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路,黄兴路,自忠路,晋元路,靖宇路,凯旋路有关的历史名人姓名,朝代,身份或相关事件,年代
热心网友
光启路徐光启:明末天主教徒。天文学家、农业科学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字子先,号元扈,上海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广东韶州结识西方传教士,初步闻知天主教教义及西方科学知识;后又读到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图》。次年中举。二十八年春赴北京应试,途经南京,往访利玛窦,对西方科学知识发生兴趣。三十一年在南京聆听了葡萄牙耶稣会士罗如望的宣道,阅读了利玛窦的《天学实义》。塔把"天学"理解为由行上之道和行下之器两部分组成。他认为佛教空无之说"东来千八百年,而世道人心未能改易",若能将天主教教义加以传布,使人人为善,以达到"久安长治"的政治目标。因此,他接受了"天学",受洗入教,取教名保禄。 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政之余随利玛窦问学,并于之合译《几何原本》前6卷。三十五年丁忧,回籍守制。次年邀意大利耶稣会士郭居静道上海传教,在家中设立教堂,并在其亲友、佃户中发展教徒,是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将《测量法仪》参以《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中西会通,加以整理,并撰成《测量异同》,《勾股义》。三年后回京任翰林院检讨。适值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遂和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主张翻译学习西方天文学说。因皇帝不予重视,其事遂寝。四十年,从意大利耶稣会士熊三拔学习西方水利。 崇祯元年(1628)复任礼部侍郎。次年,钦天监推算日食再次失准。经过皇帝批准由徐光启主持重修历法。当年,皇太极率领数万人攻破大关口、从三面进逼京畿。崇祯帝两次召集大臣,垂问方略,徐光启提出区别对待俘虏以瓦解敌人军心,建立配备西洋炮等火器的车营,以战为守,积极防御的战术。在徐光启主持下,由传教士率领的葡萄牙士兵带领大铳到达涿州,协助防守。三年升礼部尚书, 徐光启是明末中西文化交流中重要人物。他也是著名的科学家,他著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科学技术划时代的著作。黄兴路 黄兴路以黄兴命名,名副其实。因为今黄兴路(含北延线)及两侧正是黄兴早年从事革命活动之地。1903年7月黄兴应胡元??之请,任教于明德学堂(位于今黄兴路北延线西侧泰安里),明德遂成为黄兴进行革命宣传、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据点。11月4日,黄兴借30生辰宴集,邀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10余人在保甲巷(今黄兴南路西侧坡子街附近)彭渊恂宅集会,发起成立华兴会。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在西园(今黄兴路北延线西侧)龙璋寓所举行成立大会,黄兴被推为会长。10月24日,华兴会密谋在11月16日趁西太后70寿辰,省城文武官员到万寿宫(位于今五一广场一带)行礼之机,举行起义。不料事泄,湖南巡抚陆元鼎下令缉拿黄兴。黄先避居西园龙宅,旋得长沙圣公会会长黄吉亭之助,匿藏于圣公会(位于今黄兴北路西侧吉祥巷)。10月26日,黄兴在黄吉亭掩护下潜离长沙,旋出亡日本,迈开了筹组同盟会、推翻清王朝的历程。 1905年同盟会刚成立不久,禹之谟、陈家鼎等人便创立了同盟会湖南分会,会址先设在南门口东侧的天心阁,后迁至北正街(今黄兴路北延线)湘利乾织布公司禹之谟家中。1912年,阔别家乡8年的黄兴回到长沙。10月下旬,从又一村经六堆子到教育会坪,扎起了几座大型松柏牌楼。10月31日,黄兴乘楚同号军舰抵长,湘督谭延闿亲往大西门义码头迎接。黄兴在长沙进行了为期近2个月的实业考察活动,住在今黄兴北路西侧的大吉祥旅馆,看来,黄兴与后来的黄兴路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30年代,何键主湘,长沙城开始大规模市政建设。继东西干道中山路通车后,又开筑从南门口至八角亭的南北干道,于1933年竣工,始称南正路,后为纪念黄兴诞辰,改称黄兴路。1948年黄兴路向北延建至先锋厅,1952年向南延建至劳动路。今日黄兴路北扩工程又已启动,拟拆让北正街、外湘春街、北二马路、大王家巷等街道,直通潘家坪路。黄兴路成为连通长沙城南北出城口的商业长街。自忠路张自忠(1891—1940),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2年考入天津政法学堂。1914投军奉天新民屯车震团。1917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宋哲元部被蒋介石改编为陆军第29军,张自忠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后继续向长城各要塞进犯。宋哲元委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率第29军与敌在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激战40余日,取得一次次胜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1936年兼任天津市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宋哲元决定率第29军撤退到保定,行前令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长,留在北平与敌周旋。北平沦陷后,国人对张自忠非议颇多,认为他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便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张自忠严词拒绝。日本人于是再也不与张自忠对等谈判。张见大势已去,便决定脱离险境。他先称病躲进德国医院,后又化装成司机助手乘坐美国人的汽车逃到天津,接着乘英国轮船去烟台,再转济南,最后到达南京,始得脱险。9月在济南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1937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此时部队已编为第59军,张自忠任军长。返部队当天,他对部众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1938年初,号称日寇“铁军”的板垣师团在山东半岛登陆,一路西进,3月上旬进至鲁南军事要地临沂城下,以优势兵力围攻守军庞炳勋的第40军的5个团,庞部与敌血战数日,渐感不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调第59军增援临沂。张自忠得令后即率部星夜兼程,日行180里赶到临沂北郊,随即兵分三路从北面对围城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临沂守军也开城出击。凶顽的的板垣师团在两面夹攻下仓惶后撤。张自忠率部急追,在沙子岭再创板垣师团,取得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声誉雀起,被提升为第27军团军团长。是年10月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不久,张自忠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39年5月,日寇10万之众兵分两路大举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张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队死守,一面火速派2个师迂回到敌后方,两面夹击包抄日军。他还亲自率2个团渡过襄河向敌猛攻,粉碎了日军围歼第33集团军的企图。随后第五战区左右兵团全线反攻,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史称“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店地区的第33集团军所属第132师等部阵地进攻,双方激战7天7夜,132师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的战法挫败敌人。他调第132师的第359团另配1个营,令其于夜间绕道偷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临出发前,他鼓励将士们说:“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在张自忠的激励下,奇袭部队当晚潜行30里路,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正面进攻的日军惊闻老巢被端,大为恐慌。张自忠指挥部队趁势猛烈反攻,打得日军狂退60里,大获全胜。此役称“襄东大捷”。蒋介石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其防区为“模范战场”。老百姓则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进犯。当时第33集团军只有74师的2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有中将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不必亲率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众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襄河西岸,而他自己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6日晚,张自忠又亲笔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进一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书中说:“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两封书信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无畏气概,后来亦被周恩来誉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的两封遗书。 5月7日张自忠率2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二千余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于14日在方家集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遂以优势兵力对张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日军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军何以这样能战,后听说是张自忠亲率的部队,当即大量增兵,企图消灭这支劲敌,以绝后患。15日,日军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张部夹攻。激战至16日拂晓,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后张自忠身上又中五弹,为了不让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随张自忠东渡作战的二千官兵亦于南瓜店十里长山全部牺牲。 凶残暴虐的日军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敬军礼,用上好木盛殓并竖灵牌。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先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事先并未公布。但消息一经传出,宜昌民众不期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们码头,蒋介石率军政要员来到江边,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来到重庆北碚双柏树小山落土安葬,并追晋上将。冯玉祥把这里更名为“梅花山”,并亲自为自己的老部下题写“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晋元路谢晋元: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1926年10月毕业,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后调到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任连长。在济南讨伐孙传芳战斗负伤,愈后先后任武汉要塞、河南省保安处营长、中校团副及旅部参谋主任等职。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五二四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二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10月27日,上千的日军进犯,他沉着应战,号召壮士“要人在阵地在,誓与日军血战到底!”激战一天,毙敌80余名。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28日凌晨,官兵又在四行仓库屋顶升起中国国旗,表示捍卫祖国尊严,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接着敌军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形势险恶。29日,写下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30日,接蒋介石“珍重退入租界,继续为国努力”的手令。31日,敌又以飞机大炮攻击仓库,他以3挺机枪掩护,率部冲出重围,退入租界。坚守仓库4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名,写下中国抗战史上极为壮烈的一页。他受到上级通令嘉奖,升任为上校团长。部队退入租界后,正待整装再战,被英军解除武装,送往胶州路“孤军营”,受尽凌辱。他满腔悲愤,每日清晨带领孤军唱国歌,举行精神升旗仪式,出操上课,教育部属勿忘爱国军人的人格和国格。1938年8月11日晨,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率部升起国旗。当天下午遭到万国商团外籍军队包围冲击营房,夺去了国旗。他指挥壮士展开搏斗,4名壮士牺牲,100余人负伤。孤军被送往外滩中央银行大楼幽禁。他下令开展绝食斗争。工部局被迫让步,将他们送回孤军营,奉还国旗,抚恤死难壮士,并对此事件表示歉意。1940年3月,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派员以陆军总司令的高官诱降,他严词斥道:“尔等行为,良心丧尽,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为民为天职,余志已决,决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污我,你速去,休胡言。”敌伪见软硬兼施无效,于1941年4月,收买叛兵4人在24日早操时,乘他不备,用凶器将其击死。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赠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遣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晋元中学建立纪念馆立像,其家乡蕉岭县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1983年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其陵墓,表彰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靖宇路杨靖宇(1905年一1940年),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 2月 13日 生于河南确山李家湾。 1923年到开封读书。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年底回确山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 4月领导确山农民暴 动,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刘店秋收起义, 任当地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失败后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工作。 曾三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 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 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 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经 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 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 11月派往南满,到吉林磐石一带视察。他 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 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 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 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次 年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 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 委, 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面对日伪军频繁的 “讨伐”,他提出“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不 打”等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等 战术,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 击根据地。1938年秋,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进行军事“讨伐”, 同时悬重赏缉拿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杨继续坚持战斗。 1940年 1月,所部被日伪军重兵围困。他组织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只 身同敌人周旋五昼夜; 2月23日在吉林濠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为 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在吉 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