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患者患有真菌感染,在医院治疗时,医生讲氟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最好的药物,但没有给患者和患者家属讲使用该药的必要性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在使用该药前,患者的肝功能是完全正常的。使用氟康唑一段时间后,肝功能检查发现患者的GGT指标超标,但医生没有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停止用药,而是继续使用。同时也没有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每两个星期检查一次肝功能,发现肝功能有问题应该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在用药过程中,间断检查肝功能时,患者除了GGT指标继续超标并逐步上升外,其AST和ALT指标也相继超标,但此时,仍然没有引起医生的重视,而是继续并且大剂量使用氟康唑,前后长达10个月(此期间用药时间有200天左右)之久,而且患者的真菌感染仍然没有治好。当患者及其家属听说该药对肝脏有影响和发现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时,要求医生停药时,医生才停药,改用大蒜素继续治疗真菌感染,但此时,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患者的肝脏已经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我在这里要请教的是:1.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是否在按照药典和用药规范用药?2.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是否应该与患者及其家属讲清楚用药的必要性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来征求患者和家属对用药的知情权和同意权?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此期间,患者一直在该医院住院),医生和医院是否有责任?如果有责任,是什么类型的责任?4.这种情况,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或者是医疗过错?5.如果由于不规范使用氟康唑造成肝脏损害,是否有可能诱发其它病变(比如肝癌或者其它癌症)或者说由于肝脏受到损害而使其它病情加速恶化?6.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受到了侵权损害?如果受到侵权损害,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衷心感谢新浪网的《爱问》栏目给我提供了这次学习和提问机会!也热切地盼望有关的医学专家、药学专家、法律专家给我提供有益的咨询,借此机会,向一切过我提供帮助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热心网友

通用名:氟康唑注射液英文名:Fluconazole Injection汉语拼音:Fukangzuo Zhusheye本品主要成分为氟康唑,其化学名称为α-(2,4-二氟苯基)-α-(1H-1,2,4-三唑-1-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乙醇。 其化学结构式为:分子式:C13H12F2N6O分子量:306.28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

热心网友

通用名:氟康唑注射液英文名:Fluconazole Injection汉语拼音:Fukangzuo Zhusheye本品主要成分为氟康唑,其化学名称为α-(2,4-二氟苯基)-α-(1H-1,2,4-三唑-1-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乙醇。 其化学结构式为:分子式:C13H12F2N6O分子量:306.28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1.药理 本品属吡咯类抗真菌药。抗真菌谱较广。口服及静注本品对人和各种动物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包括免疫正常或免疫受损的人和动物的全身性念珠菌病)、新型隐球菌感染(包括颅内感染)、糠秕马拉色菌、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包括颅内感染)及荚膜组织胞浆菌、斐氏着色菌、卡氏枝孢霉等有效。本品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低于酮康唑,但本品的体内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体外作用。本品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2.毒理 本品对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具有高度选择性。一日服用本品0.5g,连续28天,已证明对男性的血浆睾丸素浓度及育龄期妇女的甾体激素浓度均无影响。  【药代动力学】静脉给予本品100 mg,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为4.5~8 mg/L。表观分布容积(Vd)接近于体内水分总量。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1%~12%),在体内广泛分布于皮肤、水疱液、腹腔液、痰液等组织体液中,尿液及皮肤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10倍;水疱皮肤中约为2倍;唾液、痰、水疱液、指甲中与血药浓度接近;脑膜炎症时,脑脊液中本品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4%~85%。本品少量在肝脏代谢。主要自肾排泄,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80%以上。血消除半衰期(t1/2?)为27~37小时,肾功能减退时明显延长。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部分清除本品。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以下适应症中病情较重的患者:1.念珠菌病:用于治疗口咽部和食道念珠菌感染;播散性念珠菌病,包括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尚可用于骨髓移植患者接受细胞毒类药物或放射治疗时,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2.隐球菌病:用于治疗脑膜以外的新型隐球菌病;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本品可作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初治后的维持治疗药物。3.球孢子菌病。4.本品亦可替代伊曲康唑用于芽生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 (1)播散性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4g,以后一次0.2g,一日1次,持续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2)食道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持续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根据治疗反应,也可加大剂量至一次0.4g,一日1次。(3)口咽部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疗程至少2周。(4)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单剂量,0.15g。(5)隐球菌脑膜炎:一次0.4g,一日1次,直至病情明显好转,然后一次0.2~0.4g,一日1次,用至脑脊液病毒培养转阴后至少10~12周。或:一次0.4g,一日2次,持续2天,然后一次0.4g,一日1次,疗程同前述。肾功能不全者若只需给药1次,不用调节剂量;需多次给药时,第一及第二日应给常规剂量,此后应按肌酐清除率来调节给药剂量,如下表所述:肌酐清除率(ml/分钟) 剂 量 >50 常规剂量 11~50 常规剂量的一半 进行常规透析的病人 每次透析后给药1次 小儿 治疗方案尚未建立。有资料报道起始剂量按体重一日3~6mg/kg,一日1次,治疗少数出生2周至14岁的小儿患者,结果是安全的。  【不良反应】1.常见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2.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偶可发生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常伴随肝功能损害)、渗出性多形红斑。3.肝毒性: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毒性症状,尤其易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的患者。4.可见头晕、头痛。5.某些患者,尤其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的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6.偶可发生周围血象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检查指标改变,尤其易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的患者。  【禁忌症】对本品或其他吡咯类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与其他吡咯类药物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任何一种吡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2.由于本品主要自肾排出,因此治疗中需定期检查肾功能。用于肾功能减退患者需减量应用。3.本品目前在免疫缺陷者中的长期预防用药,已导致念珠菌属等对氟康唑等吡咯类抗真菌药耐药性的增加,故需掌握指征,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4.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毒性症状。因此用本品治疗开始前和治疗中均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肝功能出现持续异常,或肝毒性临床症状时均需立即停用本品。5.本品与肝毒性药物合用、需服用本品两周以上或接受多倍于常用剂量的本品时,可使肝毒性的发生率增高,故需严密观察,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两周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6.本品应用疗程应视感染部位及个体治疗反应而定。一般治疗应持续至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真菌感染消失为止。隐球菌脑膜炎或反复发作口咽部念珠菌病的艾滋病患者需用本品长期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7.接受骨髓移植者,如严重粒细胞减少已先期发生,则应预防性使用本品,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至1×109/L以上后7天。8.肾功能损害者,可按前述方案调整用药剂量(见  【用法用量】);血液透析患者在每次透析后可给予本品一日量,因为3小时血液透析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约50%。9.本品静脉滴注时最大滴注速率为200mg/小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动物试验中,本品高剂量给予动物时可出现流产、死胎增多、幼年动物肋骨畸形、腭裂等变化。虽然在人类中未发现此类情况,但孕妇仍应禁用。2.尚无母乳中含本品浓度的数据,故哺乳期妇女慎用或服用本品时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本品对小儿的影响缺乏充足的研究资料,虽然少数出生2周至14岁小儿患者以每日3~6mg/kg(按体重)剂量治疗未发生不良反应,但小儿仍不宜应用。  【老年患者用药】肾功能无减退的老年患者无须调整剂量。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须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详见  【用法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时,可使本品的浓度降低。2.本品与甲苯磺丁脲、氯磺丁脲和格列吡嗪等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时,可使此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而可能导致低血糖,因此需监测血糖,并减少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的剂量。3.高剂量本品和环孢素合用时,可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升高,致毒性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必须在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的情况下方可谨慎应用。4.本品与氢氯噻嗪合用,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5.本品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约可升高13%,可导致毒性反应,故需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6.本品与华法林等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时,可增强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的抗凝作用,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故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并谨慎使用。7.本品与苯妥英钠合用时,可使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升高,故需监测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  【药物过量】  【规格】 (1) 50ml:100mg (2) 100ml:200mg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很少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最近,英国的一项大规模人群研究显示,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很少引起肝脏、肾脏、皮肤或造血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Pharmacotherapy 2002,22∶696) Bradbury等利用英国全科医疗数据库资料对使用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的5480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评价了服用伊曲康唑或氟康唑45天内,肝脏、肾脏、皮肤或造血系统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显示,4例患者的病症不排除药物的作用:1例病人服用伊曲康唑时肝功能指标升高,另3例病人服用氟康唑后分别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伊曲康唑的严重肝脏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3.2/10万处方 (95%CI为0.6~17.9);氟康唑严重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0万处方(95%CI为0.8~10.3),严重肝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0万处方(95%CI为0.25~8.2)。 该项调查了54000余例服用伊曲康唑和(或)氟康唑患者的研究发现,在用药后出现严重病症的患者中,无法排除药物源性的仅占极少数,没有发现严重特发性肾脏或皮肤病变病例。2例肝功能异常患者,1例相对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另1例虽然较严重,但很快恢复。2例血象异常患者,1例较严重,但很快恢复,另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也在1周内恢复。没有1例患者的病症可归因于所研究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