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友经常月经不调,而且来的时间特别的长,还一搞就痛经,每次我都担心死了,请问各位姐姐妹妹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忙给她治疗下,谢谢!!!

热心网友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不调。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气血两虚型: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

热心网友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不调。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气血两虚型: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稀。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脉细弱。治疗宜气血双补,可用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八宝坤顺丸、女金丸、当归调经丸、当归红枣颗粒、归脾丸、四物合剂等。血寒型: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可用艾附暖宫丸、田七痛经散、金匮温经丸等。血热型:1、实热型: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稠粘,有血块。伴心胸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凉血、调经止血。可用风轮止血片、四红丹等。2、虚热型:经来先期,经期延长,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清热滋阴、调经止血。可用固经丸。气滞血瘀型: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可用逍遥丸、七制香附丸、慈航丸、少腹逐瘀丸、月月舒冲剂、失笑散、当归浸膏片、妇科得生丸、调经补血丸等。肾虚型:月经周期先后无定,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薄。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治宜补肾调经。可用女宝、嫦娥加丽丸、定坤丹、鹿胎膏等。 中医认为,丝瓜性平味甘,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因此民间常用它来治疗妇科疾病。除了平时用来炒菜、做汤以外,古方上记载,把老丝瓜烧成炭,研末,用温酒调服,对于治疗女性不来月经和经期腹痛有很好的疗效。   丝瓜适合女性食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具有润肤美容的作用。长期食用可以消除雀斑、增白、去皱;用丝瓜汁擦脸,也能使人的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细腻,还具有消炎效果。  丝瓜在烹制时应注意尽量清淡、少油,可勾稀芡,用味精或胡椒粉提味,以保持其香嫩爽口的特点。另外,吃时最好去皮。   下面,推荐几种比较好的丝瓜吃法:  1.把丝瓜洗净、切片,经开水焯后,拌上香油、酱油、醋等,可做成爽口的凉拌丝瓜。  2.清炒丝瓜,能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3.香菇烧丝瓜,可益气血、通经络。 4.西红柿丝瓜汤,能清热解毒、消除烦热,尤其适合暑热烦闷时食用。另外,取生丝瓜适量洗净榨汁,按10∶1的比例调入蜂蜜搅匀而成的生丝瓜汁,具有清热、止咳、化痰的功效。“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中医认为凡寒、热、风虫、痰湿、七情所伤皆可导致月经异常,而养血、疏肝、益气、补肾则是治疗月经病的主要大法,下面就介绍以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克)为基本方,根据不同见证加减化裁治疗月经病的方法。    1.理气法:适用于经前两肋胀满,疼痛,乳胀脉弦者,选加青皮、香附、木香、佛手、橘叶、玫瑰花、夏枯草等。    2.血瘀理血法: 用于经行不畅,有血块,恶露不尽者,选加益母草、月季花、泽兰、丹参、茺蔚子等。若痛有定处,拒按,经血块多者,选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元胡、生蒲黄等。瘀重者用三棱、莪术。    3.祛痰化湿法: 用于体肥脂厚,痰湿较盛,月经量少者,选加橘红、半夏、云苓、车前子、薏米、扁豆花、川朴花、佩兰。    4.和胃法: 如经行呕逆泻利嗳气纳呆,选加生麦芽、砂壳、砂仁、陈皮、六曲、枳壳、竹茹等。阴虚选加石斛、麦冬、沙参;胃气虚选加太子参、白术等。    5.补肾固冲法: 用于冲任不固,经期延长,腰酸足软,选加杜仲、寄生、川断、菟丝子、巴戟、狗脊、鹿角胶等。阴虚者选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生熟地、龟板、阿胶等。    6.温经逐寒法: 用于经冷腹坠,胞宫喜暧,腹冷呕逆,选加艾叶、肉桂、炮姜、乌药、沉香等。    7.清热凉血法: 用于热盛迫血妄行或口渴舌赤脉数,选加地榆炭、黄芩炭、生地炭、侧柏炭、草根、荷叶炭等。    8.涩经止血法: 用于经量过多、崩漏,选加棕炭、仙鹤草、藕节炭、血余炭、煅龙牡等。    9.养血安神法: 用于心肾不交,经断前后失眠诸证,选加浮小麦、炙甘草、大枣、夜交藤、合欢花、龙齿、炒枣仁等。 家庭治疗措施●防止受寒 一定要注意经期勿冒雨涉水,无论何时都要避免使小腹受寒。●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 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发生缺铁性贫血。多吃乌骨鸡、羊肉、鱼子、青虾、对虾、猪羊肾脏、淡菜、黑豆、海参、胡桃仁等滋补性的食物。●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的月经不调是由于受挫折、压力大而造成的,那么你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且如果你已经月经不调,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非常必要的。●尽量使你的生活有规律 熬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都会导致月经不调。让你的生活有规律,你的月经可能就会恢复正常。●必要时去看医生 如果持续出血24小时后没有减少,而且出血量大,或者月经少到没有,应马上去看医生。营养与饮食疗法●药草茶 ①干莲花6克,绿茶3克共研细末。白开水冲泡,每日1次。②乌贼骨30克,鸡肉90克,将鸡肉切成小块,乌贼骨打碎,放人碗内加开水适量,蒸熟后加盐吃。 ③美人蕉花适量,晒干后研细末,每次用黄酒吞服9克。 ④适量茶叶、红糖,用水煎后服用,每日2次。 ⑤黑木耳30克,红枣扔枚,煮汤服,每日1次,接连服用。●保健药膳① 鲤鱼美 鲤鱼500克,黄酒250克,将鲤鱼切片,放人锅内,倒人黄酒煮吃。鱼骨焙干研成细末,早晨用黄酒冲服。 ②黑豆红花汤 黑豆50克,红花5克,红糖适量。将黑豆、红花同加水适量煮汤,至黑豆熟透,放红糖溶化即成。食黑豆,饮汤。每日2次,适用于血虚气滞型闭经症。 ③桃仁牛血羹 桃仁12克,鲜牛血(已凝固者)200克,精盐少许。桃仁去皮、尖,研细,与鲜牛血同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同煲成汤后,调入精盐即可。佐餐食,适用于血瘀型闭经症。 ④桃仁红花粥 桃仁1O克—15克,红花6克—10克,粳米50克—100克,红糖适量。先将桃仁捣烂如泥,与红花一并煎煮,去渣取汁,同粳米煮为稀粥,加红糖调味。温热服,每日1-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闭经症。 ⑤ 调经茶 绿茶25克,白砂糖100克。用沸水将上2味浸泡1夜,次日饮服。温热顿服,每日1剂,适用于月经骤停等症。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一)月经先期   1、血热   处方:曲池、中极、血海、水泉。   配穴:   2、肝郁化火:行间;   阴虚内热:然谷;   以泻法清热凉血,调整冲任。   3、气虚   处方:气海、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施以补法。   (二)月经后期   1、血虚及血寒   处方:关元、气海、三阴交。   配穴:   头晕眼花:百会;   心悸失眠:神门。   血虚者施以补法以补气生血。血寒者施以补平泻,或灸以温经散寒。   2、气滞   处方:天枢、气穴、地机、太冲。   胸闷:内关;胸乳胀:期门。   施以泻法。   (三)月经先后不定期   1、肝气郁结   处方:气海、四满、间使、蠡沟。   胸乳胀加膻中穴;情志抑郁加神门、太冲。   施以平补平泻法。   2、肾虚   处方:关元、肾俞、交信。   腰膝酸软:腰眼、阴谷;头晕眼花:百会、太溪。   施以补法并灸。   该病包括垂体前叶功能失调或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月经周期不规则。 月经不调-两地槐花粥   〖 来 源 〗: 经验方   〖 原 料 〗: 生地、地骨皮、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   〖 制 作 〗: 将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净煎水去渣取汁,与粳米共煮为粥。   〖 用 法 〗: 每日1次,可连服3-5日。   〖 疗 效 〗: 清热固经。用于月经过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质地粘稠有块,腰腹胀痛。心烦口渴,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适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2、乌骨鸡一只,宰杀时从肛门开口取出内脏,洗净,将熟地、白芍、当归、知母、地骨皮各10克塞入鸡腹内,缝合切口,加适量食盐、水。蒸熟食用。可治气血虚弱引起的潮热,盗汗,月经不调等症。  3、治妇女月经不调、腰痛、头昏心悸:鲤鱼250克,当归9克,红豆30克,生姜3片,米酒适量,共炖熟吃。  4、治气血虚弱:鸡肉500克,杞子30克,北芪50克,加适量油、盐、水,隔水蒸熟后食用。有补脾益气、养阴补血作用。适用于老年人身体虚弱、慢性支气管炎、血虚头痛、表虚自汗、经常感冒、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多、痛经等症。

热心网友

月经不调疾病概述月经周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稀薄等,统称之为月经不调。自诊要点1.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或先后无定期。2.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3.月经量多或行经时间超过8天以上。治疗建议西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属于内分泌轻度失调,缺少有效的调整办法。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用中成药调理:(1)属血...

热心网友

月经不调疾病概述月经周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稀薄等,统称之为月经不调。自诊要点1.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或先后无定期。2.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3.月经量多或行经时间超过8天以上。治疗建议西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属于内分泌轻度失调,缺少有效的调整办法。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用中成药调理:(1)属血热型的,症见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2)属肝郁化热型的,症见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可服调经止带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3)属气虚型的,症见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治宜补气摄血,可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4)属血虚型的,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5)属血寒型的,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6)属气滞型的,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7)属血瘀型的,症见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经散、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注意事项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2.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3.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4.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血热者经期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葱蒜韭姜等刺激运火之物。气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如牛奶、鸡蛋、豆浆、猪肝、菠菜、猪肉、鸡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月经不调偏方  当归、香附各6克,乌药、茺蔚子(布包)、赤芍、白芍各9克,生地、熟地各10克,元胡5克,川芎3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7-10剂。主治月经超期。   紫苏梗、月季花各12克,何首乌、红花、红枣各10克,蜂蜜适量。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3次,连服7日。主治月经超期。   当归、桑寄生各12克,狗脊、香附、丹参、白芍、益母草、葫芦巴、元胡、失笑散各9克,炮姜、艾叶各4.5克,砂糖为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主治月经提前。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其特征是:(1)经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为月经先期或后期;(2)月经周期或前或后没有规律为月经先后不定期;(3)月经量或多或少为月经过多或过多少;(4)色、质改变异常与经期、经量异常同时发生。推荐食方如下:  1.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型月经出血过多。  2.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每日一次。功能清热、调经。主治月经先期量多。  3.山楂红糖饮: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非妊娠者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调经,主治妇女有经期错乱。  4.茴香酒: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黄酒250克,将小茴香、青皮洗净,入酒内浸泡3天,即可饮用。每次15-30克,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功能疏肝理气。主治经期先期先后不定、经色正常、无块行而不畅、乳房及小腹胀痛等症。  5.山楂红花酒:山楂30克,红花15克,白酒250克,将上药入酒中浸泡1周。每次45~30克,每日2次,视酒量大小,不醉为度。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经来量少、紫黑有块、腹痛、血块排出后痛减。注意忌食生冷勿受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