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一岁半了,除了叫爸妈,也就会说些“蛋蛋”、“车车”、“姐姐”之类的,含含糊糊能叫“阿姨”。我们从他很小时就已经很卖力地教他了,无奈就是不说。他挺聪明,人小鬼大,说什么都明白,有时大人之间说个事儿,他听了一遍就记住了。但不说话终归不是好事吧,是不是智商不够?同龄的男孩子有的说的很好了,都会叫爷爷奶奶、舅舅,还会说妈妈抱之类的。很着急,大家有经验吗?

热心网友

我儿子18个月了才叫爸爸妈妈,之前我们也很担心,可一过18个月,他的小嘴巴就开始说个不停了,而且我们说什么他也学什么,词汇量一下子就多了很多,所以你不用担心的,小孩子说话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说得早一点,有的说得晚一点,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和他多说话,你的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开口说话的,放心好了。能听懂指令,能准确地叫“爸爸妈妈”,表达“不”、“好”,叫他名字能恰当地答应就问题不大,注意丰富语言环境,鼓励孩子表达,不要老纠正其发育不准等。建议定期看儿保医生。有的家长说自己小孩一岁半了,还不会讲话,比较着急。我认为小孩一岁半不会讲话并非不正常,孩子的语言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有早说话的,有晚说话的。当然,对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科学研究说明,一岁以后是孩子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有利的环境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实际上孩子的语言发展是从出生就开始了,会说话之前的语言环境很重要,是为“说”奠定基础的,所以,家长要关注一下语言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听”是“说”的先导,对婴儿特别要重视“听”的训练,要坚持让他“多听说话”,进而“爱听说话”,进而“会听说话”,大人要不厌其烦地用良好的语言刺激他,例如:对婴儿说故事、说儿歌、说玩具、说食品、说人、说事、说景……对孩子说话时,尽量引起孩子的注意,口形与表情适当夸张一些,特别是想教孩子说的话,要说得慢一些,让孩子注意家长的口形与声音。创设情景引起孩子说话的需求,刺激孩子运用说话达到目的,例如出现孩子喜爱的玩具或食品,条件是:说出来才能得到。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来从而获得。。

热心网友

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经过检查发现不存在语言障碍那就可认为是正常现象.我爷爷是老中医,他认为不必强迫孩子说话.顺其自然的同时可以多给他讲故事.等长大些就自然会说话了.他还曾经遇到过一个3岁半才会比较流利讲话的孩子呢.不要担心.还有,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贵人语话迟"么.没准这孩子就是那种贵人呢.

热心网友

别着急,顺其自然吧,我都见过个很聪明的孩子快2岁了都不会说一个字的孩子呢,医生也没说什么。想想,世界上最聪明的爱因斯坦不也是到了三岁才开始说话的吗。所以别太着急了,就等着水到渠成吧。

热心网友

没关系,慢慢来,我朋友的孩子1岁8个月才叫爸爸妈妈,开口.没事的,他已经会说些话了,你多和他说话就行了,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别急.

热心网友

每个宝宝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宝宝说话晚,有的宝宝说话早。要多和宝宝说话,尽量与她多沟通,她不理你也不怕。比如你给她玩具,叫她吃饭等等。想办法让她回答。如果宝宝想要什么或想做什么,不要马上就给他,可以告诉他这是什么东西,然后再放在他的手上。宝宝在你身边的时候,不论你在做什么,都要和宝宝交流。这个时候宝宝是听得懂一些语句的。有可能这时候孩子只能用动作表示,这时候家长容易马上满足他的要求,这对孩子是不利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应当把他要的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多点鼓励宝宝,哪怕她只说出一个字,也表扬她。鼓励孩子能够发单字的音,比如:爸爸、妈妈,这时候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说话的环境,给他说话的机会。经常带宝宝和她年龄差不多别的小朋友玩,两个朋友一起比较容易投入。带宝宝接触大自然,让她开阔视野。家里可以多播放音乐、儿童歌曲给宝宝听,寓娱于乐。如果宝宝开口说话了,有时口音不是很准,家长也不要模仿宝宝说话,要用正确的话语来纠正宝宝话。 。

热心网友

一岁半会说这么多也算不错了,我堂姐的儿子两岁才会说话呢,不用急的只要平时多和宝宝说话就可以了,慢慢宝宝就会说很多话了.

热心网友

你家宝宝不是很正常吗?1岁-1岁半  孩子开始说话是在一岁前后。在此之后,只要是孩子自己实际所见所闻所接触的现实世界就是全部。从一岁左右开始,就能一点一点地留下印象了。例如:把积木当作车,说“嘟嘟”地玩,能玩这种比拟游戏就是因为具有了印象能力,能在积  木上重叠车的印象。  要用语言进行交流,就必须在聆听后留下印象,所以,具有印象的世界对语言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1岁半-2岁  这是开始说话的时期,婴儿喜欢给东西取名字。如说“狗狗”(汪汪)“车车”,能把想说的意思表达过去。  词汇增加了几个后,就能说出二个单词的句子了:“有狗狗”“爸爸不在”。这样,其语言的世界急速扩大。  2岁-3岁  知道“漂亮!”“可爱!”等形容词的使用法,并能把一个词汇代用在各种东西上使用。例如把“汪汪”使用于猫、  狮子、布制猴子等,以孩子自己的标准是长有四条腿、长有毛的都是汪汪。  3岁  孩子到了三岁,喜欢反复多次问:“这是什么?”不用说,这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不仅如此,也包含有想和妈妈练  习说话的心理。妈妈如果对自己的话用心回应,孩子就会感到满足,这种满足感,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  另外,孩子这个时期也喜欢反复说话。孩子边预想回答边问,妈妈若如其预想的回答的话,孩子就会具有安心感,这  种安心感可满足孩子的心理。  专家建议:  拥有与孩子共享快乐的愿望和想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你应该集下列四种人的优点于一身:  想交谈、希望理解的人。  能专心听话的人。  用心回答的人。  善于制造快乐场面的人。  和孩子快乐地交流。  婴儿是从希望妈妈懂得他的意思,想从和妈妈交流的想法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妈妈要重视婴儿想把这种想法传达给他  人的心情。不知道和妈妈交流之快乐的孩子,语言的发展往往是迟缓的。  培养语言的要领  不要预先领会孩子的话  一般孩子想表达的意思虽然有各种各样,但很难如表达出来自己所想象的。虽然孩子正努力地想说,但妈妈着急,把  孩子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孩子就会丧失说话的积极性。孩子正在说话时妈妈要边随声附和边注意听,为了使孩子快乐地说话,妈妈要恰到好处地接住孩子的话。  给孩子各种各样的体验  孩子的所见、所闻、所触摸的各种各样的体验均可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妈妈要带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园、公园玩,和孩子一起上街购物,为孩子读童话和图画书。知识和经验累积越多,语  言就更丰富。知道如何去谈自己实际看到的、感受到的事情并体会其快乐性,求知的好奇心也得到了发展。  和朋友一起充分地玩耍  虽然妈妈对于孩子的什么话都能回应,但朋友就做不到了,如果不把自己的想法很明确恰当地传达给对方,对方是无  法理解的。孩子们一边建立和其他人的朋友关系,一边吸收新的语言和知识。。

热心网友

我儿子也1岁3个月,也不会说话,甚至连奶奶都不会叫,但我也不着急,因为他和姥姥在一起,会叫姥姥。所以,宝宝接触谁就会叫谁,你和他说什么比较多,他就会说什么。这个不用着急,只要他会发音,迟早会说话的。

热心网友

一岁半的孩子还不会讲话,这并不是属于不正常。造成延迟讲话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遗传的因素,大脑的言语中枢成熟得比较迟,而更多的是幼儿缺乏丰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们必须跟孩子进行积极得语言交流。做为家长应该经常和宝宝讲话,读故事给他们听,当他们有语言反映的时候要积极地鼓励,并用更好的方法与他们对话,对于他们的动作、表情、姿态要做言语的反应,比如孩子指着奶瓶,你就可以说那是奶瓶,宝宝是不是要喝奶等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讲话的愿望,有条件的话可以让他和比他年龄稍大的孩子言语发展好的孩子在一起游戏,这样一般到两岁左右都能够比较好的说话。

热心网友

不用担心,跟宝宝说话的时候,有意识的慢一点,或者鼓励他自己说出来,并及时的予以表扬.

热心网友

我儿子比起你的儿子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差一个月就两岁了,但说话比你儿子还少,甚至连妈妈都不叫。不过,他其它的各个方面都很好,鬼精灵得很,而且也不内向,见人就笑。我虽然也很遗憾但并不着急,因为我从不怀疑儿子的智商,这么聪明伶俐的一个孩子,怎么会是智商不高呢?所以请你也不必担心,迟开口说话的男孩不在少数。我们的儿子真的很相似,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热心网友

我宝宝22个月,会说的词也不多,他主要是不看你嘴型学,我也急,查过听力,身体都没事,就随他吧,他爸爸2岁才会说话,急也急不来

热心网友

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不要轻易满足他。比如他想要娃娃,就让他说“娃娃”,说了才拿给他。另外,平时多跟孩子说话,用普通话。如果家庭里的口音过多也会影响孩子学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