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一、测量⒈长度的测量:⑴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米=10-3千米=101分米=102厘米=103毫米=106微米。⑵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要会观察(最小刻度线、零刻度线和量程)、放置、读数、记录测量结果(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一位估计值、单位三部分组成。)⒉质量的测量:⑴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吨、克、毫克。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0-3吨=103克=106毫克。⑵在实验中,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要会正确调节和使用天平。⒊体积的测量:⑴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米3”,常用单位有:(分米)3、(厘米)3、(毫米)3、升、毫升。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米3=103(分米)3=109(毫米)3;1升=103毫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⑵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测量。如果量筒或是量杯里液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量筒或量杯里的液面是凸形的,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⒋力的测量:⑴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⑵在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量程(测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和它的最小刻度,如果弹簧称的指针没有和零刻度线对齐,应调节指针使它对准零刻度线。⒌时间的测量:⑴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小时、分钟。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小时=60分=3600秒。⑵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必要手段,所以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学会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验中,注意培养观察能力,规范实验操作要求,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重要性的环节。二、简单的运动⒈机械运动:⑴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⑵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⑶为了研究机械运动,必须要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做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改变时,则说它是运动的,若无位置的改变,则说它是静止的。在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果选择 不同的参照物,其结果可能不同。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参照物应选最合适的。如果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时候,以地面或地面固定的物体做参照物;若研究乘坐在火车、飞机上人的运动,可以选车厢、机舱作参照物。⒉速度: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是: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⑵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V=S/t。⑶为了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用平均速度,因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的运动情况,所以解题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上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公式为。本章重点是:会正确选择参照物,用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速度的概念,能运用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意培养正确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三、声现象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⒊乐音有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乐音的高低,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还跟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四、热现象⒈温度和温度计: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⑵温度计是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计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它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做1摄氏度。用“℃”表示。⑶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它的量程,要充分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液柱表面相平。⑷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不同。 ⒉物态变化:在温度改变时,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⑴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因为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所以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现象中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的过程中都需要吸热。不同点:①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也就是说晶体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才能熔化。(该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非晶体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高升,它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晶体全部熔化成液态为止。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③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同,见图⑴所示。我们可以通过图象特点,不仅能区别晶体和非晶体,还可以判断晶体的熔点及晶体物质的名称。同一种物质它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⑵汽化和液化: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分蒸发和沸腾两种。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完成这一过程都需要吸热。不同点:发生地点不同(蒸发是液体表面发生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温度条件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则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剧烈程度不同(液体蒸发是平和的汽化现象,沸腾则是剧烈汽化现象)。②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所有气体,在温度达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是液化的两种方法。⑶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要放出热量。本章的重点知识有两部分:温度和物态变化。温度的重点是温度计,要与学习刻度尺的知识相对照,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物态变化是人们生活常见的一种热现象,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在本章里,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用图象的方法研究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晶体非晶体、蒸发和沸腾,掌握这些方法,对今后的物理学习是非常有利的。五、光的反射⒈光的直线传播:⑴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在均匀介质中。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这些生活例子都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⑵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都小于这个速度,记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的速度。C空C真=3×108米/秒。⒉光的反射:⑴光的反射定律可包括两点:一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二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⑵在学习反射定律时要明确:①反射角、入射角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夹角,而不是与镜面的夹角;②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⒊⑴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的制作);平面镜可以成像。⑵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的性质──虚像;像的大小──与原物等大;像的位置──与物在镜面的两侧,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虚像是因为当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光是从镜后的某一点射出的,但这个点并不存在,则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人眼看则称之为虚像。本章的重点是光的反射定律。要正确理解入射角、反射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等概念,会用光路图直观表示出光的性质,并能运用光路图分析有关光的反射现象。六、光的折射⒈光的折射:⑴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通常发生改变,一部分发生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另一种介质继续传播,叫做光的折射。⑵光在折射时,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利用光路可逆这一原理得到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利用光的这些性质可以分析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例。⒉透镜:⑴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⑵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它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它有两个虚焦点。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u—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V—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f—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u2f,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uF2)合力方向与F1相同。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运用力的概念去分析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常出现错误,所以一定要掌握力的概念。用弹簧秤测力,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物体受力情况,这些都是本章基本技能所要求掌握的,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是对能力培养的较高要求。掌握好本章的各方面知识,对今后的物理学习是重要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