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妈有时她在念佛时,已经很疲惫了,睡意浓时,她还要坚持去念佛,有是到凌晨,(她是画本念的五音念佛法),有时边念边画到一半就打磕睡,但还要坚持念,以求功课完满,叫她早点休息也不听,这是否影响功效?是否如理如法?该如何做呢?请大师们开示!!!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末学非常羡慕您一家人都学佛念佛,这样的家庭真的很难得!末学赞叹!您母亲这样念,表面上看很精进,精神也很可嘉。但从实际效果上看,是事倍功半!为什么这样说?打磕睡,是昏沉的表现,嘴上虽然还可迷迷糊糊地念佛,但心里绝对已经没有佛号了!这是业障,对修行绝对是严重的障碍!如果为了勉强完成自己的定课,而不求效果,完全没有必要!特别是晚上,又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人本来就很疲惫,还要这样昏昏沉沉地勉强念下去,对自己的修行功夫没有什么帮助。如果白天有时间,最好在精神饱满的时候来完成定课,千万不要在精神萎靡的时候才来念佛。晚上身体很疲惫,最好早一点睡,睡眠不可太多,第二天早上早一点起。因为瞌睡是越睡越多的,“睡”是“财、色、名、识、睡”,“五欲”、“五盖”的烦恼之一,一定要想办法减轻直至断除,才能使我们的修行功夫有大幅度的长进。可以自己定一个睡眠时间,开始的时候睡眠还比较多,每晚可睡6-7个小时,晚上十点钟准时睡觉,早上4-5点起床。这时候应该是人一天当中精神最饱满的时候,应当努力诵经、念佛。白天的时间,最好一部分用来听经,一部分用来念佛。听经一定要多听,要反复地听,这样我们才能解得深,解得透,念佛往生的愿才会更加坚定。念佛最好是经行、绕佛,这样不容易打磕睡,如果坐着边念边画圈,容易打瞌睡。学佛重实质,不重形式,重效果,不重数量。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念佛,念一句就要实实在在地收到一句的效果,如果念佛不相应,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没有用。念佛是修清净心,有些修行人,别看他们一天之中一句佛号也不念,可是他心地清净,心里真有佛,他不念则已,只要念一句,他的功德,比我们一天念几千声、几万声佛号的功德还要大很多!为什么?因为人家心地清净,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心无不在定中,这样的人念佛才是真念佛,心里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这个道理很深,需要透彻理解!所以,不要小看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对懂得修行的人来说,这些琐事都是修行的好机会,都会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生活饮食起居,越简单越好。如果生活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很“丰富多采”,容易增长我们的贪心,会使念佛功夫退转。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饱,特别是晚餐。吃的多,人精神容易萎靡不振,睡眠就多。人总是处于一种亚饥饿状态,对人体的机能和保持精神状态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晚餐尽量少吃,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减少,直到不吃,这是最好的。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为我们示现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是最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我们学佛,学什么,就是学佛的思想、学佛的行持。佛是证得无上菩提的人,他老人家的行持就是我们学习的标准,学习个规范,照他老人家那样去做,绝对没有错。饮食、睡眠多是表明我们自身的烦恼多,是成正比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明白。真正的修行人为什么过午不食,为什么修不倒单?并不是像常人所理解的形式上的苦修,有它深刻的意义在啊!修行意在何处?断烦恼而已啊!这些形式的修行是帮助断烦恼啊!佛告诉我们,少食的好处很多,其中就有少睡、少淫、少下风等等,对修行绝对有帮助。所以为了念佛功夫得力,还得在生活当中努力修“看破、放下”,把自己、把生活、把宇宙人生越看得破,烦恼、习气放下的就越多,念佛功夫就会越得力。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应当多听听净空老和尚的讲经,特别是讲的《无量寿经》,对这些道理讲得非常透彻,对您和您的母亲念佛会非常有帮助!如果真的彻底看破放下了,那么生活中真正值得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念佛”。像谛闲老和尚的“锅漏匠”徒弟,死心塌地地念佛,三年只做这一桩事情,人清醒的时候就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接着念,念了三年,功夫成就了,站着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三夜,等师父来办后事。谛老法师赞叹啊!这是我们念佛人的榜样!当自己修行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功夫,饮食和睡眠都可逐渐减少。末学知道澳洲净宗学院,那里的修行人,一天只睡五个小时,晚上十点睡,早上3点起,诵经念佛。一天8小时听经,8小时念佛,还有三小时研究讨论,这是净空老和尚所倡导的,真正是解行相应的修行生活。如果您母亲有条件的话,末学建议他老人家朝这个修行方向去努力。最终决定往生!顺便问一句,您母亲一天的生活琐事是否很多,是否要烧饭、洗衣、打理家事,如果是这样,可不可以家里人帮忙分担一些,或者干脆找人代劳,让老人家专心听经念佛,这样对老人家的修行最好!作子女的应当多为父母着想、分担,这是我们作子女应当尽的孝道。祝愿您和您母亲念佛精进,早成往生大业!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南无阿弥陀佛佛在心中。日常皆洞佛性~
热心网友
一般老年人容易疲劳,可以试一试晚饭后小睡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在念经念佛就不会打磕睡了。
热心网友
您好:我不是大师,只是一个学弟,不过愿意和你聊聊这个话题。释迦世尊在雪山修行六年,每日饮食极少,精进不止,最终发现这样并不能悟到诸法实相,于是重新接受供养,然后端坐菩提树下,经七日七夜,方证无上正等正觉。世尊从诞生,修行,得道及至入涅,所行所现,无非是为了开示众生,度脱众生。其六年苦修,寓义万千。因其漫长艰苦,使后学人知法来之不易;因其辗转寻求,使后学人知法非可顿成。其中在诸苦行中出脱后接受供养,再静悟成佛,也对后学起了一定的开示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精进不是苦行的精进,而是智慧的精进。对于我们凡夫的修学,起到了指导作用。愿您和你的母亲所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