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琼海-加积鸭 以琼海市加积镇独擅其美而得名,是海南传统的四大名菜之一。加积鸭当放养到1。5公斤左右时,即离地笼养,笼子窄小,只容鸭卧,不让其站立和转身,每天以精饲填喂,养到3-4公斤重最适合宰杀,加积鸭皮脆、肉厚、骨软、脂肪少、营养价值高,传统食法是白切,用清水煮熟以后,以酸醋、姜泥、芝麻油蘸食,可补虚暖胃。这是海南民间常用的滋补食 琼海-万泉鲤 万泉鲤因盛产于琼海境内万泉河中得名,由于万泉河水质优良,比较适合于鲤鱼的生长,河中鲤鱼成群,并且体大肉肥味美,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是当地人招待贵宾的宴上佳肴。吃法大多数是以清蒸为主,素有“不吃万泉鲤,枉为琼海行”之说。特别是夏秋时分,琼海市的餐厅饭馆中,几乎是少不了用万泉鲤下酒进餐的。 三亚-黎家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调味品烤的饭食。 黎族民间,多在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走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的风味美食。 三亚-海南四宝蟹钳 海南传统菜,以蟹钳为主,用鱼球、灯球、田鸡腿、菜心和笋混炒烘托,香味四溢,鲜美无比 。三亚-三亚的面食 中国的面食种类与品质堪称世界之最,尤其是面条和面饼更是花式百样,风味各异! 面食起源于中国北方,所以在制作学问和技巧方面很少有细水慢火的精致。从各式刀削面、拉面、切面及面疙瘩到油饼、煎饼几乎都是一锅汤、一碗酱或拌一拌、擀一擀即成,这些面食中不难看出北方人的豪放不拘。当面食跨过长江,来到娇柔细腻的江南,做法上就出现了不同的风格。著名的苏式盖浇面、黄鱼汤面、广东炒面都是材料丰富、做工细致的代表性南方面食,再加上各种花样的馅饼、酥饼充分展现了江南人的吃饱吃好更要吃巧的情趣。 三亚位置的特殊性造成了三亚流动人口多的特性。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涌向这座热带小城,同时也带来了全国各地的面食,有山西的削面、朝鲜凉面、陕西的扯面、杭州小笼包、东北烙饼等。当您在三亚吃腻了海鲜;吃腻了海南的米粉总会想到故乡那各式各样的面食。 三亚-椰肉虾仁猪骨汤 曾有人说,在三亚,有多少个故事就有多少颗椰子树,的确,大量的椰树除了美化风景,怡情养眼外,椰子还是提供饮料和美食的上好原料,因此,学会做一两道椰子菜式,是一个三亚人最“主人”的本领了。 下面这道菜取材于三亚最常见的椰子、虾仁,做法简单而风味独特,很值得你一试。 原料:椰子肉150克,虾仁150克,猪脊骨300克,姜汁20克。 作法:1、将椰肉洗净,切块;虾仁 洗净;猪脊骨洗净,剁小块。 2、锅内放水,上火烧开,放入椰子肉、猪脊骨、虾仁,烧开,撇去浮沫,待溢出虾味后放姜汁,即可饮用。 特点:益气生津,润泽面色。 三亚-海南墨鱼丸 海南传统名菜,用新鲜墨鱼和猪肥肉配制而成。曾在海南及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奖。 三亚-特色菜三味灯笼虾 为创新海鲜菜肴,将明虾(又称“角虾”)切去头、尾后,分为两味烹制,另用鲜虾仁制成虾丸,再加一味,共三味,摆成灯笼形状,故名。此菜形美色艳,吃口鲜香。 三亚-原汁椰子炖鸡 这道菜式奇特,味鲜和醇,原料:嫩 鸡腿肉,火腿,鲜蘑菇,鲜牛奶,嫩椰子一只。 调料:味精,精盐,淀粉,上汤, 蛋清,生油、生姜。做法:鸡腿脱去骨头,切成球形,放入碗内,加入精盐、味 精、蛋清、淀粉拌匀;火腿蘑菇切成块;锅中放入少许生油,投入姜葱,煸透后加入清水烧沸,将鸡球下锅滚透后,捞起洗净待用。椰子斩去外衣,刮净,在椰子顶部3厘米左右的位置上用锯锯下顶盖,倒净椰汁,椰壳内加入上汤,放入鸡球、火腿、蘑菇、味精、盐,盖上原盖,椰子下面用炖盅托着,上笼炖2小时左 右,加入鲜牛奶,再炖10分钟,取出,原盅上席。特点:奶白色,香浓、软滑。 海口-石山扣羊肉 配料: 带皮软骨羊肉(以羊腩肉最好)1000克、芝麻油250克、南(腐)乳15克,柱候酱2克、老抽5克、盐3克、糖3克、味精3克、胡椒粉2。5克、绍酒25克、姜50克、葱100克、蒜子30克、棕榈油1500克、二汤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羊肉皮毛刮净,整块放入烧沸的姜葱水中滚至八成熟,捞出,沥去水分。 2、旺火烧锅,下棕榈油,烧至八成热度,将羊肉块放入油锅炸至略呈金黄色,倒入笊篱,再放清水中漂净油分。 3、旺火烧锅,倾入芝麻油,下姜块(拍碎)、葱段、蒜子、八角、桂皮、陈皮、南(腐)乳、柱候酱等,推匀,爆香,接着下羊肉块,溅入绍酒,再加清水、老抽、盐、糖、味精、胡椒粉,推拌均匀,加盖,慢火焖至皮熟入味,用疏壳沥出原汁待用。 风味特点: 海南地方风味莱。用特产石山羊肉,配以各种香料、味料,经过滚、炸、焖、蒸、扣等多种烹调法精制而成。此菜以位居“石山羊”产地火山口的荔湾酒乡的出品闻名遐迩。 海口-腌粉腌面和牛腩猪脚饭 民以食为天,而这个食中一日三餐更是普通人首要考虑的。早餐的腌粉腌面在海口随处可见,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酒店里的为什么就没有在街边的味道好。在华海路的路口,有一家专卖腌粉腌面的小店,而且只供应早中两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肚量选择3-5元的各品种,赶上时间,往往还有人站着等别人吃完。午餐的牛腩猪脚饭是义龙路和西门的那两家的生意特别好,比较之下,义龙路的斋菜和西门的?头均是不错的小菜,义龙路的更有味道一点。这些菜非常实惠,在一段时间里吃上一顿也让人回味。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喝酒,大醉之后于深夜驱车到义龙路解馋 海口-临高乳猪 临高乳猪因产地于海南北部的临高县,故名。它以皮脆、肉细、骨酥、味香而闻名,不管是烤、焖、炒、蒸皆可口,但以烧烤最佳。烤临高乳猪是很有讲究的,猪不能太重,一般每只约二十斤以内。师傅将屠宰好的乳猪剖开、碎骨,上好佐料,然后放在炭火之上用文火烘烤。一边不停地翻动,一边不时地往猪身上涂花生油,据说这样可以使烤出来的乳猪皮脆而不起泡,增色又增味。 烤一只乳猪约四五个小时,烤出来的乳猪要全身焦黄、油光可鉴、散发着浓郁香味,那才算高手。这样的烤乳猪排在你面前,看之闻之,色香味俱全,让人不禁食指大动。夹一块入口,轻轻一嚼,脆响的“咔哧”声,声声伴耳,吃下后,仍留满口余香,令人回味无穷。 在临高地区,每逢有亲朋好友前往,都要以临高乳猪招待的。不过,在当地不会经常吃烤乳猪,吃蒸乳猪,却常常成为他们的早餐。不管是蒸还是烤,这些乳猪肉都会有着独特的香味。 据当地人说,这些乳猪与其他的家猪在饲养上是有着不同的。在喂养母猪时,以蕃薯藤、野菜、花生饼、米糠及米饭为饲料。平时喂粗些,产仔时喂精些。乳猪出生后一月后,就可以在槽里喂养了。大米煮稀饭,再以小鱼做拌料。过段时日,再加入花生饼、细米糠等,促小猪长膘。在这期间,还得让母猪带乳猪到野外,吃青草,嬉戏玩耍,使它们具有一点野味。临高乳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能圈养,听说曾有公司以圈养方式饲养临高乳猪,最后因乳猪无野味,皮不脆,烧烤裂皮而失败告终。 海口-鱼煲 衍生出很多口味的海南菜 海南的淡水鱼是卖不起价的,而这些鱼中又有一种头大的长胡子鱼尤其便宜,在92年的时候才卖1元左右一斤,大陆叫这种鱼为鲶鱼,这种鱼按海口做法做成鱼煲就别有一番风味,和芋梗、豆腐、木耳、黄花、酸笋……炖在一个煲里,去掉了这种鱼浓重的腥味,吃的时候才觉得这种鱼刺少、肉厚,鱼肉吃完还可以再加蔬菜回锅,下饭。最早是在滨海新村吃到,后来经朋友指点才知道白坡里的是最正宗的一家。因这种做法非常对这种鱼的路,于是又有大陆的能手将其改良,衍生出了各种口味,其中犹以川味的最为受大家欢迎,这个菜在海南叫“好(头)大煲”,在广东就叫“塘虱煲” 海口-碳烤生蚝 关于蚝的食法,以前主要是白灼、姜葱爆、铁板、酥炸之类。那姜葱爆、铁板、酥炸之类的食法,我倒不觉着十分有趣,不如白灼来得原汁原味,或用芝士牛油,带出香浓蚝味。烧烤园里大抵以白灼为主,在世贸路口的烧烤园,有一味白灼生蚝做得极妙,是我最为怀念的。若是和好友到烧烤园喝酒时,我总喜欢点那种肥大的横琴生蚝,用大白菜、豆腐、腊肉做汤底,食时有一种爽滑的口感,一口咬落,蚝汁横溢,质感极之丰富。至于现时最流行的,大概是“碳烧生蚝”,蒜香和着蚝香,还有一点碳香味,食来的确甘香无比,至于食后会否“热气”,就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海口随处都是茶园茶馆。 海口-文昌鸡 中国海南岛的文昌地区有个潭牛镇,镇北有村,村外多榕树。树上古枝参天。浓荫遮日,树上绿草如茵,鸡雏成群。鸡食榕籽、觅昆虫,追逐嬉戏,生栖繁衍,鸡虽然生长缓慢,体小脚细,但肉质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浓。 相传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为官,回京时带了几只文昌鸡请皇帝品尝。皇帝品尝后称赞道:"鸡出文化之乡,人杰地灵,文化昌盛,鸡亦香甜,真乃文昌鸡也!"文昌鸡由此得名,誉满天下。因村野之鸡受皇上天子赐名,村舍荣光,该村得名天赐村。天赐村中最早养鸡人姓蔡,故文昌鸡亦称蔡氏鸡。 关于文昌鸡得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清代《岭南杂事诗抄》,书中称:"文昌县属有一种鸡,而若牧肉,味最美。盖割取雄鸡之肾,纳于雌鸡之腹,遂不生卵,亦不司晨,毛羽渐疏,异常肥嫩。以其法于他处试之则不可,故曰文昌鸡。"后期史料虽不多,但以文昌鸡命名得饭店却林立于世界各地。 民国初期,宋子文回海南文昌省亲,每次必吃文昌鸡。1959年,原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海南文昌时,特地品尝了独具南国风味得椰奶炖文昌鸡,食罢赞不绝口。 如今文昌人已将饲养文昌鸡发展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昔日皇家贡品也早已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详情请见 城市风采 。
热心网友
好多好多拉
热心网友
收藏,谢谢。
热心网友
海南名吃多着呢!文昌鸡、东山羊等遍地都是,但我可不知道怎么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