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了好多遍,你是怎么样看他这个角色的呢?你喜欢他吗?喜欢他 什么呢?

热心网友

《红与黑》描写的是一个社会下层有志青年,妄图通过自己努力,跻身社会上层的故事。当然,其结果是没能成功,反而受到了当权者的打压。于连的失败的终极原因不在于他采用了不道德的晋身手段,而在于,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不会允许下层民众通过正常手段,跻身社会上层。司汤达此作的用意也就在于抨击社会,而对于于连,作者是报的同情的心态的。类似的主题,在文学史上是不断被书写的。特别是在当今中国,此类主题的作品更具有特别的意义。改革后的中国,固然在总体上取得的发展,但你可以看得到,受益的只是少数人,广大下层民众,晋身无门,造成了一种什么结果呢,就是干部的儿子永远是干部,有钱人的儿子永远是有钱人,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甚至变成更糟糕的民工。这种情况就是不公平的社会造成的,城乡二元的体制阻挡了有志农民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社会上层,城市里的有志青年,遭遇也好不到哪去,本来高考制度为普通民众跻身上流社会提供了一个窄门,但实际上,这窄门越来越窄了,穷人事实上不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也就注定了能力不如富家子弟,也就很难考上好大学。在这种情势下,类似《红与黑》的作品,特别能引起有志青年的共鸣。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反映的就是这一主题,在中国特别有市场,有人反复读《平凡的世界》,并为此激动不已,就是被孙少平所打动,孙少平在实质上和于连一样,是有志青年,不愿一辈子土里刨食,而是奋力向上爬。于连的晋身手段是不道德的,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因为靠正当途径,他八辈子也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拿破仑那个平等,为才是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屈不挠,想尽一切办法,在努力着,社会还认可教士,他就背圣经,你以为他真爱背圣经吗,不得已啊,于连的积极意义,就在于他有志气,有理想,并想尽一切办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热心网友

不喜欢

热心网友

有贼心无贼胆,使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