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电脑一不小心,就经常会中毒。而且这种病毒你防都防不来,用瑞星也很难杀得掉!

热心网友

互联网的“震荡波 (Worm。Sasser)”病毒来势汹汹,该病毒是通过微软的最新高危漏洞 —LSASS 漏洞(微软MS04-011 公告)进行传播的,危害性极大,目前 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都存在该漏洞,这些操作系统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受到该病毒的攻击。下面就教用户如何快速识别“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   如果用户的电脑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则表明已经中毒,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清除该病毒: 一、出现系统错误对话框   被攻击的用户,如果病毒攻击失败,则用户的电脑会出现 LSA Shell 服务异常框,接着出现一分钟后重启计算机的“系统关机”框。  二、系统日志中出现相应记录   如果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出现过上述的异常框或系统重启提示,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的办法确定是否中毒。方法是,运行事件查看器程序,查看其中系统日志,如果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日志记录,则证明已经中毒。 三、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则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CPU占用率达到100%,出现电脑运行异常缓慢的现象。   四、内存中出现名为 avserve 的进程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内存中产生名为 avserve。exe 的进程,用户可以用Ctrl+Shift+Esc 的方式调用“任务管理器”,然后查看是内存里是否存在上述病毒进程。   五、系统目录中出现名为 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系统安装目录(默认为 C:\WINNT )下产生一个名为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六、注册表中出现病毒键值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注册表的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项中建立病毒键值: "avserve。exe "="%WINDOWS%\avserve。exe " 。 。

热心网友

互联网的“震荡波 (Worm。Sasser)”病毒来势汹汹,该病毒是通过微软的最新高危漏洞 —LSASS 漏洞(微软MS04-011 公告)进行传播的,危害性极大,目前 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都存在该漏洞,这些操作系统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受到该病毒的攻击。下面就教用户如何快速识别“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   如果用户的电脑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则表明已经中毒,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清除该病毒:一、出现系统错误对话框   被攻击的用户,如果病毒攻击失败,则用户的电脑会出现 LSA Shell 服务异常框,接着出现一分钟后重启计算机的“系统关机”框。  二、系统日志中出现相应记录   如果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出现过上述的异常框或系统重启提示,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的办法确定是否中毒。方法是,运行事件查看器程序,查看其中系统日志,如果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日志记录,则证明已经中毒。 三、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则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CPU占用率达到100%,出现电脑运行异常缓慢的现象。   四、内存中出现名为 avserve 的进程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内存中产生名为 avserve。exe 的进程,用户可以用Ctrl+Shift+Esc 的方式调用“任务管理器”,然后查看是内存里是否存在上述病毒进程。   五、系统目录中出现名为 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系统安装目录(默认为 C:\WINNT )下产生一个名为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六、注册表中出现病毒键值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注册表的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项中建立病毒键值: "avserve。exe "="%WINDOWS%\avserve。exe " 。 如何根据名称识别计算机病毒下面附带一些常见的病毒前缀的解释(针对我们用得最多的Windows操作系统):  1、系统病毒  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2、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 等。  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  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 Hack 。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 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 Trojan。LMir。PSW。60 。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ack。Nether。Client)等。4、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可不是我们的老大代码兄哦 ^_^。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  5、宏病毒  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97;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后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后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依此类推。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能感染OFFICE系列文档,然后通过OFFICE通用模板进行传播,如:著名的美丽莎(Macro。Melissa)。  6、后门病毒  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如54很多朋友遇到过的IRC后门Backdoor。IRCBot 。  7、病毒种植程序病毒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如:冰河播种者(Dropper。BingHe2。2C)、MSN射手(Dropper。Worm。Smibag)等。  8.破坏性程序病毒  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如:格式化C盘( rmatC。f)、杀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9.玩笑病毒  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会做出各种破坏操作来吓唬用户,其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10.捆绑机病毒  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如:捆绑QQ(Binder。QQPass。QQBin)、系统杀手( llsys)等。  以上为比较常见的病毒前缀,有时候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其他的,但比较少见,这里简单提一下:  DoS:会针对某台主机或者服务器进行DoS攻击;  Exploit:会自动通过溢出对方或者自己的系统漏洞来传播自身,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用于Hacking的溢出工具;  HackTool:黑客工具,也许本身并不破坏你的机子,但是会被别人加以利用来用你做替身去破坏别人。  你可以在查出某个病毒以后通过以上所说的方法来初步判断所中病毒的基本情况,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在杀毒无法自动查杀,打算采用手工方式的时候这些信息会给你很大的帮助。。

热心网友

建议你看看 或者去下载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专杀工具网址:

热心网友

如何根据名称识别计算机病毒 下面附带一些常见的病毒前缀的解释(针对我们用得最多的Windows操作系统):  1、系统病毒  系统病毒的前缀为:Win32、PE、Win95、W32、W95等。这些病毒的一般公有的特性是可以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 *。exe 和 *。dll 文件,并通过这些文件进行传播。如CIH病毒。  2、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的前缀是:Worm。这种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 等。  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  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 Hack 。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 Trojan。QQ3344 ,还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 Trojan。LMir。PSW。60 。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ack。Nether。Client)等。4、脚本病毒  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可不是我们的老大代码兄哦 ^_^。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  5、宏病毒  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l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97;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后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97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后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做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依此类推。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能感染OFFICE系列文档,然后通过OFFICE通用模板进行传播,如:著名的美丽莎(Macro。Melissa)。  6、后门病毒  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如54很多朋友遇到过的IRC后门Backdoor。IRCBot 。  7、病毒种植程序病毒  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运行时会从体内释放出一个或几个新的病毒到系统目录下,由释放出来的新病毒产生破坏。如:冰河播种者(Dropper。BingHe2。2C)、MSN射手(Dropper。Worm。Smibag)等。  8.破坏性程序病毒  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如:格式化C盘( rmatC。f)、杀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9.玩笑病毒  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会做出各种破坏操作来吓唬用户,其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10.捆绑机病毒  捆绑机病毒的前缀是:Binder。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病毒作者会使用特定的捆绑程序将病毒与一些应用程序如QQ、IE捆绑起来,表面上看是一个正常的文件,当用户运行这些捆绑病毒时,会表面上运行这些应用程序,然后隐藏运行捆绑在一起的病毒,从而给用户造成危害。如:捆绑QQ(Binder。QQPass。QQBin)、系统杀手( llsys)等。  以上为比较常见的病毒前缀,有时候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其他的,但比较少见,这里简单提一下:  DoS:会针对某台主机或者服务器进行DoS攻击;  Exploit:会自动通过溢出对方或者自己的系统漏洞来传播自身,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用于Hacking的溢出工具;  HackTool:黑客工具,也许本身并不破坏你的机子,但是会被别人加以利用来用你做替身去破坏别人。  你可以在查出某个病毒以后通过以上所说的方法来初步判断所中病毒的基本情况,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在杀毒无法自动查杀,打算采用手工方式的时候这些信息会给你很大的帮助。。

热心网友

我也曾中过这种病毒,瑞星的确杀不掉,要系统还原才行

热心网友

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可以用Ctrl+Shift+Esc的方式调用“任务管理器”,看内存里是否有avserve这个进程。

热心网友

发现你的机子经常死机、运行速度变慢。

热心网友

Worm。Sasser是通过微软的最新高危漏洞 —LSASS 漏洞(微软MS04-011 公告)进行传播的,危害性极大,目前 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都存在该漏洞,这些操作系统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受到该病毒的攻击。下面就教用户如何快速识别Worm。Sasser病毒。   如果用户的电脑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则表明已经中毒,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清除该病毒:一、出现系统错误对话框   被攻击的用户,如果病毒攻击失败,则用户的电脑会出现 LSA Shell 服务异常框,接着出现一分钟后重启计算机的“系统关机”框。  二、系统日志中出现相应记录   如果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出现过上述的异常框或系统重启提示,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的办法确定是否中毒。方法是,运行事件查看器程序,查看其中系统日志,如果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日志记录,则证明已经中毒。 三、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则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CPU占用率达到100%,出现电脑运行异常缓慢的现象。   四、内存中出现名为 avserve 的进程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内存中产生名为 avserve。exe 的进程,用户可以用Ctrl+Shift+Esc 的方式调用“任务管理器”,然后查看是内存里是否存在上述病毒进程。   五、系统目录中出现名为 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系统安装目录(默认为 C:\WINNT )下产生一个名为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六、注册表中出现病毒键值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注册表的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项中建立病毒键值: "avserve。exe "="%WINDOWS%\avserve。exe " 。 。

热心网友

如何快速识别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 网易科技讯 5月1日惊现互联网的“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来势汹汹,该病毒是通过微软的最新高危漏洞—LSASS漏洞(微软MS04-011公告)进行传播的,危害性极大,目前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等操作系统的用户都存在该漏洞,这些操作系统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受到该病毒的攻击。下面就教用户如何快速识别“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  如果用户的电脑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则表明已经中毒,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清除该病毒。  一、 出现系统错误对话框被攻击的用户,如果病毒攻击失败,则用户的电脑会出现LSA Shell服务异常框,接着出现一分钟后重启计算机的“系统关机”框。  二、 系统日志中出现相应记录如果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出现过上述的异常框或系统重启提示,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的办法确定是否中毒。方法是,运行事件查看器程序,查看其中系统日志,如果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日志记录,则证明已经中毒。  三、 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病毒如果攻击成功,则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CPU占用率达到100%,出现电脑运行异常缓慢的现象。  四、 内存中出现名为avserve的进程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内存中产生名为avserve。exe的进程,用户可以用Ctrl+Shift+Esc的方式调用“任务管理器”,然后查看是内存里是否存在上述病毒进程。  五、 系统目录中出现名为avserve。exe的病毒文件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系统安装目录(默认为C:WINNT)下产生一个名为avserve。exe的病毒文件。  六、 注册表中出现病毒键值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注册表的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中建立病毒键值:"avserve。exe "="%WINDOWS%avserve。exe "。         。

热心网友

互联网的“震荡波 (Worm.Sasser)”病毒来势汹汹,该病毒是通过微软的最新高危漏洞 —LSASS 漏洞(微软MS04-011 公告)进行传播的,危害性极大,目前 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都存在该漏洞,这些操作系统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受到该病毒的攻击。下面就教用户如何快速识别“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   如果用户的电脑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则表明已经中毒,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清除该病毒:一、出现系统错误对话框   被攻击的用户,如果病毒攻击失败,则用户的电脑会出现 LSA Shell 服务异常框,接着出现一分钟后重启计算机的“系统关机”框。  二、系统日志中出现相应记录   如果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出现过上述的异常框或系统重启提示,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的办法确定是否中毒。

热心网友

互联网的“震荡波 (Worm。Sasser)”病毒来势汹汹,该病毒是通过微软的最新高危漏洞 —LSASS 漏洞(微软MS04-011 公告)进行传播的,危害性极大,目前 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都存在该漏洞,这些操作系统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受到该病毒的攻击。下面就教用户如何快速识别“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   如果用户的电脑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则表明已经中毒,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清除该病毒:一、出现系统错误对话框   被攻击的用户,如果病毒攻击失败,则用户的电脑会出现 LSA Shell 服务异常框,接着出现一分钟后重启计算机的“系统关机”框。  二、系统日志中出现相应记录   如果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出现过上述的异常框或系统重启提示,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的办法确定是否中毒。方法是,运行事件查看器程序,查看其中系统日志,如果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日志记录,则证明已经中毒。 三、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则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CPU占用率达到100%,出现电脑运行异常缓慢的现象。   四、内存中出现名为 avserve 的进程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内存中产生名为 avserve。exe 的进程,用户可以用Ctrl+Shift+Esc 的方式调用“任务管理器”,然后查看是内存里是否存在上述病毒进程。   五、系统目录中出现名为 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系统安装目录(默认为 C:\WINNT )下产生一个名为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六、注册表中出现病毒键值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注册表的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项中建立病毒键值: "avserve。exe "="%WINDOWS%\avserve。exe " 。 。

热心网友

互联网的“震荡波 (Worm。Sasser)”病毒来势汹汹,该病毒是通过微软的最新高危漏洞 —LSASS 漏洞(微软MS04-011 公告)进行传播的,危害性极大,目前 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都存在该漏洞,这些操作系统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有可能受到该病毒的攻击。下面就教用户如何快速识别“震荡波(Worm。Sasser)”病毒。   如果用户的电脑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则表明已经中毒,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清除该病毒:一、出现系统错误对话框   被攻击的用户,如果病毒攻击失败,则用户的电脑会出现 LSA Shell 服务异常框,接着出现一分钟后重启计算机的“系统关机”框。  二、系统日志中出现相应记录   如果用户无法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出现过上述的异常框或系统重启提示,还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的办法确定是否中毒。方法是,运行事件查看器程序,查看其中系统日志,如果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日志记录,则证明已经中毒。 三、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则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CPU占用率达到100%,出现电脑运行异常缓慢的现象。   四、内存中出现名为 avserve 的进程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内存中产生名为 avserve。exe 的进程,用户可以用Ctrl+Shift+Esc 的方式调用“任务管理器”,然后查看是内存里是否存在上述病毒进程。   五、系统目录中出现名为 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系统安装目录(默认为 C:\WINNT )下产生一个名为avserve。exe 的病毒文件。   六、注册表中出现病毒键值   病毒如果攻击成功,会在注册表的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项中建立病毒键值: "avserve。exe "="%WINDOWS%\avserve。exe " 。 。

热心网友

瑞星升级!

热心网友

表现:电脑开机后不会有问题,但如果连上网络马上会跳出自动关机倒计时的对话框.方法:如果你需要杀毒可以到 下载专杀工具和补丁,专杀工具杀毒,补丁可以保证你不再被病毒攻击.或者也可以告诉我你的邮件地址,我会发给你上述工具:)我的地址dovenanhua@

热心网友

看你的进程里是不是有avserve.exe 或avserve2.exe 的进程,如果有,那么证明你已经感染了.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下载一个专杀工具,查杀一遍,然后打上微软提供的安全补丁

热心网友

最好装的杀毒软件经常更新。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