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简化汉字啊,港台没简化不也这么过来了么?

热心网友

 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    一九五八年二月三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  各位代表:  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经过两年来全国各方面的讨论,经过国务院设立的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的反复审议和修订,一九五七年十月间又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的讨论,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一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现在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批准。我现在代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问题向大会作报告,请大会审议。  一、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几年来的文字改革工作  当前我国文字改革的任务,在汉民族说来,就是:(1)简化汉字,使它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掌握和使用,以便在广大人民中更多、更好、更快、更省地扫除文盲,普及和提高文化;(2)推广普通话,以消除方言的隔阂,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使我们的语言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注音和帮助推广普通话。  这几年来的文字改革工作,就是遵照上述的方针进行的。  先说汉字简化工作。  全国解放以后,政府就开始了汉字简化的研究工作。一九五二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以后,开始草拟汉字简化方案。一九五五年一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全国各地各界人士参加讨论的在二十万人以上。草案在根据这些意见作了初步修正,并经国务院设立的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以后,于一九五五年十月提交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一九五六年一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这个方案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一表,包含二百三十个简化汉字(即把二百四十五个繁体字简化成二百三十个简体字;其中有两个或三个繁体字合并成一个简体字的,所以简化后的字数比简化前少十五字),从方案公布的时候起即已通用;第二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二表,包含二百八十五个简化汉字(即把二百九十九个繁体字简化成二百八十五个简体字,由于合并,比简化前少十四字),其中的九十五个字从一九五六年六月起开始试用;第三部分即汉字偏旁简化表,包含五十四个简化偏旁,已有三十个根据这个表类推出来的字从方案公布的时候起开始试用。三项合计,现在各报刊使用的简化汉字,共计三百五十五个。此外,还有属于汉字简化第二表的一百九十个简化汉字和属于第三表的绝大部分简化偏旁类推字还没有使用。但是在少数出版物上使用的简化汉字,也有超过三百五十五字的范围的,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和扫盲教材中,汉字简化方案的三个表差不多已经全部使用。  汉字远自甲骨文时代就已经有简体,以后各个时代简体字都有发展。我们的工作只是比较系统地来进行简化,并且使简体成为正体。采用简化汉字的利益是十分显著的。汉字简化方案第一表和第二表所简化的繁体字五百四十四个,笔画总数是八千七百四十五画,平均每字十六点零八画;简化之后归并成五百一十五个简化汉字,笔画总数是四千二百零六画,平均每字只有八点一六画。就是说,写简化汉字比写繁体字可以省力一半。在这两个表里,十画以下的字在简化前只有三十四个,简化后增加到四百零九个,十一画的字在简化前和简化后都是三十五个,十二画以上的字,简化前有四百七十五个,简化后减少到七十一个。如果把第一表和第二表中的五百一十五个简化汉字,依照第三表偏旁简化办法继续加以简化,那末每个简化汉字的平均笔画估计可以进一步减少到六点五画,只占原来繁体字平均笔画的百分之四十强。简化汉字的推行,无论在儿童教育、扫除文盲和一般人的书写方面都有很大的利益,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  一些右派分子利用共产党整风的机会,对文字改革进行了恶毒的攻击,说汉字简化搞糟了,要国务院撤回汉字简化方案。简化汉字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好事,反人民的右派分子自然要反对,把它说成坏事。我们从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出发,应该肯定:汉字简化确实为亿万儿童和文盲办了一件好事,是搞好了而不是搞糟了。  但是在另一方面,必须指出,汉字简化工作中确实还有一些缺点。好些同志向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我们考虑。对于这些提意见的热心人士,我们是很感谢的。两年来的事实证明: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确有少数汉字的简化办法,特别在同音代替方面,考虑得不够周到,因此在使用上还不够妥善,或者可能发生误解。比方以“只”代“zhī@①”,这本来是早已流行的习惯,在绝大多数场合是恰当的;但是“许多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就有可能被理解为“许多船仅仅通过苏伊士运河”。还有一些字,由于在方案中没有交代清楚,因而被人误用。例如,“徵收”“乾净”简化成为“征收”“干净”是适当的,但是把“宫商角徵羽”“乾隆”写成“宫商角征羽”“干隆”,自然就是错误的了。  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规定:除了第一表的二百三十个字作为正式推行以外,方案的第二表、第三表还在征求意见,还没有最后确定。就是第一表中的字,如果确实有不适当的,我们也准备考虑修改。现在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在向各方面征求意见,并根据两年来试用的经验,对汉字简化方案进行整理修订。  但是从整个来说,为劳动人民的利益着想,为儿童和后代子孙的利益着想,汉字简化工作必须继续积极推进,使所有比较常用的、笔画较繁的字都能逐步得到简化。现在第二表和第三表中的大部分字还没有使用。还有很多比较常用的字,例如赛、霸、警、爆、整、翻、藏、疆、徽、辩、舞、感、影、鼻、鼠等等,应该简化,但是没有简化。此外,还有一部分地名用字,或者笔画较多,或者生僻难认,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如衢、夔、@②,hù@③、歙、阌、亳、鄄、婺、黟、酃、郴、崞、zhōu@④zhì@⑤等等,也必须加以简化,或者用同音而笔画简单的熟字代替。这些字中有些在群众中已有流行的简体,可以考虑采纳;有些还没有通行的简体,也可以在多方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规定它们的简体,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大家认为适当,然后正式推行。总之,汉字简化工作是关系全国人民的大事,一方面应该慎重,不可草率,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继续推进,才能收到更大的成效。目前广大群众对于简化汉字是热烈欢迎的,但是简化的字数不多,不能满足他们的迫切要求——这是目前群众使用简字方面产生一些纷歧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滥用简字以及消除字体的纷歧,决不是消极的办法所能奏效,必须在汉字简化工作上采取积极的态度。简字总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就是繁体字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历来文字通过广大群众的使用,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问题在于如何集中群众的智慧,加以调整整理,纳入统一的规范,以便于应用——这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做好的工作。 。

热心网友

可是我觉得还是繁体字好看哦

热心网友

书写方便!好认!好记!

热心网友

好写

热心网友

因为那时候大陆人文盲挺多的, 考虑到他们当然要简咯,港台就不同因为他们的素质普遍较高

热心网友

最终目的——普及文化。

热心网友

好写

热心网友

建国初期简化汉字主要是为了减少笔画,书写方便.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衡量,由于电脑的普及,减少笔画的作用显得无足轻重,如果再考虑到简化汉字引起的文化流失,推行简化字实在得不偿失.但在建国初期,决策者确实很难遇见到后来电脑的发展和普及.

热心网友

你写字喜欢找累吗?我是简约主义

热心网友

方便。/

热心网友

从美学原理上来说,简洁就是美。我支持简体字,因为我是搞美术的。另外从历史角度上来说,秦始皇推行的小篆也属于简化字,那正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呀。

热心网友

因为简化没有那么多的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