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散文
热心网友
中国人过年 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花棉袄穿起来———你看看,这场面该有多红火多喜气多热闹。 小时候最喜欢的一种鞭炮叫大地红,浑身上下火红火红的,一放起来响两声“砰———啪”,所以又叫二踢脚。其实这家伙炸响时令人害怕,但我们忍不住还是要放,隔得老远地用线香点着它,捂住耳朵转身就跑,跑到远远的地方,看着它直冲半空,然后炸成红红的桃花瓣散下来,在扑鼻的硝烟香味里,心里快活极了。这时候祖母多半盘腿坐在炕上剪窗花。我读过杜甫的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在我的老家,你说剪纸没人知道,你说窗花,男女老少都晓得,是用红纸剪的各样花样贴在玻璃窗上。祖母是剪纸高手,一把蝴蝶样的小剪刀在手里上下翻飞,一张普通的红纸片,一会儿功夫就变出一连串的吉祥物:肥猪啃白菜、猴子掰玉米、猪八戒娶媳妇、小老鼠上灯台———祖母还有这一手绝活,真让我惊奇,一大帮老太太油灯下忙活了几个晚上,于是,在纷飞的大雪中,我看到村中家家户户窗户上门楣上贴满窗花,雪花雪白,窗花鲜红,真是好看哪,看得我们满心欢喜,大声呼叫:“过年罗———” 那时候过年没有中国结,不像现在步行街上,中国结到处都是,我们家那时候挂纸灯笼,在祠堂里扎好,一家挂两只,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红灯笼点亮了,整个村庄就像在童话中,安详美好。不过要说最怀念的还是八宝饭,八宝饭在当时真是奢侈品,一年也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那时可弄不到葡萄干、桂圆肉、核桃仁之类,母亲就用腊肉、虾米、腊肠代替。我们家人偏爱咸的八宝饭,但母亲认为过年一定要甜,这样来年的日子才会好,所以八宝饭里莲子、百合、红枣、鸡蛋一定少不了。年三十晚上,当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酒足饭饱之后,母亲会把一大碗热腾腾的八宝饭端上桌,大家欢声笑语分而食之,算得上年三十晚上一个小小的高潮,然后众人抹着油汪汪的嘴巴,小孩子就等着大人发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忙着守岁,后来守岁变成了看春节晚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个新年来到,又是一个新春即将来临,当红鞭炮炸响的时候,当红灯笼高挂的时候,我祝福普天下的中国人,年年吉祥,岁岁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