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海军  到2002年4月30号止,中国海军已拥有尚未公开的超级驱逐舰8 艘。此新形驱逐舰命名为岛链级,并非外界所传的旅洋级。拥有超级相控阵雷达,搜索距离达到恐怖的500公里半径。几乎可代替预警机作对地平面搜索。此级舰满载排水量与现代级相若,为9800吨。装备有两个导弹垂直发射模块。对空对海各一。对舰导弹性能已超过宝石导弹,是射程350公里,音速3倍的云母反舰导弹。此弹由中俄两国共同秘密开发已达10年。其中最为惊人的顶端装置是它的近卫系统 --- 四组侦获到发射只需2妙的激光炮系统。此系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定向能研究所的最新结晶。在其后谈到的战略防空方面将会再次强调这套系统的超强功能。   岛链级将以每年8艘的速度建造,计划造64艘。此级舰至少领先美军极级驱逐舰8年,如美国在这8年内尝试阻挡中共功台是绝对枉然的。经电脑模拟分析,5艘岛链级已可以拖跨美国的一个航母混合编队。   中国另外已有10艘最新型的宋级II型常规潜艇和3艘093级在服役。到 2004年底,将会有超过20艘宋II和8艘093的不容忽视的常规攻击潜艇舰队。在亚洲无人能敌。两艘宋II和3艘岛链就能给印度的航母混合舰队以毁灭性的打击。   陆军   中国陆军的强大是一种烟雾,中国陆军无敌才是真正的形容。随着98,99,2000级主战坦克的开发成功和服役,这种烟雾正把人们对中国陆军的能见度降到前所未有的最低点。事实是,到2001年10月止,中国已装备了两个激光坦克团在华北地区。每个团由三个突击中队组成。每个突击中队有一量配置小型相控阵雷达的侦控坦克和10台攻击坦克组成。侦控坦克在攻击群的中心负责提供侦察和炮描参数。攻击坦克的型号定为TLP1型 --- Tank Laser Platform 01 型。此坦克的激光能量相对于岛链舰的激光能低很多。它只能射中敌坦克,把它的光电系统完全瘫痪,再用常规穿甲弹将其摧毁。虽然如此,一个突击中队就可以完全抗衡一个M1A2团。华北京津地区计划在2003年结束前布置9个团。(27个突击中队) 此外,福建已布置了三个武直10团,共150加先进突击直升机。这几乎是中国陆航力量的全部。另外两个武直10团将在2002年夏季前布置完毕。 此外,中国的数字炮兵单位已接近布置阶段,预计在2002年结束时试验性布置2个连在福建。该数字炮兵单位以排为基本单位,每个排有一辆能量输出车和6门射程达48公里的自行电磁炮。每三个排配备一辆标准化侦控坦克(与 TLP1突击群使用的侦控坦克相同)。这种炮兵单位的机动性非常突出,从行军状态到攻击完成重进行军状态只需1分钟。一个这样的炮兵连能在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迟滞敌方一个轻装步兵师或一个装甲团。 另外,中国陆军的甲级师将极大地提高防空水平。每个团配置10 台标准侦控坦克和一个单兵防空营,再加一个自行全自动高炮营和一个自行对空导弹连。   空军   虽然与以色列的预警机交易被国会的同僚们巧妙的瓦解掉,但这丝毫没有拖后中国获得高级预警能力的进度。一直以来,中国预警技术的颈瓶是控制信息的管理和融合,这有赖于极端专业的软件接口技术。如果各位还惦记着一年前海南岛上的美军侦察机被中共控制了几十个日夜的不幸事件,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共在“一夜之间”拥有了比计划中的以色列预警机功能强两倍的最新飞机---FRR2型---中共自己研制并已经布置了两架的超级预警机。 虽然在战斗机和攻击机上的技术突破没有其它方面来得吓人,但J10,J11, 和SU30的布置却比公开媒体的报道快了N个数量级。到2002年4月30号止,中国先进战斗机的布置如下:华北地区,50 X J10,120 X J11,25 X SU30。华南地区,80 X J10, 120 X J11,50 X SU30。中国的先进战斗机数已达到惊人的445台。更令人不安的是,中国计划到2004年止把先进战机的数量提高到1000台,预警机10台。在区域上对抗,美军根本没有机会战胜中国空军。 中国正在加快对JXX超级空中优势战机的研制,最快可能在2009年中布置2个中队24架在华北地区。此型机拥有和F22 完全抗衡的能力和技术,是唯一能把美军空中优势化解的机型。它将配备和TLP1型坦克相应的激光炮,能把敌机的电磁系统完全摧毁,然后可优悠地用无限的机载机炮炮弹把敌机击碎。   第二炮兵/战略防空   如果以为中国最强的战略导弹是射程为8000公里的巨浪II型,只能说这是鸵鸟的态度。随着3艘094型核战略潜艇在 2001年底的服役,新性的射程达14000公里的巨浪III型已随094同时值勤。每枚巨浪III型有8个50万吨级的末终端制导分弹头。三艘094 共携带384个这样的分导弹头。要完成布置能完全截击这384个弹头的 NMD系统需要15年的时间(不包括未知的研究时段)。而中国已计划把 094攻击舰队在2005年结束前扩大到8艘。可以说,到2005年止,美国在战略系统上已经丧失掉任何优势。因为拥有6000个弹头并不必拥有 1000个弹头强哪怕是一丁点儿。 最令人担心的是中国人遥遥领先的激光平台技术。中国已拥有大,中,   小三种激光攻击系统。大的叫太空攻击系统,能在1小时内摧毁美国1/3的轨道卫星。中的叫混合防卫系统,用在岛链级的近放阵列上。小的叫战术攻击系统,用在JLP1型坦克和JXX战斗机上。而武直10的加装也正在快速进行中。中国在 2003年将追加60%的军费用以全面布置最新的各种侦控和激光攻击融合平台。   电子/信息战   相对令人感到安慰的是中国人的电子战能力没有超人之处。但中国人正在研究互盲战术。所谓互盲即共享电子阻塞,用传统的光学侦测打真正的战术战争,而不是我们极力推崇的不对称战争。换句话来说,在将来的冲突中,要就是大家都有电子畅通共享,要就是大家打“盲”战。因此,我们将在是否实行电子瓶蔽 的选择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对习惯不对称战争的我国,可能在战术上无法和打了几千年战争的中国人抗衡。 中国的最新型的电子阻塞产生器可把40万立方公里的空间干扰的滴水不漏。10台这样的产生器就可以控制整个华北战区 。

热心网友

中国的核力量根据原子科学家组织公布的报告和SIPRI年鉴(1999年版),中国的核武库的规模大概在400枚核弹头左右。报告估计其中有大约20枚核弹头被部署用于洲际核打击用途,还有大约230枚被部署(货可以被部署)在战机、导弹和潜艇上用于地区核打击。剩下的150枚核弹头被保存起来用于“战术”用途(短程导弹、低当量飞机投掷炸弹,可能还有火炮炮弹和爆炸破坏装置)中国的核武器处于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控制之下。该委员会由国家主席领导,其余成员则是来自解放军,并可能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担任委员的将军们。洲际核力量中国目前使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来保持一支洲际核威慑力量。东风-5型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最早于1981年部署,射程1万3千公里,携带一枚百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据信有20枚这种导弹被部署在北京西北方向的中国内地。同存储在山洞中、并需要移动到洞外发射的中国早期弹道导弹不同,东风-5型导弹可以直接从地下竖井中发射--但必须在经过两个小时的加注燃料过程之后。为了增加东风-5型导弹的生存能力,真正的发射井附近还建设了一些伪装发射井。东风-5型导弹的射程可以覆盖亚洲和欧洲的全部,以及美国的大部分地区。美国东南部的几个州位于这种导弹射程的边缘。 另外两种远程弹道导弹,射程8千公里的东风-31型和射程1万2千公里的东风-41型,正处于发展阶段。两种导弹估计都是固体燃料,由机动发射车发射。目前既不清楚中国准备部署多少这些导弹,也不清楚每枚导弹可以携带多少个核弹头,但是可以肯定中国正试图发展多弹头导弹和辅助突防技术,这可能是集束式多弹头技术(MRVs),或者甚至是更先进,但技术难度也更大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MIRVs)。东风-31型导弹的首次实战部署可能在2005年以前,东风-41型可能在其之后,大约2010年左右中国的海军核力量目前仅限于一艘092型夏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其航行记录中存在着反应堆和噪音的问题。夏级可以携带12枚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这种导弹能够携带一枚200-300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射程1千7百公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夏级从未部署到近海以外的地方。据称中国计划建造4~6艘新型的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094型核潜艇将装备一个更安全、更安静的核反应堆和更优秀的总体性能。它预计将装备16枚巨浪-2型导弹,每枚这种导弹最多可以携带6枚核弹头(估计是没有分导能力的集束式)。导弹的首次试射时间预计在2002年,但估计巨浪-2型的实际研发进展可能会更长一些。原因是该导弹的陆基型原型东风-31导弹迄今为止仅试射了一次。如果中国打算部署一个类似于美国海军导弹核潜艇的轮换体系(每个预定作战区有三艘核潜艇,其中一艘处于待命状态;一艘在出航或返航途中;一艘在港内检修),那么6艘核潜艇将能够使中国随时保证在太平洋有2艘核潜艇处于待命状态,并能够打击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全部范围.如果计划中的6艘潜艇携带的导弹都能够达到最大的载弹量(6枚),那么中国部署的潜基核弹头数目将增加到576枚。即使这些核弹头不具备分导能力,它们也至少能够打击192处位于美国的目标,这也足以使美国拟议建设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超过饱和状态,这个体系目前正促使中国加速它的核武器现代化和核扩军计划。地区核力量中国也部署了三种中远程和中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足以对诸如日本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形成战略威慑,但对于俄罗斯所构成的威胁要小一些,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则主要是其在日本和南韩的易受攻击的海外基地。中国最早部署的核导弹是射程2800公里,半机动发射的东风-3A型。估计仍在服役的大约40枚液体燃料的东风-3型导弹目前正被东风-15型和东风-21型导弹所取代。接下来是使用液体燃料的东风-4型,其最大射程4750公里。大约有40枚由固定发射架发射东风-4型导弹仍在服役之中。中国的区域弹道导弹能力随着东风-21型导弹的服役而大大增加。这种导弹是中国的第一种固体燃料中程弹道导弹。 由于早期东风系列导弹时间漫长、并存在潜在危险的燃料加注过程被省略,固体燃料设计使中国大大节省了导弹的发射时间。东风-21导弹是从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发展而来,最早于1986年部署,射程为1800公里,由机动导弹发射车发射。早期的液体燃料导弹携带一枚当量大约为330万吨的核弹头,新型的固体燃料则装备一枚最大当量为数十万吨的核弹头。中国的轰炸机部队还是基于最早于五十年代部署的苏联飞机的本地生产型号。随着轰-5(伊尔-28)型轰炸机的退役,轰-6(图-16)成为中国武器库中唯一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轰炸机。图-16轰炸机最早于1955年加入苏联空军服役,并于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生产。轰-6(图-16)可以携带1~3枚核炸弹,作战半径1800~3100公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有大约120架轰-6(图-16)可以执行核打击使命。另外还有大约20架轰-6(图-16)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不用于核战任务。在近期的将来还没有取代轰-6(图-16)的计划。歼-7(米格-21),更新型的国产歼轰-7,以及俄罗斯出口的苏-27都能够执行核打击任务,但相信它们还没有被部署用做那种用途。短距、低当量核武器解放军空军有大约20~40架强-5“番摊”攻击机用于执行核打击任务。最早于1970年部署成军的强-5实质上是米格-19的一种升级改进型号,米格-19最早于1954年在苏联服役,并于晚些时候在中国生产,代号歼-6。强-5可以携带一枚自由落体的核炸弹,作战半径400公里。强-5过短的作战半径限制了其战场效能的发挥,甚至携带常规武器的时候也是如此。 两种短程弹道导弹于1995年左右加入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服役。它们是射程300公里的东风-11(M-11)和射程600公里的东风-15(M-9)(“东风”是在中国服役的导弹的型号代号,M是用于出口的型号代号)。理论上两种导弹均能够携带核弹头。到2000年,有几百枚东风-11和东风-15已经服役,但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都装备的是常规弹头。作者:Frank W Moore防务与裁军研究学院(Institute for Defense and Disarmament Studies)研究员  翻译:万维防务评论 详见这里,我只是把核部分转上说了,这里面还有陆军海军和对台湾的看法,以上不代表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