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船只多,且滚装船多,车辆由船上直接开下来,马达轰鸣,热闹、壮观!
热心网友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军虽有较强的战略运输能力,但为完成大规模的输送任务,也要大量征用民用船舶参与兵力的大投送。实践证明,民船在现代战争中大有用武之地。 战争中的搬运“大力士” 一些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主要靠民用船只来进行保障。诺曼底登陆,同盟国军队征用了499艘大型商船运载重要军事物资,二战美军在太平洋登陆作战中,征用了大量商船担负运输任务或改装为作战及辅助船只。1942—1945年,美军改装商船的总吨位达到590万吨,使用的扫雷艇和护卫艇有65%—75%是由应征渔轮改装的。马岛战争中,英军特混舰队的后勤保障船只占60%,其中动员的民间商船又占了2/3。英特混舰队向马岛进发期间,民间船只为其运载了96架飞机、42万吨油料和10万吨其他物资,进行伴随保障。商船实际上成了英军此次战争中的后勤主力。英国商船界还自称是英国“第二海军”。美军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运输力量,但仍把民用船只看作是海军战时重要的后备力量,以致商船队被美军公开称为“国防第四军种”。海湾战争中,美国海运司令部动用了70多艘第一类预备役船只,并租赁282艘国内外商船,两者占整个海运船只总数385艘的91%。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越洋大运兵,其规模相当于一声令下马上把阿拉斯加州的全体居民及其个人家当全部运到大洋彼岸。正是在民船的支撑下,美军才得以实施了距离最远、速度最快、历时最短的集结和调动,它们被誉为战争中的搬运“大力士”。 此外,民用船舶在现代战争中不仅是重要的运输力量,还参与医疗救护、装备修理、生活供应等作战保障。马岛战争中,英军征用的商船,有的作为运输船,有的作为医院船,还有的作为扫雷舰发挥作用。海湾战争中,美国曾将驳船改装成睡卧船,作为解决50万人住房的一个办法;还租用一艘游船改装成所谓“爱情船”,长期停靠在巴林的一个港口,参战部队人员可在船上放松几天,买点饮料,吃些美味佳肴,看一场超级夜总会节目表演,以给官兵“减压”。 高效快速的动员 民船能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得益于高效、快速的动员。 一是动员机制高效。为快速征用民船服务于战争,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有专门的动员机构。美军于1987年10月成立了统一指挥和协调陆海空军事运输的运输司令部,直属国防部长领导,主要职责是统一调动指挥三军运力和全国民用的陆海空运力,并有权租用和征用国外运力。英国设有由海军副参谋长任主席的海运国防顾问委员会,负责商船应急动员工作。 二是动员计划完备。各主要国家大都有预定征用民船的计划,比如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和美国一些船运公司签订民船使用合同计划,依据这样的计划,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运送了100万吨集装箱货物,充分利用了美国海运业的实力。海运司令部还有海运战备计划,规定与这个司令部签订合同的海运公司应将其货运能力的50%用于执行该计划,接受政府津贴或活动补贴的船也必须参加。 三是后备力量强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大都建有各种类型的预备役交通运输组织,如民航后备队、预备役船队等。海湾战争中,美空军的后备人员,担负了42%的战略空运任务和33%的空中加油任务。目前美国有50%的民航空勤人员、40%左右的海员都编入了后勤预备役部队。 四是动员法规健全。如美国的《国防商务法》、《海运法》、《商船法》等,为美军战时快速征用民船提供了法律依据。《商船法》早在1920年就已颁布实施,以后经过4次大的修改,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时期美国民船动员的主要法典。英国把动员民船的法规包含在交通运输民法之中,在《运输法》中均有特定条款,规定国防部有权民用船只,用于战时或紧急情况下运送军事人员或军用物资等。英国议会还专门制定了允许政府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民间资源的法令,政府与各私营运输企业都签订了战时征用合同。 设计考虑战时的需要 世界各主要国家普遍强调,民用船舶在设计建造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国防需要。曾拥有“海上霸主”地位的英国,自近代以来,一直把民用船只视为皇家海军的生命线。英军通过专设的船舶防务咨询委员会审议商船的设计、改装和在任何紧急事件中征用商船的方法等事宜。 1。法律有规定。如美国《商船法》明确规定,新造民用船只的设计和建造,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在紧急状态下能改装成军事运输和支援舰船,否则这艘船就不能造。俄罗斯也规定,各种大型海运船只的设计建造,应考虑军队战时征用需要,由军队的装备部门签字同意后才能建造。 2。改装有措施。比如,英国商船在设计、建造时既考虑到军队使用特点,同时还制定有改装计划,储备有改装的图纸、设备和材料。英军在马岛战争中,大型游轮“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被征用时,正满载乘客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后,立即就地将人员卸载后,驶往指定港口改装成运兵船,与此同时,英军步兵第5旅3500人上船,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它就起航了。。
热心网友
船多,浩浩荡荡,就和过长江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