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发展史!

热心网友

  NC应运而生  PC是近几十年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一项发明,PC使计算机能方便地为个人所用,极大地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但PC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总是最佳的个人计算工具。例如,在移动通信环境下,人们需要有更小巧、更省电、与通信更好融合的“智能手机”,在网络应用环境下,人们需要有更紧凑、更安全、更易管理的NC。    PC的优势是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自由度,但PC也有缺点,在网络环境下,PC很容易感染病毒或被黑客入侵,从而危害整个网络的安全。而且,数据存储在PC本地的安全性远不如存储在服务器上。所以,当安全和管理成为信息系统的首要考虑时,NC比PC更加适合作  为客户机。    作为网络系统中的“瘦客户机”,NC主要依靠高速网络工作,目前,百兆以至千兆网络已经普及,支持NC的网络基础设施已不成问题。NC一般没有本地的外存储设备和多余的端口,运行的软件和数据也都集中在服务器上,这样的NC作为网络节点,病毒和黑客很难入侵,数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由于NC可以由系统管理员集中管理,一个管理员可以轻松地管理成百上千的NC。此外,NC还有成本低,无噪声,高可靠等优点。当然,NC的缺点是没有PC那样强大的处理能力和自由度,不能独立工作,所以它不能代替PC。恰切地说,NC和PC各有所长,它们应该互相补充,适应不同的需求。    NC的主要应用领域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在2003年初颁布的《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中规定:“在业务集中管理、安全性要求高的窗口服务型行业和内部办公系统,推荐使用网络计算机”。这里,强调了NC主要是应用在窗口服务型行业和内部办公系统。  内部办公系统虽然也可以用PC,但PC的安全性较差,即使实行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也不保险。现在,无线上网功能已成为笔记本电脑的常规功能,而无线接入点也比比皆是,无处不在的无线连接使“物理隔离”实际上很难做到。除非是不用任何笔记本,并拆除计 算机上的所有无线接入设备,或者将整个工作场所全部屏蔽起来,否则的话,“物理隔离”就是一句空话。显然,如果采用了NC就可以消除上述这些隐患。    窗口服务型行业是非常普遍的,如金融、保险、税务、运输、邮政、……都是。这些应用系统都通过业务“窗口”和顾客联系,作为这类应用系统前端的“窗口型业务”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一种或几种业务),它所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与顾客进行交互,进行身分验证, 制备票据等。通常,一个业务“窗口”要求有一定的本地处理和存储能力:能够输入数据和进行显示以实现交互作用;能与后端系统进行通信;能制备所需的票据:能联接作身分验证的设备(如密码键盘、读卡机、生物特征识别设备等)。现在,信息系统对于信息安全的要 求愈来愈高,业务“窗口”的数量又很大,直接面向广大客户,因此提高业务“窗口”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已成为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历史上,业务“窗口”采用字符终端构成,它作为后台主机的分时终端使用,这种字符终端功能很弱,也容易管理。后来,随着 主机系统的衰退和PC机的兴起,PC机逐渐成了窗口型业务的主角。PC机有强大的功能,用它来应付窗口型业务当然绰绰有余,但PC机不安全、不易管理,在这类应用中,PC的富裕功能往往有害无益,因此窗口服务型行业选择NC是很合理的。    推广NC应注意的问题  二年来推广NC的经验表明,推广NC需要有相应的应用系统作为支持。NC不能像PC那样独立工作,NC必须依附于一个信息系统,因此推广NC必须首先有NC的解决方案,支持NC的软件和解决方案必须跟上。例如,原来为PC设计的信息系统有的采用C/S模式,如果要改用NC,就首先必须转为B/S模式。所以,推广NC应当修改原来的应用软件和系统。    二年来NC在一些学校和银行中进行了试用,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软件方面的问题。大部分问题基本上也是桌面Linux的问题,因为NC所需的Linux在多数情况下相当于桌面Linux,而桌面Linux是Linux的薄弱环节。2001年底北京市政府采购选择Linux平台后也发生了同样的问题,通过扬帆、起航等工程,现在的桌面Linux在界面、安装、驱动程序、易用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已基本可用。同时,Linux下的关键应用,主要是浏览器和Office也已基本可用,所以桌面Linux正在迅速成熟,这将帮助NC软件的成熟。  同时,NC往往用在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系统中,因此,NC的管理软件,如用户的权限设定,软件的统一安装和升级,故障诊断等等,有关信息安全的软件如身份认证,加密等等,也需要开发和完善,以充分发挥NC的优势。    为了兼容Windows应用软件,现在很多NC需要支持Windows终端模式(WBT),即应用软件在Windows服务器上运行,而NC作为一个终端,进行显示和人机交互。目前,WBT大多采用微软的RDP协议,这时,在服务器端运行Windows终端服务器(或Citrix的软件),在 客户端运行RDP客户程序,使NC作为一个Windows终端。一个普通的Pc服务器可以支持几十个终端,但是对于处理要求高的软件,例如多媒体应用,这种方式就不合适。即使是浏览器应用,采用这种方式所能支持的终端数也不能太多。所以对于B/S这类应用模式,最好能采用Linux下的本地浏览器,这样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客户机。另外,RDP协议不开放,而且用户必须为此购买支持多用户的服务器,成本较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寻求替代的技术途径。    推广NC还有一个阻力是习惯问题。用户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使用PC,现在要改用NC,需要克服习惯势力的影响和做好培训工作。  推广NC的经验还表明,决不能将NC当作低价PC去推广,因为NC基本上是“专用”的,它只能运行有限的应用软件,而PC是“通用”的,可以运行任意软件。因此,如果将NC当作PC去推,用户将按照Pc来要求NC,这样的需求NC是不可能满足的,这就会导致用户的埋怨,影响NC的推广。    在中国推广NC的特殊意义  当前在中国推广NC还有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所用的PC都是Wintel架构,即采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Intel的CPU,由于存在知识产权的壁垒与技术的壁垒,我们不能模仿Wintel架构的PC,不能掌握Wintel架构PC的核心技术。    Linux的崛起使我们有可能发展基于Linux的自主操作系统,这就为发展国产CPU创造了先决条件。有了Linux的支持,CPU开发出来就能投入应用,于是,从2001年开始,国产CPU纷纷推出,一时,掀起了“中国芯”的热潮。    显然,“中国芯”的成功将取决于它是否能实现产业化,而NC正是这些国产CPU进入市场、走l向产业化的第一个台阶。这是因为NC对于CPU的要求不很高,而且NC也有相当大的市场,足以使国产CPU进入市场的良性循环。通过这几年推广NC,国产CPU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芯”正随着NC的发展逐步走向产业化。    采用国产CPU和Linux的NC是中国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的第一步。随着国产CPU和Linux的继续发展,有朝一日,人们可以使用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非Wintel架构的通用PC。然而,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需要经过一些中间阶段。    表1示出中国桌面计算机的发展趋势。除了采用国产CPU和Linux的NC以外,随着桌面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会出现一种Linux PC,即采用国产Linux操作系统和Intel CPU。实际上,现在低价PC的出现,加速了这一变化。因为在低价PC中,Windows操作系统成本  所占的比重已经相当可观,为了减低成本,愈来愈多的厂商捆绑Linux进行销售,这就给Linux PC的推广创造了条件。为了使用户能真正使用Linux而不致删去,一些Linux厂商作出了努力,例如使桌面Linux拥有远程维护功能,这样,为了享受厂商的维修,用户就不大会删除Linux。同时,要将桌面Linux和它的应用软件做得更好,在界面上也可以改进,更便于用户的使用。总之,要努力做到使用户愿意使用Linux,一直使用下去,从而使Linux Pc发展起来。    要使采用国产CPU和Linux的、非Wintel架构的PC能与Wintel架构的PC比美,要求桌面Linux和国产CPU有很高的性能,这将需要一些时间。因此,先会出现采用国产CPU和Linux的“专用PC”,这是国产NC的一个发展,也就是在NC上,再配置一些存储设备和端口,使其类似于PC,但运行的软件将是一些专门的、已经在Linux平台上运行得很好的软件,这能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最后,随着国产CPU和Linux的不断完善,不久后,采用国产CPU和Linux的“专用PC”上可以运行愈来愈多的应用软件,直到非常接近于Wintel架构的PC,那时,这种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非Wintel架构的通用PC就可以和Wintel架构的PC比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