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歌唱好,这需要天赋吗?怎么练可以提高?

热心网友

多唱,带感情去唱.这是我的个人经验哦,以前我的歌唱得很烂,朋友的评价是象杯白开水,听不出什么味道来. 有次去KTV听到一个朋友唱歌后突然就开窍了.因为她唱得很有感情所以特别动听.从那以后,唱歌前我都会先把歌词看一遍,体会其中的意思,再把自己想象成当中的主人公,哈哈....功力见长哦.

热心网友

一、首先,我认为要做到的是调整唱歌的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心理状态的表现,给人以美感,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一般唱歌的人两脚左右分开,左脚(或右脚)稍前,右脚(或左脚)稍后。两腿直立,但不僵硬,两腿平均受力。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肩胸自然展开,有下坠感。颈直不紧张,给人以稳定、挺拔的感觉。下颌内收,不能往外突。两眼平视,通过眼神能把唱歌人的内心感情像对话一样表达出来。有时,还需要歌唱者坐着演唱,这种姿势的要点与站着歌唱的姿势要点大致相同。只是身体重心稍向前两手平放在腿上。如果你是初学者建议最好站着练声! 二、唱歌的呼吸方法。 唱歌呼吸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方法。由于胸式呼吸易导致颈部、喉和胸肌的紧张,影响自然地发音;腹式呼吸方法因气吸得过深,也会影响发声的灵活。只有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在扩大胸廓的同时下降横膈膜,可获得最大的吸气量,避免了胸、颈肌的紧张,又能够非常灵活地唱歌。 方法是:用口鼻同时吸气,横膈膜下降,腰围扩张。吸气要吸得深而自然、均匀、平衡,不能耸肩,胸部放松。吸气时,小腹可以根据音量的大小、音的高低、长短,做有控制的收缩运动,尽量保持吸气状态。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种我国传统唱歌的方法:“气沉丹田,头顶虚实,两腰旋转,两肩轻松”。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 除了这两点以外,唱歌还有很多地方得注意,比如说共鸣、歌唱的语言(包括咬字、吐字等)都很重要!不过以上两点是基础,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有错误欢迎指出,如果大家认为写得还行,那么以后我会把自己在各类共鸣腔体以及咬字吐字这方面的感觉也会传上来! 三、我想说说唱歌中的共鸣: 其实唱歌包括三种共鸣: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头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额窦、蝶窦、颌窦等。头腔共鸣的位置高,音色比较明亮,声音圆润华丽,具有穿透力,是唱高音区各音的重要共鸣。 口腔共鸣包括咽腔、咽峡、口腔。口腔是连接鼻腔和胸腔的“桥梁”,贯通上下,是唱中音区各音的重要共鸣。 胸腔共鸣包括气管、肺、胸腔。它能使声音结实、丰满,是唱低音区各音的重要共鸣。 我觉得在唱歌中共鸣的调节非常地重要,但是要获得好的歌唱共鸣非常地难。 首先要使唱歌的人的各个部位都进入最佳状态(比如说发声器官、呼吸气官等) 我认为的最佳状态是: 1、气息比较深,两肋稍微张开,腰围扩张,气息支持点在小腹。 2、唱歌中喉咙的准备非常重要,所以要休息好,让它处于最佳状态,起码要做到不累!因为声带的闭合完全和紧张程度全都要看它,声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要适中! 3、接下来是喉咙的稳定(也就是不让声音抖动和让位置变得稳定),你可以试着这样去做:感觉喉咙往下,打开,下颌自然放下。上腭上提,上腭的前面是硬腭,后面一点是软腭(又可以称它为软口盖)。唱歌的时候,随着发音的升高,软口盖也要相应地往上提。舌头要放平(如果你放不平,可以让它先抵住下齿龈),这样有利于打开咽腔。————————其实这些我说的动作你也可以用“打哈欠”的动作去体会一下!(这个动作好像有很多人都提到过) 其实这三个共鸣都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有联系、有影响的!他们是不可分割的。比如说:唱高音的时候,比较侧重于头腔共鸣,但是你必须也得要有口腔、胸腔共鸣;唱中音时,侧重口腔共鸣,但也要有头腔、胸腔共鸣;唱低音时,侧重胸腔共鸣,但也要有头腔、口腔共鸣。其实这个就靠自己去感觉,然后再去调节了! 四、咬字和吐字 我觉得唱歌的时候咬字和吐字非常重要,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以前我就是在这方面欠缺比较多,到现在为止还是不太理想。 我想学过普通话的人肯定知道每个字的分为:字头、字腹、字尾 对它们的具体要求是:字头要清楚、字腹要纯正、字尾要收准(嘿嘿!我这是现学现卖啊) 如果你做到了这四点,然后把气息用上,感情到位,不过收尾的时候可不能马虎,什么字尾就必须收什么音,比如说什么前鼻音呀,后鼻音呀!(收音又可以分为:急收、慢收、强收、弱收、半收和全收等方法,这要看歌曲来处理的吧!) 另外咬字也不能太死、太紧!歌唱轻松、自如,感情投入,我想这就是最佳状态! 。

热心网友

把自己的感情投入歌曲里面,练习正确的发声,紧跟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