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看到江苏好像是江阴吧?有一种喝茶时用来佐食的硝肉,不知怎么做,能帮忙?谢谢。

热心网友

硝肉,即肴肉,江苏镇江特产。特色: 色透明,味香嫩不腻,作小吃、冷盘、大菜无不适宜。配料: 蹄膀(1只,4000克)、硝(6。5克)、粗盐(65克)操作:一、把蹄膀拆骨修齐洗净,用细木签在蹄膀的肉面上均匀地打上一些小孔。二、用硝6。5克、盐65克拌和,擦在肉上,再抓住肉来回揉透,使硝、 盐通过小孔渗透到肉的内部。做十斤肴肉,最多只能用硝6。5克,如肉增加, 硝则要随之增加。揉好后放着腌冬天约须腌三天,春秋天约须腌两天,夏天约须腌一天,腌过后,再把肉放放冷水内泡两小时,取出用刀把肉上的硝末、杂质轻轻刮净,至皮肉呈现白色停止。三、刮净后,将肉放入锅内,倒上做肴肉老卤(注)起火煮,煮前须用木板加石块将肉压紧,同时把锅盖扣紧,使肉煮成后不发松,煮的时间须根据肉的老嫩决定,一般冬天要煮到九成熟,约需四小时;春秋要煮到八成熟,约需三小时,夏天要煮到七成熟,约需两小时半。四、煮好后,把肉取出,将沾在肉上的油用卤冲净,称在瓷盆内放好,再把锅内的卤撇清,倒在肴肉上,用木板加石块把肉压紧,等到冷透后解片。 另附一篇关于镇江肴肉的典故镇江——肴肉不当菜   很早以前,镇江城里酒海街,有家开酒店的夫妻俩在正月三十这一天忙过中饭后,趁消闲的时候,各办各的事,女的为了二月二日回娘家探望父母,上街买茶食,顺便买了一小包做鞭炮用的硝。因为,她父亲是做鞭炮的,叫她回娘家时顺便带回来。男的上街买了四只猪前蹄,准备腌盐水蹄子,当搭酒的小菜卖。女的先回家,把买的茶食和硝,放在靠盐钵子旁边,去做别的事。男的回家,天巳擦黑,他把买回的猪前蹄剁开来,就用五香和盐腌了起来。腌着腌着,盐没有了。他打开硝包也没细看,当做大子盐,往蹄上一放。过了两天,女的要回娘家了,找纸包包的硝,才知道男的腌了猪前蹄。夫妻俩看看被硝腌的蹄子既板扎,又发红,舍不得扔掉。不过蹄子被硝腌了,能不能吃,谁也没试过。女的想了个办法,用水泡泡,硝泡掉,虽说不能当菜卖,自家也好吃吃。说着,夫妻俩就动手做了起来,上锅一煨飘出香喷喷的味道,煨了一两个时辰,捞起来放在盘里冷冷。这时,来了一位手牵毛驴的老人,一进店门就向道:“你家卖的什么菜,好香呀”。女的说:“老人家,那是硝肉,不当菜的”。老人说:“不当菜,我就搭茶嘛”。老人坚持要吃这硝肉,男的怕这冷肉有腥味,连忙给老人加了一小碟姜丝、女的伯老人吃了冷肉要坏肚子,就放点醋,因为醋是暖性,老人把肉蘸上香醋,拈点姜丝,那晓得这肉又香又酥,又鲜又嫩,老人一下吃掉十几块,还喝了三十三壶茶。原来,这位老人是八仙之中的张果老,他路过镇江,闻到这股肉香,连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也不赴了,特地跳下毛驴;走进酒店来吃硝肉。后来,夫妻俩左思右想,这硝肉怎么比原来好吃?终于悟出个道道来,腌蹄于放点硝,香味才容易入骨。从此,这夫妻俩就以做硝肉出了名。后来,觉得硝肉这名称不太好听,好吃的肉叫佳肴,索性叫肴肉吧。到现在,镇江老百姓要是清早上馆子,还是泡壶茶,放碟姜丝,把肴肉蘸着香醋吃,这样,“肴肉不当菜”就一直传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