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盘的后市看法?信心?
热心网友
有钱我首先会想买股,以前几十元一股都敢买,现在跌至几元了、怎么不敢买?问题是没钱,有钱我就买中关村,这是中国的硅谷,为了振兴中华,提高我们的高科技水平,才能富国安民。你问这些干什么?是否想买便宜的股票?有什么目的?我介绍的中关村,你买了,亏损要自担。供参考的。
热心网友
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热心网友
买是一定的,但,等!
热心网友
大势不好,许多人倒洗澡水连孩子一起倒了。我们这个时候要瞪大眼睛,把孩子抱回来。坚决看好基本面好的超跌低价股,可以先做短线。
热心网友
可以买股票,每在股市暴跌后,人人都感到最恐慌的时候,你大胆的买入股票,你一定是赢家!买基本面好又超跌的股票,买价值被低估的个股,股价低有补涨要求,在底部放量;蓄势待发的股票可以适当介入;十一五”规划------消费,零售业,能源,医药行业是投资热点.
热心网友
股民10年损失超过1。5万亿 股改损失已超50亿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在解释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时,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的制度不利于市场交易,人们的相当一部分勤劳对冲了制度成本所致。应该说,陈志武点到了问题的要害。日前,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报告称,“近十年来,国家用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化解金融风险,保持了金融体系稳定。”有记者在采访央行及业内多位权威人士后,计算所得表明,从1998年至今,中国为了保持金融稳定,大体投入了3。24万亿元的成本。具体说来,对城市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会、信托投资公司的清理整顿和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化解,共投入资金约3000亿元;改革四大国有银行,包括剥离其不良资产,发行特别国债和动用外汇注资,投入累计达2。9万亿元,这还不算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建行4600亿元的上市包装费。不仅如此,从目前来看,这种投入尚无结束之期。正准备上市的工行即将获得的税收减免可能达到近1000亿元,同时业界普遍认为包袱最重的农行如果要完成股改和上市,可能需要注资6000亿元。如果把这些全部加起来,粗略估算,金融稳定成本将达到5万亿元,而2004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仅为2。63万亿元,我国的外汇储备为7000多亿美元。3。24万亿的金融稳定成本只是中国众多需要支付的成本中的一项。10年股市,7000万股民投资损失超过1。5万亿元。这是直接从老百姓荷包里掏钱支付改革的成本,而且此种支付还在继续。以股改为例,业内人士计算,在已经实行股改的108家G股中,投资者损失已超过50亿元。还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到5000亿元。此外,每年公款吃喝要花去2000亿元,公车支出3000亿元。总之,保守估计,改革以来,各种损耗至少高达10万亿元。如果损耗浪费的国民财富远多于国民创造的财富,中国人如何致富奔小康?在这些损耗中,有些固然是不得不付的改革成本,但很多则是腐败、管理不善以及行政效率低下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近年来银行屡发大案要案,每次损失都超亿元。近日,福布斯富豪、“特种纤维”老总陈顺利骗贷10亿元,带着家人远走加拿大,可为注脚。高达10万亿元损耗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国家没有过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们的福利。比如,2003年高达37960亿元的国家实际支出中,只有21。33%用于公民最需要的社会保障、抚恤救济、教育、医疗卫生四类项目。其他的钱用到哪儿去了?如果这笔昂贵的损耗能换来企业和银行的机制改善倒也罢了,怕就怕成本支付了,却没有带来制度的改善。从一些已经改制的企业、银行和行政部门来看,这种担心并非多余。所以,我们在支付代价的同时,必须看到有关部门对现有企业制度、银行治理机制以及行政体制进行改革的决心和意志,并公布改革效益的数据,以取得对于改革的民意支持和法理支撑。
热心网友
随时准备着
热心网友
有钱就去买宝钢权证.
热心网友
我没有这个胆量.
热心网友
坚决买股票,主要看个股,板块效应弱化。欢迎登陆精品投资网(百度一下就可以了)向专业注册分析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