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精神差异

热心网友

我曾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 我贴上来给你看看 仅供参考 就中国文学来讲;我觉得中国文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学往往是社会生活影响的产物,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和社会环境促使大多数文人造就了一种批判性,一种就社会本身而言的不满和无奈,比如红楼梦,红楼梦中的描写细致入微,每句话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好书,但是它的语言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特别是其中的诗歌,在中国绝对可以堪称经典,但如果翻译成外国文字,恐怕就要意境大减了。所以西方的一些人看到的只能是大体上的主导思想,而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导思想都是反映本国社会情况的,外国人没有接触也无法想象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局面,所以就更无法体会到中国文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推动作用,而实际上中国文学确实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仅是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如若把他方在世界甚至是人类的高度上就显的有些经不起锤炼了。用很多外国人的观点说就是小家子气,这也是中国社会对中国文学避免不了的影响,让它只能在一定的背景下生存,而无法在世界的范围有太大的实质性的飞跃。反过来讲,世界上的一些名著往往都是对人性的一种诠释,针对的方向是人类而不是带有局限性的社会,比如《老人与海》就表现了人类的伟大和不服输的精神,这是适应任何社会和民族的文字,所以它登上世界的顶端是有必然性的。有心人可以发现,世界名著和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很多的都表现了人性上的或伟大或丑陋,还有自由博爱等观点,这就明显的突破了单一的民族,也是必然要走向世界的。相对于经典的《红楼梦》而言,沈从文的《边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因为沈先生书中对亲情、人性中单纯的爱的细腻刻画,虽然语言带有地方色彩,但他的思想是博大的,所以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总而言之,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空虚,我个人认为除了外国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不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学的社会局限性。

热心网友

很有?⒖?r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