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哪座山?

热心网友

天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匈奴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附:-- 李白《关山月》赏析关山月①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②。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③。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④。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⑤。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⑥。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曲,多写离别的哀伤。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李白借 此乐府旧题,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② 天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匈奴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③ 玉门关,为古时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此处泛指西北边地。④ 下,出兵。白登,山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在白登山附近与匈奴作战, 被围困七日。窥,窥伺,侵扰。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东北部,唐军在此曾多次与吐蕃交战。⑤ 戍客,指戍边将士。⑥ 高楼,戍边将士妻室的居所。此诗描写的是征人思妇之怨。通过边关将士望月怀乡,思念家人,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首四句以明月起兴,描写西北边地寥廓高远的景色,暗含两地相思之情。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戍守在天山之西的征人回首东望,只见明月从天山背后涌出,在苍茫浑厚的云海中浮动着。在戍边将士看来,这轮明月应是被浩浩长风从几万里远的中原吹到玉门关外来的吧!诗人仅用二十字,便展现出一幅包含关、山、月在内的万里边塞月夜图。月亮本是团圆和美满的象征。在如此阔大的空间背景衬托下,诗人着意刻画边关将士望月的情景,其中所蕴含的两地相思之情便显得格外深沉凝重。 中间四句叙述古今战事,揭示出征人思妇离别之苦的根由所在。早在西汉,汉高祖刘邦出兵与匈奴作战,就曾在白登山附近被被围困七日;而今的青海湖边,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古往今来的出征将士几乎没有能生还故乡的。诗人放眼历代的边境民族冲突,揭示出人类为此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在深沉的历史反思中,流露出对戍边将士及其亲人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眼界开阔,胸怀博大。在结构上,此四句承上启下,描写对象由边塞景色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人。结尾四句,从征人的角度直抒两地月夜相思之情。出征将士们凝望着边地的景色,思乡之情不可遏制,脸上堆满愁苦的表情;他们推想自家闺楼上的妻子,在这个宁静的月夜也应是辗转难眠,不住地叹息。“望边色”三字,将前面所描绘的万里边塞图与“戍客”紧密地联系起来,两地相思,共瞻明月,征人们推想家中的妻子在思念自己,正衬托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深。诗人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抒情含蓄凄婉,感情深挚缠绵。 全诗境界阔大雄浑,富于磅礴的气势。四句写景,四句叙事,四句抒情,情、景、事相融汇,整饬中不乏章法的变化。诗人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借古题写当代战事,将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置于深远壮阔的时空背景之下,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其风格也是以往同类题材中所少有的。尤其是首四句,诗人将高悬的明月与雄伟磅礴的天山、浩渺苍茫的云海融为一体,在高远中寓有飞动之势,境界苍莽雄壮,显示出他人难以企及的笔力和气魄。。

热心网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一首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明月从天山升起。天山虽不靠海,却有横亘在天山上的云海。诗人将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是在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奇而壮观 。接下去“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气势比前两句更为广阔。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却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显而易见了。

热心网友

关山,享有“小天山”之美誉。

热心网友

指的是天山

热心网友

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