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
热心网友
一、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记》亭西有岱祠。二、台,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台阁相向。――唐·李朝威《柳毅传》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三、楼,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楼,重屋也。――《说文》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如:楼子(楼阁);楼榭(高台之上的房屋,泛指楼房);楼堞(城楼上的矮墙)。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四、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杜牧《阿房宫赋》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聊斋志异·促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