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高考落榜和对自己所录取的大学不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复读~与此同时,也就兴盛了复读经济。
热心网友
高考失利,不得不借助于“高四复读”冲刺“名校情结”。复读成了“鸡肋”,“食之无味”也不得不去拼命吮吸。据悉,大多数复读学校多是“校中校”,租一些房子,靠几个名师就“开张营业”了,将应试教育思想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他们的办学目的只是为了考学、补课等。政府推行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检查他们更是应付了事。复读班办学者只是履行简单的课程管理却攫取巨大的复读经济利润,极大地蔑视了教育尊严和公平。因此,对“复读经济”的管疏应提到教育日程。 首先,承认但不能倡导,默认但不能纵容。复读学校虽是鸡肋,在人才观念和教育思想应试化非常严重的今天不宜一下子封杀,而应该做好管理。行政方面可以严格教育法规的贯彻落实,接受教育督导;业务方面也要按时接受考察,而不能成为“放羊式管理”,不能只知道抓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而完全成为应试机器。在课程开设上,融合一些素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紧张中也能得到一些快乐、轻松。 第二,要加强收费监管和审查。虽然有的复读学校属于私立学校,他们的办学也必须遵守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收费必须接受物价部门的审批和监督。除去补课费、租赁教室费、考核费等费用外,不允许复读费“坐直升飞机”,疯狂得没有边际。据悉,西安市复读费用比上大学的费用还要高。这种疯狂敛财已脱离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承受能力,会产生大量的因学致贫,不利于社会稳定。 第三,复读教育更应有教育爱心。教育的本质属性居于教育性、公益性和服务性,复读教育时间短,更不能例外。可在复读中,教育更成为赤裸裸的交易,公平、爱戴、真诚等教育品质已完全“经济化”,比如复读学校百万重奖抢生源等,“眼球效应”、恶性竞争和失信文化成为复读教育核心竞争力。如此“黄金道具”的教育工具只能将学生培养诚势利小人。这样的杀鸡取卵是教育的自掘坟墓,造成教育诚信断层、崩溃。 第四,还要进行复读心态的理性引导。虽然复读是受教育权等个人权益,希望复读带来名校好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有相当一部分复读是受从众心理和家长“人上人”心态的推波所致。因此,家长应理性看待读行为。如果确实是高考失误,还有情可原;如果孩子发挥正常,就没有必要非要去复读。因为复读考试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或倒退。据报道,在杭州市今年集体报名参加高考的1700多名复读考生中,文科考生上线率是82.33%,理科为90%,二者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杭州全市考生的上线率为91.87%。一家复读学校的校长坦言,该校复读生中有10%至20%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复习后,成绩在原地踏步或退步,学校的承诺靠不住。 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复读学生的警惕。
热心网友
大多数复读学校多是“校中校”,租一些房子,靠几个名师就“开张营业”了,将应试教育思想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他们的办学目的只是为了考学、补课等。政府推行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检查他们更是应付了事。复读班办学者只是履行简单的课程管理却攫取巨大的复读经济利润,极大地蔑视了教育尊严和公平。因此,对“复读经济”的管疏应提到教育日程。首先,承认但不能倡导,默认但不能纵容。复读学校虽是鸡肋,在人才观念和教育思想应试化非常严重的今天不宜一下子封杀,而应该做好管理。行政方面可以严格教育法规的贯彻落实,接受教育督导;业务方面也要按时接受考察,而不能成为“放羊式管理”,不能只知道抓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而完全成为应试机器。在课程开设上,融合一些素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紧张中也能得到一些快乐、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