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悉尼地理,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消费水平的文章。长度要在3张A4纸以上。谢谢各位,急需~~~~~~
热心网友
算了吧、每次都说最好是用英语写的我上次就原创了一个高分悬赏:请用英语列出外国的饮酒习俗及酒文化(最好是英语 中文也可以) 最后却选了一个从抄袭网上的还用中文写的呢有刷分作弊之涉嫌没心思再写。
热心网友
w哇,好(读一声-)里孩地工夫要!!!
热心网友
是不是搞市场调查呀?那你也该写明是什么市场吧?这个网址是全英文的,自取所需吧!!!
热心网友
A Luxury Yacht on Sydney Harbour The yacht "Sydney Sundancer", combines the grace and serenity of a sailing yacht with the stability and comfort of a motor boat and is licensed to carry in excess of 70 guests plus crew。 "Sydney Sundancer" is super luxuriously fitted in teak below deck and there is a large canopy which extends virtually the whole length of the vessel giving perfect protection in all weathers。 "Sydney Sundancer" is the only charter boat ever, to win both the City of Sydney Council Award for The Best Decorated Boat on New Years Eve, and The Australia Day Council’s award for The Best Presented Charter Boat on Sydney Harbour, so you will appreciate just how much effort friendly owners Lynne & John Boyce invest in making each and every cruise a success !! full 。
热心网友
要澳元不?
热心网友
“南半球的纽约”──悉尼 悉 尼 湾 悉尼(Sydney)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位于围绕杰克逊湾的低丘之上,是用当时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命名的。 2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原,经过两个世纪的艰辛开拓与经营,它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有“南半球纽约”之称。 悉尼港是澳大利亚进口物资的主要集散地。港湾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口小湾大,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良港。1933年建成的横跨港口上空的悉尼海港大桥长达1149米,其单孔跨度503米,桥面高出海平面59米,如长虹凌空,气势壮观,是南半球第一大拱桥。它将市区南北两部联成一体。横卧港底的海底遂道长2.3公里,1992年建成后使港湾两岸的运输能力提高了50%。 悉尼德信街上的牌楼 大桥下的罗克斯岬是早期移民登陆地点。桥旁是塔朗加动物园,园内有28公顷自然森林供珍禽异兽自由活动。 风帆形的悉尼歌剧院屹立于港畔的贝尼朗岬角之上。她三面临水,面对大桥,背倚植物园,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又如一枚枚被遗落在海滩上的白色巨形贝壳,自1973年建成以来,一直以造型新颖、风姿绰约著称于世。 市中心的悉尼塔,是悉尼城的又一标志,金黄色的外观闪耀夺目。塔高304.8米,为南半球最高的建筑物。登上圆锥形塔楼,纵目四望,悉尼市容一览无遗。 悉尼旧城所在的岩石区,成为展示澳大利亚开发最初20年艰辛岁月时民情风貌的“活动博物馆”。1988年建成的水族馆,蓄水量居世界第一,人们在那里可观赏到350多种形色各异的海洋鱼类和领略到海底世界的迷人景象。 悉尼歌剧院屹立于悉尼港湾的贝尼朗岬角处,三面临水,面对大桥,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又如一枚枚被遗落在海滩上的白色巨形贝壳,自1973年10月20日建成以来,一直以造型新颖、风姿绰约著称于世。 悉尼是澳大利亚华侨和华人聚居最多的地区。唐人街上,中国式的茶馆酒楼比比皆是,普通话、广东话、海南话,处处可闻。离唐人街不及半公里的中国式花园“谊园”,是纪念澳大利亚200周年大庆的工程之一。它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余则为山水和绿化园地。园内有景区40余处,“谊园”是友谊之园,它是中澳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于1988年1月正式开放。建于100多年前的维多利亚皇后大厦,是一座拜占庭式的豪华建筑,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购物中心之一。市内英国维多利亚式、欧洲文艺复兴式的百年大厦与平地拔起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使市容富有历史与时代气息。 悉尼是全国重要文化中心,有全国创办最早的悉尼大学(1852年建)和澳大利亚博物馆(1836年建)。市东港汊参差,是天然浴场与冲浪胜地,海上画艇彩帆,竞胜争流,蔚为壮观。 悉尼是澳大利亚全国最大经济中心,工商业发达。铁路、公路和航空网与广大内地相通,有定期海、空航线与世界各国相联系,为澳大利亚的重要门户 。
热心网友
上悉尼的政府网站就可以了嘛,而且又是英文的
热心网友
楼上的真有心,祝你好运
热心网友
下面我精选了三篇文章,是有关悉尼的,有简介,有风土人情,有市场环境,有消费水平等方面的,你看看行不行?祝你好运!!! 悉尼简介 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风光漪妮、景色秀丽,夏不酷暑、冬不寒冷,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悉尼年降水量大约为1200毫米,夏季(12-2月份)平均气温21摄氏度、冬季(6-8月份)平均气温12摄氏度。 悉尼是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澳大利亚最大、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悉尼的国际声望和知名度空前提高。 广义的悉尼即所谓大悉尼包括悉尼市和附近44个小城市,面积1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左右。作为行政区划的悉尼市,辖区仅有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不到2万人。 悉尼作为城市的历史始于1788年,以菲利普船长率领的首批英国殖民者在悉尼登陆为开端。悉尼正式建市则于1842年7月20日。二战后,大量欧洲、中东、东南亚的移民涌入澳大利亚,其首选居住地往往是在悉尼。悉尼外来移民按人口数量以意大利人居多,其次为黎巴嫩人、土耳其人、希腊人、华人和越南人。近20年来,华裔居民大量增加,目前在悉尼地区的华裔人口大约在40万左右。 悉尼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也是商业、贸易、金融、旅游和文化中心。悉尼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澳的30%左右。服务业是悉尼经济的主体,其中金融保险业占全澳行业产值的44%、房地产占41%、批发贸易占38%、餐饮娱乐占36%、制造业占35%、建筑业占34%、零售贸易占32%。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均在悉尼,澳53家银行有39家银行的总部设在悉尼,最大的百家公司中,有四分之三在悉尼设立了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来澳大利亚访问的国际商务人员几乎都要造访悉尼,同时大部分世界知名跨国企业也在悉尼设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 悉尼是国际大都市,基础设施完善发达,交通便利快捷。悉尼机场是澳大利亚主要航空港之一,目前有37条国际航线,每周离港航班420架次,返港航班230架次。悉尼不仅有铁路通往全国各地,在城区内还有地铁和轻轨火车以及摆渡船,既可缓解交通压力,也可进行城市观光。公共交通工具不是很贵,但悉尼的出租车价格不菲,从机场到中央火车站不足10公里的路程大约需要10美元左右。悉尼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性通讯服务场所。国家卫星系统管理中心位于悉尼。澳大利亚连接塔斯马尼亚、东南亚的同轴电缆和光缆由悉尼开始,国家最大的3个商业电视台总部(7号台、9号台和10号台)建在悉尼,2个国营电视台ABC和SBS也位于悉尼。 我国于1972年与澳大利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于1979年3月在悉尼设立总领事馆。新南威尔士州目前同我国的广东省结为友好省州,为此广东省在悉尼的情人港建设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中国花园,以表纪念。 悉尼旅游观光的地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悉尼歌剧院、港口大桥、岩石区、环形码头、麦觉里广场、情人港、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大大小小的国家公园等。然而悉尼最值得一去的还是海滩。悉尼的海滩星罗棋布,风格各有千秋。比较著名的海滩包括Bondi beach, Manly Beach, Watson Bay, Rose Bay, Double Bay, Nielsen Park, Balmoral 等。 淘金镇与老悉尼 在被称为“小联合国”的移民国家澳大利,我们遇到许多黄皮肤的华人。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全澳已入籍或得到居留权的华人共二十多万,其中有老华侨及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还有相当数量是近十多年,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负笈赴澳的年青学子。特别是前几年,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欢迎中国移民,连留学读书也诸多刁难,拒绝签证,而澳洲的大门,虽然对中国移民也没有完全敞开,但却不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紧紧关闭;而且澳洲是个高科技、高福利的国家,自然引来不少中国的年青学子,前往澳洲这座知识宝库“淘金”、生活。不知是否历史的巧合,一个多世纪前,大批契约华工漂洋过海,挖掘金矿的地方也正是澳洲。两代“淘金者”虽有相似,但却换了人间。老一辈华工“卖猪仔”到澳州,生活上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更可悲的是契约华工饱受种族歧视和虐待,甚至惨遭无情掠夺,无辜杀戮之苦,他们是没有国家保护的孤儿,任人宰割;而今天的“淘金者”——留学生,虽然半工半读的生活也很艰苦,但他们背后却有一个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澳洲人和政府,今大比较正视历史,对过去种族歧视的丑恶事实并不掩饰、讳言,许多澳大利亚人说:“一个民族或国家,不仅要看到自己辉煌的历史,还要认识和正视历史的丑恶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的丑恶一面不再重演。”澳洲杨格市兴建一座中国花园,用以铭志一百三十多年前,即1861丰,发生在蓝坪洲(杨格市的前称)的一次排华暴动,造成当地华工死伤无数的惨剧。杨格市市长侯信(Tony Hewson)说:“建造这座中国花园,是杨格市政府对以往臭名远播的白澳政策及排华骚乱事件的反省,特别是对当时受害的华人淘金者的一种忏悔。过去种族主义造成的惨痛代价是历史的教训,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各民族和谐共处,过去排华的惨痛历史教训,将不会再发生在下一代华裔澳洲人的身上。” 澳洲从1850年发现金矿直至掀起“淘金热”所留下的血与汗的脚印,是澳大利亚经济起飞的动力与轨迹。为了纪念先辈淘金者对澳洲经济发展的卓越贡献,许多州都把当年的金矿区旧址保留下来,成为博物馆或旅游景点。墨尔本是当年澳洲发现金矿最早、最富的地方,人们过去把较早发现金矿的美国三藩市称为“金山”,但自从墨尔本发现金矿以后,人们便把三藩市改称为“旧金山”,而把墨尔本称为“新金山” 了 。 一天早上我们从墨尔本市中心,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位于西北部的索弗仑淘金镇,那是把十八世纪“淘金热”时遗留下来的古迹,保护改建为今日的“户外金矿博物馆”。它展示了从1851年,人们在此发现黄金开始,至1861年的十年间,淘金者的生产、生活环境。漫步金矿小镇,一条泥路两旁,排列着古老的店铺、作坊、面包房和邮局等,手风琴师在店铺前演奏一百多年前古老的民谣,乘坐观光马车的游客在泥泞的路上来回穿梭。在小镇道路的尽头,我们见到一排低矮的矿工住房,那是当年淘金华工聚居的“中国村”。原来,当年契约华工漂洋过海来到澳洲的“新金山”。他们头上盘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头戴竹制的尖顶圆帽,靠一根扁担挑着简单的行李和淘金工具,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矿区。他们用石块、树皮盖搭简陋的窝棚,人在里面不能伸直腰走动,当时用的淘金工具十分简单,他们用锄头、铁铲掘井挖金沙,然后不停地用水冲洗,剩下留在盘底的租金沙粒,这就是淘金。华工为了早日发财荣归故里,拼命挖沙淘金,累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花,也不愿停下来休息。有时矿井越挖越深,有深达几十米的疏松,每有崩塌,采掘的华工就被泥沙掩没,葬身井下,华工们冒着生命危险,辛勤劳动、节衣缩食、把用血汗换来的黄金寄回或托人带回唐山,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从 1856年 7月1日至1857年6月30日的一年间,仅由墨尔本出口运往中国的黄金,即达十万多两(盎司〕,在当时价值五十万英镑。淘金华工辛勤劳动的丰硕回报,引起当地欧政裔矿工的妒忌和仇恨,说华工来“金山”抢了他们的饭碗,欧裔矿工有组织地冲进华工聚居的地方,烧房子,抢财物,甚至残暴地殴打华工。当时的澳洲当局虽然也派兵维持秩序,平息反华暴行,但却同时制定排华法令,限制华工入境,华工入境要付每人十英镑的人头税等等,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为了防止排华事件的继续发生,索弗仑金矿让华工集中居住,派人看管和保护。 此刻,我们看到矿区仍堆放着当年淘金剩下的废矿石。当年淘金是用蒸汽推动提升机,把矿石从井底提上地面,再通过河水的冲涮,把金沙从矿石中分离出来的。如今选矿的流水线仍在运转,轰隆轰隆的机器声把人们带回历史中。 让参观者感觉时光倒流的何止是机器声!河边的古装仕女和孩子,也触动人们怀旧的情结。我们看见一位头戴布帽,身穿古式布裙的教师,领着一些穿着长花裙的小女孩,在河溪两旁,仿照当年的矿工们,用畚箕淘金。原来那是一家小学的学生,正在老矿区上历史课呢。在她们那些稚气的睑上,提出了许多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当然,孩子们今天在河边留下的不是血与汗的脚印,而是一片童真的欢乐笑声。 澳洲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许多一百年以上的东西,都被作为文物保留。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地位犹如我国的上海;悉尼歌剧院旁的环形码头,是二白多年前,英国人登陆澳洲的地方,至今那里还陈列着一艘当年登岸船舶的复制品。距悉尼市北部不远的郊区有一个叫做“老悉尼”的地方,据悉,那是悉尼的“摇篮”。今天的悉尼就是自那儿发展的,澳洲人都说,要了解悉尼的过去,必须看看“老悉尼”。 我们冒着檬檬细雨,驱车来到按照两百多年前悉尼开埠初期的市井原样复制的“老悉尼”,迎接我们的是一片古老的景象。用茅草编织起来的居民住房、低矮的邮局、简陋的商店以及在泥泞路上“得得”作响行走的马车……。进入“老悉尼”,最显眼的是一座十多米高的大风车。它像守护神般屹立在山坡上,日夜保卫着“老悉尼”。大风车对于悉尼城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悉尼建城初期,没有电,人们碾米、榨油、磨面……一切动力都依靠风车周而复始的日夜转动。今天,人们把大风车作为“老悉尼”的第一景观,是对它长年累月为建设悉尼城日夜转动,默默奉献的纪念。 一阵吆喝声,把我们从沉思中拉回市井。只见“老悉尼”的马路上,几个头戴高黑帽的英国士兵,吆喝着几个衣衫褴褛的“囚犯”走过来。原来,“老悉尼”不仅有法院,还有监狱和断头台。澳大利亚的早期移民,一半以上是英国的囚犯。澳洲人从不忌讳自己的祖先是囚犯,正是因为这种率真坦诚的性格,孕育着澳洲人开拓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心地善良,注重友谊的高尚情愫。一位澳大利亚作家曾经写道:“即使(正因为)澳洲人的祖先是囚犯,他们留存下来给与后代的并不是玷污,而是一份精神的财富。” 从淘金镇到”老悉尼”,找们仿佛从澳大利亚的昨天走向它的今天;从澳大利亚的社会变迁,看到它走向今天辉煌的崎岖历程。值得称赞的是,现代的澳大利亚,重视历史,正视历史。悉尼乡间度周末 悉尼人喜欢他们的城市,更喜欢乡间的田园气息和真正的大自然的美丽,其实,不管在哪儿,只要你真心向往悠闲的乡村生活,并且给大自然以足够的爱心,就会随时随地找到心中的世外桃源。 或许,澳大利亚给人的印象大多是阳光、海滩、袋鼠和考拉,对于部分中国旅游者来说,悉尼歌剧院、达令港是日程的优先选择。其实,有时不妨可以学一学澳大利亚本地人,到乡间度过2-3天的假期,收获会更多。看看,周末时从城里通向乡间的道路车满为患,车里强劲的音乐,舒适的打扮,还有车上车后携带的冲浪板、帐篷,甚至小船,把周末的度假气氛烘托得让人嫉妒。 吃喝玩乐中海岸 从悉尼以北35公里处的Hawkesbury河口开始往北再延伸80公里,就是悉尼人最喜爱的中海岸度假区,沿着悉尼到纽卡斯尔的F3高速公路,1个小时之内,可到达度假区内任何想去的地方,冲浪、潜水、钓鱼(很有可能会钓上硕大无比的螃蟹)、自驾小船观光或探险,或者骑马翻山过河,只不知道你喜欢什么。 来迎接我们的是“王子”号游轮,坐在2层的甲板上,热情的小姐为你送上咖啡或茶和精美的点心,就这样,看游轮穿梭在大小的岛屿之间,惬意地伸伸懒腰,享受河面上清爽的微风,随意地东张西望一番,可以坐上几个小时。 享受完游轮的悠闲,不妨可以做一点运动,附近的Glenworth Valley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马场,位于国家公园之内,马场的主人拥有2500公顷的私人庄园和200多匹健壮的马匹,即使不懂任何的骑术也没有关系,英俊的小伙子和漂亮的姑娘可以成为你的私人教练。 累了,柔软的沙滩是你最好的大床,抹上橄榄油,强烈的透明的阳光很快能让你的肌肤变成最流行的健康肤色。女士们可以很放松地解放胸部,最大程度地享受日光浴,没有人会大惊小怪。 葡萄酒王国——猎人谷 本以为猎人谷应该是一个幽深的峡谷,谷口峭壁林立,谷内水声潺潺、大树参天、天上珍禽地上异兽,气象森严,方显一“谷”之气势。正想着,前方道路拐弯处,出现一大木牌——欢迎来到葡萄酒王国。这就到了:除了远处可见几个小山丘,一马平川的,除了树,就是花、草,还有几个亮晶晶的湖,空气倒是有点怪香。 猎人谷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狩猎山谷,它以澳大利亚的新兴产业——葡萄酒而闻名。在这片平坦的山谷中,有着澳大利亚最古老最负盛名的70多家酒厂,大部分为私人庄园主所有,父传子,子传孙,一代又一代,酒厂的规模不断扩大,酿酒的技术越来越高超,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也走向世界,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其实不能称它们为“酒厂”,从外表看,这是当地庄园主的一所豪宅。沿着一个小山坡往上走,路边是一行行整齐的葡萄树,一直延伸到山坡的另一面,庄园主的家就随意地搁在葡萄园的中间,院子是完全敞开的,树木花草显然被精心修剪过,房子的设计者估计就是园主本人或者他的父辈。 走进屋子,往往是一个大而高的葡萄酒架,还有吧台,一大群人悠闲地靠在吧台上,每人面前放着几个酒杯,有滋有味地品尝这种那种的酒,和庄园里的人热烈地讨论着这酒的年份、成色、味道。而庄园里的人好像更热衷于这种讨论,做生意的心情一点没有,对于初来者,只让你品酒,懒得费太多心思招呼。 品酒、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还发给证书)、坐马车穿梭于葡萄园,这是常规的项目。高尔夫和热气球则是猎人谷的额外享受。 打高尔夫球在澳大利亚并不是什么贵族运动,从悉尼到猎人谷的2个小时车程中,马路两边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球场,参加者各色人等有之,而猎人谷的高尔夫球场是澳大利亚最好的球场之一,草地、山林、湖泊都是现成的,随便走几步就到,自可以在品过酒之后,信步前往。 而坐热气球则要起个大早,凌晨5点钟多一点和教练一起到一个空旷地,把气球铺展在地上,用两个大风扇把30多米长的气球吹鼓起来,挂上篮子,带上气瓶,一般每个篮子可以做10人,由一个教练带着。篮子上方有3个燃烧喷头,教练根据气压不时地向气球中喷射热气,掌握高度。 人在半空,看东方渐渐的日出,看地上林间成群的袋鼠赛跑,看着看着,不觉天已大亮,自己不知道飞到了猎人谷的哪个方向,于是又找一空地,气球慢慢降落。降落是整个过程中最刺激的,篮子有时会停留在树顶,有时刚好是一斜坡,有时是一片刺丛中,只好再升起一点,再降再升,惊叫、成功的欢笑让大家心神荡漾。 猎人谷的一年四季都有层出不穷的精彩节目,美酒、美食、艺术、娱乐——2月的音乐节、3、4月的丰收节、6月的艺术节、10月的爵士节和戏剧节…… 悉尼人喜欢他们的城市,更喜欢乡间的田园气息和真正的大自然的美丽,其实,不管在哪儿,只要你真心向往悠闲的乡村生活,并且给大自然以足够的爱心,就会随时随地找到心中的世外桃源。。
热心网友
对不起,我只是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