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近年来,汽车的排放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自2001年9月1日起,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化油器轿车,更使这个热点话题升温。在涉及排放标准时,在有关规定和文章中经常出现“欧I”、“欧II”标准的提法,那么何为“欧I”、“欧II”标准呢?据有关资料介绍,“欧I”、“欧II”是欧洲I号标准和欧洲II号标准的简称。欧洲标准属于一个专业的技术范畴,它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91/441/EEC制订的统一指令,涵盖了不同类型汽车排放的有关规定。现以设计乘员数不超过6人(含驾驶员)、总质量不超过2.5吨的汽车为例,在1999年1月1日到2003—12月31日期间,必须达到的排放极限值为:一氧化碳不超过3.16克/公里,碳氢化合物不超过1.13克/公里;另外,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不超过0.18克/公里,耐久性为5万公里。这就是欧洲I号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在2004年1月1日以后,要求这类汽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不超过2.2克/公里,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5克/公里;柴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不超过1.0克/公里,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7克/公里,颗粒物不超过0.08克/公里。这就是欧洲II号标准的有关规定。。
热心网友
从欧Ⅱ到欧Ⅲ需要三项技术 汽车排放从欧Ⅱ到欧Ⅲ,不是像欧Ⅰ到欧Ⅱ那样技术简单,而是上了一个台阶,需要三项技术。 首先是增加了对车辆冷启动时排放达标的要求。实验过程要求车辆在零下摄氏7度的低温条件下搁置六小时以上,点火着车之后,立刻测量车辆排放,达到标准。这项技术要求是欧Ⅱ标准中没有的。它提高了对尾气净化催化剂的要求,也是适合欧Ⅱ标准的催化剂达不到的。其次是在车辆的电控系统中增加了专门监测排放控制系统工作状态的功能(OBD,车载诊断系统)。它能够随时监测汽车尾气排放状况,一旦出现超标,会做出提示。这个OBD在欧Ⅱ标准的车辆上是没有的。第三项是针对厂家提出的,要对车载诊断系统有保修措施。在美国,要求厂家对排放系统有8万公里的质保期,并作为汽车召回项目中的一项。 -个人在用车辆不可能从欧Ⅱ升级到欧Ⅲ 个人正在使用的达到欧Ⅱ标准的车辆想要通过改造达到欧Ⅲ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在汽车发达国家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因为从欧Ⅱ升级到欧Ⅲ相当于计算机从奔二到奔三,不仅仅是软件的升级,也有硬件的同步升级才能做到。达到欧Ⅲ要经过上述技术实验的检验合格才可获得认定,个人的车辆是没有可能和能力完成这些改进的。 汽车厂家要生产达到欧Ⅲ标准的汽车。要先对发动机进行改型,增加电子装置,车辆添加传感器,然后进行实际的匹配实验,相当于一次发动机技术的研发过程。任何厂家都不会对已经下线的库存车辆进行翻新改造的,只能是在生产线上装载新型发动机,以新车型的名义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