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儒教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秩序中的一个存在,自然本身是一个生命体,所有的存在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个整体。儒教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但他的思想中却包含了这一命题。他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孔子肯定了天之可则,即肯定了自然的可则,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后世儒教进一步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庸》说:“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礼记·郊特牲》说:“阴阳合而万物得”。这些论述,都把人与自然的发展变化视为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运动。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不是把天、地、人孤立起来考虑,而是把三者放在一个大系统中作整体的把握,强调天人的协调,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儒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建立在深厚的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儒教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孔子一生都以实现“仁”为己任,以实现“仁”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儒教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若随意破坏消费这些资源,会损害人类自身。孔子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他认为,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爱的关系。人对自然不能只讲索取和征服,必须把自然看作是人类的朋友,像爱护朋友那样爱护自然。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具体体现在衡量做人的标准上,儒家提出了““忠孝礼义信”五字原则,也就是君子以忠报国,以孝治家,以礼待人,以义处世,以信立身。这也逐步成为了几千年来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标准。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儒家教育的核心就是“五伦”、“八德”:“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简单说就一个字--“诚”。展开说不过五--仁、义、礼、智、信。通俗说就一句话--提高人类的文明素质。

热心网友

克己复礼。

热心网友

修身,齐家,治天下.

热心网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存在,空:虚无)

热心网友

佛教让信徒懂得忍!

热心网友

仁政

热心网友

  孔子的儒教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儒教思想文化一家。 中华文化,支流众多,诸子百家,皆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