们和教育都没关。另一方面,谁也没有因为要"提高国民水平"或"提高国民程度"而推出"水平教育"、"程度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所涉及的制度问题是大于教育或素质教育的。这是要澄清的似是而非之一。 毋庸置疑,国民素质、国民教育、分数、能力这些基本范畴的确是有联系的。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涵盖了所有这些范畴。鲁迅这样描述日本同学歧视华人的心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引自《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已是有着辉煌成就的发展中国家。只是,分数和能力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在困绕着我们的教育界,影响到我们的继续进步。 让我们先从素质说起。《管子。水地》里有:"…准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非得失之质素也。" 这里,作者以"准"、"素"、"淡"为例,论证水是万物不可或缺、无所不在的基本成份。"素质"指的是所有颜色的共同基本成份。稍加引申,"素质教育"指的应当是通过教育提高或增进受教育者的某些"基本东西"。 到底什么是"基本东西"呢? 一方面,相对于无限丰富的实际生活,教育总是有限的,总是针对基本东西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教育莫不是关于素质的,因而"素质教育"有点同语反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最最"基本"的"质"莫过于他们的先天天赋了,而后天教育是无法提高先天天赋的,后天教育只是给天赋以发展的机会。所有好的教育又莫不如此。《日知录。教官》说"…师范如此,虽有英才美质,何由而成?" 这里抱怨的是没有好的教育,纵有上等天资也无所成就。那么,把"教育"缀以"素质"的新意何在?似乎在对"基本"二字的强调。为什么突然间"基本"成了时尚?难道,素质教育是人们觉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有新人","三个面向"等等高不可攀,于是反朴归真转向基本?当然不是。 "基本"为什么是好东西?"基本"的往往有"生成"的潜力,即能力。所谓举一反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的就是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多处强调使受教育者获得各种各样的能力。可是,鱼渔之别,何新之有?今人不过换个说法,谈所谓"能力"和"成就"的区别。懂英文的,可以谈"aptitude"或"ability"和"achievement "的区别。异曲同工,古今皆然。 。
热心网友
不好意思~~我是为了积分 ~~呵呵~~见谅~
热心网友
素质是因素和质量!
热心网友
你应该是指人那方面吧!!!!素质是讲人的礼貌.文化修养等,例如看见别人吵架或者说脏话,你就可以说人家无素质.质素是讲人的精神面貌,样貌呀,例如皇宫进贡了一批秀女,你就可以问这一批人质素好不好?!
热心网友
我不太清楚你指的是哪方面的..指人的.还是指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