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国外的科学家发现,一周岁以下的婴儿食用蜂蜜及花粉类制品,可能因肉毒杆菌污染,引起宝宝食物中毒。土壤和灰尘中往往含有被称为“肉毒杆菌”的细菌,蜜蜂在采取花粉酿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把被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微量的毒素就会使婴儿中毒,先出现持续1至3周的便秘,而后出现弛缓性麻痹、婴儿哭泣声微弱、吮乳无力、呼吸困难。据报道,美国婴儿肉毒毒素中毒引起的死亡占美国婴儿死亡总数的5%。 婴儿肉毒毒素中毒,最早是由美国医生于1976年报道的,随后在英国、加拿人、澳大利亚等国也陆续发生这种疾病。1986年日本也有了报道,因而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研究发现,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阴碍了乙酰胆碱的释放,破坏了神经与肌肉的联系,致使婴儿麻痹,呼吸困难。研究人员还发现,婴儿肉毒毒素中毒与成人中毒时的症状不同,婴儿中毒时肌肉松弛致人麻痹,而成人中毒时肌肉收缩使人麻痹。科学家尚未查清楚为什么同种细菌在不同年龄的宿主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症状。 为什么一周岁以下的宝宝食用蜂蜜和花粉制品可能发生中毒,而成人却不中毒呢?这是因为肉毒毒素是在肉毒杆毒的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成人抵抗力强,可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婴儿由于肠道微生物生态等平衡不够稳定,抗病能力差,致使食入的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科学家告诫说,为了降低肉毒毒素中毒的发生率,不要用蜂蜜喂养一周岁以下的婴儿,应该提倡母乳哺育婴儿,母乳中含有婴儿抵抗疾病所需要的免疫物质。我国尚未见在因食用蜂蜜和花粉而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报道,某市商检部门曾对多种蜂蜜进行检查,均未发现有肉毒杆菌。但是,在科学家彻底弄清婴儿肉毒毒素并找到解决办法以前,为确保婴儿健康成长,最好不要给一周岁以下的宝宝喂食蜂蜜,以防不测。。
热心网友
时下正值深秋,食用秋后采制的生蜂蜜(养蜂人在蜂房旁现采现卖的“生蜜”)容易发生蜂蜜中毒。为什么呢?蜂蜜中毒的原因与植物花蜜中所含的毒成分有关。自然界的植物可分为无毒和有毒两大类:无毒植物的花期较早,多在春天。而有毒植物的花期则较晚,入秋以后,绝大部分无毒植物花期已过,有毒植物则正是开花季节。此时蜜蜂若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酿成蜜,多会混进有毒物质——生物碱。人们吃了这种含有毒素又未进行加工处理的生蜜,一般会出现这样几种症状:过敏,气喘,皮肤出现斑疹或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也可能造成人的精神烦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 在购买时,需要了解该蜜的产地与采收季节,以免误食中毒。食用时要先熬开成熟蜜,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因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差,更不宜食用秋后生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