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我记得好象可以的吧!到底怎么样看来只有真正上去过的人才知道

热心网友

关键是看长城和周围环境的对比度。如果把长城上都安上灯,就有可能看见了。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恒星的角直径非常小,但我们也能看到它们的原因。

热心网友

特别情况下 能

热心网友

有太空望远镜就能看到了!!!!!

热心网友

不能

热心网友

的的确确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我相信杨利伟的话。

热心网友

真的看不倒也1!

热心网友

看不到。因为太小。

热心网友

杨立伟叔叔 告诉我们 看不到

热心网友

长城上能看到太空...

热心网友

杨利伟说看不到,我相信他,因为他是中国人,我也是。

热心网友

复旦大学教授满志敏:让欧洲航天局“认错”的人  中新网5月21日电 欧洲航天局5月19日向全世界“认错”。他们承认5月11日发表的一张从太空中拍摄到的“长城”卫星照,其实摄下的只是一条流向北京东北地区密云水库的河流。此次更正的主要动因来自很多学者的质疑,鉴于对这种科学精神的赞赏,欧航局在19日的更正一文中指名感谢了3个人,其中也是唯一一位中国人就是来自复旦大学的manzhiming(网站上只公布了这样的英文)。  经记者核查,这个叫manzhiming的学者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博导、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副主任满志敏,5月17日,就卫星照片“长城”的真伪,他直接用Email的方式向欧航局提出质疑。5月20日,上海新闻晨报记者采访了满志敏,并从中了解到这次“欧航局认错事件”的全过程。   满志敏的“直谏”  5月17日,满志敏看到某报上刊载的欧洲航空局长城卫星照,图注上说右上山脊线是长城,左下白色线条是大运河。但是凭借经验,满志敏觉得这些图注都是错的,右上所谓的山脊线是一条河流,右下的白线也绝对不可能是大运河,因为中国所有的运河都在平原,而且没有一条是越过北京东北角的。  欧洲航天局向来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研机构,满志敏怀疑是媒体翻译的失误,他随即上了欧航局的网站,结果发现该局在5月11日发布的公告中确实如此描述。  当天晚上5时多,满志敏在欧洲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给他们发了Email。他告诉记者,信的内容大致是:我在网上看到贵局刊登长城卫星照片的新闻报道,根据我的经验这里面有两个错误。一个是照片右上部分所拍摄的不是长城,而是河流,二是照片左下方的不是一条运河,中国的运河没有在平原地区开挖过。这样的公告和图片在中国媒体被普遍引用,可能会误导很多中国读者,希望欧洲航天局的专家能够再检查一下,是否存在纰漏。  欧航局的更正  2004年5月19日,欧航局在官方网站上终于发表了更正声明:“在近四年,欧航局发表了上百篇文章,让读者了解到欧洲航天活动。但是今天,我们要告诉大家,在最近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我们犯了一个错误。  “2004年5月11日发表的‘长城太空照片’有解释上的错误。这张照片,被我们称作是长城的照片,实际上拍到的是一条河,它流向位于北京东北地区的密云水库。对于这一地区更近一步的信息,我们正用其它欧航局的仪器进行搜集。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我们在向公众公布之前没有进行合理地调查。对此,欧航局对这个编辑上的疏忽表示道歉。  “我们服务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读者向我们提供反馈。在这件事上,我们特别感谢阿尔伯特·克里斯特,美国加洲大学副教授盖瑞·李,以及上海复旦大学的满志敏教授,感谢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复。”  对话:卫星照片倒过来看就能发现问题   晨报:据说您研究历史地理,而且很精通卫星照片,你马上发现这张照片有问题的依据何在?  满志敏:一般卫星走的是与太阳同步的轨道,这样以相同的太阳光入射角拍的照片,可以方便研究图像数据,而卫星照片所拍的北半球影像,太阳光线基本都是来自东南方向,而我们在地面上研究观测影像的习惯光线来自西北方向的。所以一般看卫星照片,我们应该把它180度倒过来看,才能正确判断。所以你把那张所谓的长城的卫星照片倒过来,就能明显地看出问题———原来看上去凸出的“长城”变成了凹下去的“河流”。  晨报:这张照片如果拍到的是长城,能证明在太空中用肉眼可以看到长城吗?  满志敏:这张照片所用的成像设备分辨率在“米级”(术语,可以看清用米来度量的东西),根据照片上出现河边的村庄和房子,我估计分辨率在10米左右,所以这不能证明能用肉眼看到长城的。  而且用卫星看到长城并不是新鲜事,一些商用卫星拍摄的清晰度比这个高得多,更不用说军用卫星了,比如美国的Quickbird(快鸟)商用卫星负载的光学仪器分辨率在1米以下,在卫星照片上能看清路上的汽车。它曾经在450公里高空拍长城照片,城垛、烽火台都清晰可见;每一景照片的价格在人民币四五万元左右。  晨报:既然这样的照片不能证明用肉眼可以在太空上看到长城,用卫星拍到长城也不是稀罕事,那此次欧洲宇航局公布这张卫星照片有何意义呢?  满志敏:可能是为了介绍它自己的“普罗巴”(Proba)卫星,否则真的没有什么价值。  晨报记者从欧洲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了解到:“普罗巴”是欧航局的微型卫星,在2001年10月份发射升空,由欧航局的地面站进行操控。在发射升空后的1年间,“普罗巴”在地球表面上方600公里的轨道上,一直担负着为欧航局提供技术图解的任务。1年后,它开始担负地球观测任务。现在,它定期向科学家提供一些细节性的环境图片。  晨报:你觉得像欧洲航天局这样权威的机构“认错”的可能性大不大?  满志敏:我是搞历史地理的,非常注重严谨科学的态度。不管怎样,对像欧航局这样的权威机构来说,犯了这样的错误都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不管他是否会“认错”,我说总是要说的。  晨报:他们给你回过信吗?  满志敏:还没有,不知道今天回过没有,我还没有打开过自己的邮箱。  晨报:现在欧航局的官方网站上已经承认他们犯了一个错误。欧航局承认那张被他们称之为长城的照片,实际上拍到的是一条河,它流向位于北京东北地区的密云水库。对此,欧航局对这个编辑上的疏忽表示道歉。另外他们在文中还特别感谢三个人对这一问题的回复:阿尔伯特·克里斯特,美国加洲大学副教授盖瑞·李,还有一个就是您上海复旦大学的满志敏教授。  满志敏:感谢我?这倒是有点意外。。

热心网友

看不到.

热心网友

近视眼一定看不到

热心网友

看不到,我们应该相信羊立尾。

热心网友

在天空用肉眼看不见长城。

热心网友

能看到的,因为有人看到过啊

热心网友

直接告诉你,看不到!说多了都是废话!

热心网友

相信我,真的是看不到。

热心网友

从太空看长城不是神话 适宜的气候、轨道很关键 在太空能否用肉眼看见长城?这是一个备受国人关注的热门话题。2003年金秋,中国人圆了飞天梦。在举国欢腾的时刻,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向自己的航天员杨利伟提出同样的问题,可惜再一次得到否定的回答。  一时间,“世纪谬误”、“科学谎言”、“国际玩笑”等指责又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有人用挖苦的口吻说,这是国人“对过去老祖宗的辉煌抱有依赖情结”,“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长城神话’而已”。  难道人类在太空就真的无法用肉眼辨认出长城吗?对此,我有不同见解。  人类肉眼的分辨能力  首先是人的视力问题。一双正常的眼睛,其视距可达到无限远。晚上你能看见距地球38万千米的月亮,甚至远达亿万光年的星星,就是明证。但肉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差异非常大。据测试,视力正常的人,其分辨率约为二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举个例子,你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距离国旗400米外的毛主席纪念堂旁边,如果能看见直径20厘米的旗杆顶部,那你的眼睛分辨率为二千分之一。这样,当你乘坐飞机,在10千米高空俯瞰地面,就能清晰地看见宽度5米以上的铁路、公路以及长城。  飞船距地面的高度为350千米至400千米,是飞机航线高度的40倍。按照推理,在飞船上是应该可以清楚辨认出宽度大于200米的河流、湖泊、岛屿和城镇等地形、地貌的。据报道,2001年9月11日,美国航天员弗兰克·卡伯特森在地球上空402千米的空间站上,看到了纽约市以及从世贸中心冒出的浓烟。这说明,在太空观察城市并不难,但观察人造建筑物则十分困难。即使庞大如非洲的金字塔,虽然其底边长度接近200米,却只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点,难以寻觅。那些10多米宽的铁路、桥梁和60多米宽的高速公路,更是一些极其幼细的线条。它们都会被融入大地的背景中,无法辨认。  太阳光照的作用  那么,仅有6米多宽的长城又是怎样吸引航天员的视线呢?在这里,太阳光起了关键的作用。凡是看过航拍照片的人都知道,在照片上寻找电线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它投在地上那长长的影子。制图人员将这些影子的端点连成线,就是我们需要测绘的高压线或者通讯线了。众所周知,长城是修筑在巍峨陡峭的山脊线上的,从大小分水岭的一座山峰,连接到另一座山峰。这些山峰与周围相邻的山谷、沟壑之间的高差,一般都在100米至1000米以上。长城处在北纬37度至41度之间,基本呈东西走向。如果太阳光线从偏南方向,与地面呈30度左右的夹角照射过来,8米高城墙的背影,连同山峰的背影,在北边阴面将投下200米至2000米宽的阴影带。到了冬季,阳光从南回归线附近照来,入射角更小,阴影带宽度将会成倍增大。同时,由于阳光的作用,长城顶面和迎光的墙面那些光滑的浅灰色长城砖,还会在阳面山坡与阴影带之间,形成一条银白色的亮线,使反差更加强烈,更易被发现。另外,长城阴影带与山峦的阴影是十分不同的,不易混淆。因为每个独立的山峰的阴影都在峰的外侧,不连贯,不规则;而长城阴影则在峰顶上,是连贯的,延续性很强,所以非常容易辨认。  可以想像一下,航天员此时从太空看见的长城,应该像一条一侧边界十分清晰,另一侧宽度呈有规律变化的墨绿色的飘带,它蜿蜒静卧在浅绿色的群山之中,异常壮观。这是地球上其他任何人造建筑物都无法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  轨道设计与大气层状态  要看到长城,飞船必须从其上空飞越。而飞船顺向飞越一段100千米长的长城上空,只需10多秒时间,真可谓“一瞬即逝”,如果斜穿,则时间更短。所以轨道的设计是决定性的。再有,长城上空大气层的即时状态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任何云、雾、雨、雪、污染物和沙尘暴,都会影响观察的结果,甚至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清。  所以说,要在太空看到长城,确实有较大的偶然性。但决不是没有可能。如上所述,下列条件一个也不能少:要有一段适合观察的长城,一个阳光斜照的季节,一片清澈通透的大气层,一个精心设计的航天轨道和观察程序等。这一切,单靠航天员的主观努力并不能完成,更不是在太空随意向地球一瞥就能看见长城的。  提个“小题大做”的建议  面对国人的关注和期盼,我们有理由向我国的有关部门和专家提出请求,请你们在完成各类重大课题的同时,也来研究一下这个小课题——从太空看长城,因为亿万中国人心中确实有个“长城情结”。  这是个小课题,但是非“小题大做”无法实现。虽然从理论上说从太空看长城并非神话,但要真正做到十分不易,因为制约因素很多。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各方面配合,是难以实现的。可是一旦观察成功,其意义是重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我国的神舟六号飞船将于明年发射,下一步还将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可以说,今后中国的航天员将有许多机会在太空观察长城。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都在翘首等待中国航天员观赏到伟大长城的瑰丽身影时,向地球发回特大喜讯!(朱荫兴)  给航天员增设地理课  前苏联的航天医学专家曾经对航天员用肉眼对地观测效应做过研究,他们认为,在飞船或空间站上要用肉眼识别点性的物体几乎不可能,但如果是线性的物体则是有可能看见的。比如从高空看大海上的一般轮船,那是看不见的,但能够看见发动机在船尾“犁”出的长长的浪花。  对于长城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各国航天员有不同的说法,既然长城并不是绝对看不到的,因此建议中国航天员的训练,再加点地理识别课程,让他们能抓住飞船经过长城的瞬间,立即锁定目标。否则连五大洲都找不到,找长城就更没戏了。(实言)  让长城变成火龙  无论你如何努力,你都无法用肉眼观察到1千米之外的一条墙缝。 但是,你可以轻易地发现10千米之外的一盏明灯。这是为什么?这并不是说灯泡的张角达到了人眼的分辨要求,而是因为它与周围黑暗的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及本身足够明亮。  考虑到长城与周围山梁的颜色非常接近,对比度很小,为了解开中国人的“长城情结”,在神舟六号飞船上天时,建议在长城上安装照明灯,让长城在夜晚亮起来,让航天员在太空看到这条蜿蜒的“火龙”。(黄永明)  稿件来源:中国航天报。

热心网友

在太空中,肉眼是看不到长城的,因为看见了,你也认不出来。只是,通过仪器可以。而且很清晰,是唯一的地球明显建筑!

热心网友

绝对不能

热心网友

不能,之前已经有专家鉴定了美国宇航员拍下的不是长城。

热心网友

根据计算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你再查查长城的长度和宽度就知道结果了。很简单但如果借助其他观察仪器就不一样了。。相信科学,不要光有自豪

热心网友

看不到!

热心网友

人类在太空用肉眼是看不到长城的。

热心网友

看不到.这里说的是直接用肉眼,而不借助任何仪器 最初说在太空可以看到长城的人是一名外国宇航员,他说在太空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两大人类建筑,其中之一为万里长城. 事实上他的话是不准确的,这在几十年前,就有我国的学者说不能了,可是没有人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了从感情上也不愿相信.这位科学家利用数学与物理的知识证明,长城的宽度如果人眼在太空能看到的话,也只不过是头发丝宽度的上千分之一,而头发丝宽度的几千分之一,人眼能真切地看到,我要说能你也会认为我是骗人的,所以在太空人眼确实是看不到长城的,不在于它的长,而在于它的宽. 杨利伟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位科学家的话是正确的. 所以在太空里人凭肉眼确实是看不到长城的.当然借助仪器不在讨论之列.

热心网友

看不到!!

热心网友

根据最近一周美国宇航员那个谁从空间站上用普通像机拍到的地球照片来看,的确可以看到长城,清晰可辨。

热心网友

听说能看到。是唯一能在太空看到的人工建筑

热心网友

太空上能不能看到长城?1。我想你是说:人在太空能不能用肉眼看到长城?我没到过太空,但杨利伟到过,他说:看不到!以前,我也听到长城能在太空上看到的宣传,我想,那个搞宣传的人,他也没有到过太空。是凭想象的,怎么能信呢。我们应当信杨利伟的:看不到!2。如果用工具来看,肯定是能看到的。我在家里,都看到杨利伟在太空。

热心网友

在太空上市看不到长城的。杨利伟业这么说,只是人已开始就认为能看到,不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