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手术切除是治疗鼻息肉的主要方法,但如果平时不重视治疗慢性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常可复发。需要警惕的是,在慢性鼻炎的一些类型中,纤维组织增生时有息肉样改变,有发展为息肉的可能。这种息肉不管是长在鼻腔里还是鼻窦内,都有恶变或伴发恶性肿瘤的可能,特别是反复做鼻内息肉摘除术的患者或老年人,更要警惕这种可能。慢性鼻炎患者如有发生鼻息肉的倾向时,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鼻息肉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西医...
热心网友
手术切除是治疗鼻息肉的主要方法,但如果平时不重视治疗慢性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常可复发。需要警惕的是,在慢性鼻炎的一些类型中,纤维组织增生时有息肉样改变,有发展为息肉的可能。这种息肉不管是长在鼻腔里还是鼻窦内,都有恶变或伴发恶性肿瘤的可能,特别是反复做鼻内息肉摘除术的患者或老年人,更要警惕这种可能。慢性鼻炎患者如有发生鼻息肉的倾向时,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鼻息肉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西医治疗:(1)类固醇激素疗法,可用于息肉较小时,用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喷雾,以防止息肉生长或促使息肉消失。鼻息肉术后用气雾剂喷入鼻腔,防止息肉复发。(2)手术摘除常用的有鼻息肉(圈套器)摘除术。对大的息肉亦可在鼻内窥镜下进行手术摘除。但手术和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容易复发。中医治疗:鼻息肉的中医辨证论治分型:(1)肺经湿热证:鼻流黄涕,量较多,鼻塞嗅减,头脑昏痛,息肉淡红,鼻粘膜色红增厚;舌尖红苔黄腻,脉实。治宜清宣肺热,祛湿散结。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辛夷花20g,石膏30g,知母6g,栀子12g,黄芩15g,枇杷叶15g,升麻15g,桑白皮40g,车前子30g (包),泽泻20g,杏仁6g,甘草3g。(2)痰湿结滞证:流涕白粘或稀白,量多,鼻塞不减,嗅觉减退,头重昏闷,胸闷痰多。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状,光滑水亮;舌淡苔白腻,脉缓滑。治宜燥湿化痰,散结消息。方用导痰汤加减。药用:胆星9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5g,云苓20g,泽泻15g,白术20g,生牡蛎24g,浙贝母15g,山甲10g,昆布15g,枳壳15g,砂仁10g。(3)肺脾气虚证: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苍白,或术后反复再发,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益肺脾,化湿散结。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党参30g,黄芪30g,白术20g,升麻15g,柴胡12g,当归10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2g,云苓20g,苡仁30g。鼻塞重加苍耳子30g,细辛5g,辛夷花15g;易感冒加防风15g;若息肉暗红加桃仁12g,三棱10g,莪术10g。外治可用消息灵或硇砂散吹敷,鼻塞重用鼻炎灵(苍耳子、白芷、辛夷各60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体石蜡1000ml。制法:将苍、芷、辛、油同放锅内,浸泡24h,加热,待药呈黑黄色捞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体石蜡,备用)滴鼻。 这里有很多资料,希望对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中国耳鼻喉医生网
热心网友
过敏性鼻炎易诱发鼻息肉;息肉也同样见于鼻的急性和慢性感染和囊性纤维变性;当急性感染消退后,息肉也会缩小。息肉系粘膜固有层大量水肿部位下垂所形成,通常环绕上颌窦的窦口周围.息肉形成中呈水珠状;成熟时则像去皮的无子葡萄。出血性息肉可见于孢子虫病。单侧鼻息肉有时可伴随鼻和鼻窦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治疗]皮质类固醇如倍氯米松气雾剂(一次喷雾42μg),氟尼缩松(一次喷雾25μg)气雾剂,每侧...
热心网友
过敏性鼻炎易诱发鼻息肉;息肉也同样见于鼻的急性和慢性感染和囊性纤维变性;当急性感染消退后,息肉也会缩小。息肉系粘膜固有层大量水肿部位下垂所形成,通常环绕上颌窦的窦口周围.息肉形成中呈水珠状;成熟时则像去皮的无子葡萄。出血性息肉可见于孢子虫病。单侧鼻息肉有时可伴随鼻和鼻窦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治疗]皮质类固醇如倍氯米松气雾剂(一次喷雾42μg),氟尼缩松(一次喷雾25μg)气雾剂,每侧鼻腔1-2喷,每日2次,有时可使鼻息肉缩小或消失。 鼻息肉如已阻塞气道或促使发作鼻窦炎,必须手术摘除,因单侧鼻息肉可能会与良性和恶性肿瘤相混淆,然而,息肉极易复发,除非原来的感染或过敏反应得到控制。 继鼻息肉切除后局部用倍氯米松气雾剂或氟尼缩松治疗,有助于使复发趋缓. 对严重和屡发的患者有作上颌窦根治术或筛窦切除术的指征。
热心网友
如果严重,手术切除较为妥当。
热心网友
过敏性鼻炎易诱发鼻息肉;息肉也同样见于鼻的急性和慢性感染和囊性纤维变性;当急性感染消退后,息肉也会缩小。息肉系粘膜固有层大量水肿部位下垂所形成,通常环绕上颌窦的窦口周围.息肉形成中呈水珠状;成熟时则像去皮的无子葡萄。出血性息肉可见于孢子虫病。单侧鼻息肉有时可伴随鼻和鼻窦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治疗]皮质类固醇如倍氯米松气雾剂(一次喷雾42μg),氟尼缩松(一次喷雾25μg)气雾剂,每...
热心网友
过敏性鼻炎易诱发鼻息肉;息肉也同样见于鼻的急性和慢性感染和囊性纤维变性;当急性感染消退后,息肉也会缩小。息肉系粘膜固有层大量水肿部位下垂所形成,通常环绕上颌窦的窦口周围.息肉形成中呈水珠状;成熟时则像去皮的无子葡萄。出血性息肉可见于孢子虫病。单侧鼻息肉有时可伴随鼻和鼻窦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治疗]皮质类固醇如倍氯米松气雾剂(一次喷雾42μg),氟尼缩松(一次喷雾25μg)气雾剂,每侧鼻腔1-2喷,每日2次,有时可使鼻息肉缩小或消失。 鼻息肉如已阻塞气道或促使发作鼻窦炎,必须手术摘除,因单侧鼻息肉可能会与良性和恶性肿瘤相混淆,然而,息肉极易复发,除非原来的感染或过敏反应得到控制。 继鼻息肉切除后局部用倍氯米松气雾剂或氟尼缩松治疗,有助于使复发趋缓. 对严重和屡发的患者有作上颌窦根治术或筛窦切除术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