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记”是什么?佛法应该是了彻一切的,为什么还会有“无记”?
热心网友
“无记”通俗说就是,问题本身的荒谬性导致对这种问题的回答的无意义。比如,我没有妹妹,却有某甲这样子问我:“我昨天梦里出现的女孩是不是你的妹妹?”,你说我该怎么回答呢?其实不止十四无记,世间人通常概念范畴的很多东西在觉者境界都是荒谬的假想,就如梦中阿妹一般。诸如:“常”、“断”、“有”、“无”、“同”、“异”、“来”、“去”、“生”、“灭”等等。只是由于陷入十四无记的问题的答辩实在是浪费时间,不利于证悟,所以佛以一默为上策。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无记”实际上是一种无明烦恼,无记业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无意义”就堕在无明。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就是无明。佛法当然是彻一切的,佛法是觉悟之法,是教我们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要觉而不迷。只要时刻保持警觉,遵从佛陀的教诲,专信不犯,就不会造作无记业。所以,无记不是佛法导致的结果,是人业障、烦恼、习气的体现,是不觉悟的结果,佛法正是用来对治我们这些烦恼的良药。佛法与烦恼的关系一定要搞清楚才好。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梵语 avy⑧k□ta。三性之一。一切法可分为善、不善、无记等三性,无记即非善非不善者,因其不能记为善或恶,故称无记。或谓无记者因不能招感异熟果(善恶之果报),不能记异熟果,是故称为无记;但此种解释仅适用于有漏法,并非一般通说。成为无记之法,称「无记法」;对此,成为善或不善之法,称「有记法」。无记分为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二种。(一)有覆无记,以其无记,故不引生异熟果,但能覆圣道、蔽心性,故为不净者,例如上二界之烦恼,及欲界之烦恼如身见、边见俱属此。(二)无覆无记,又作净无记,即纯粹之无记,绝不覆圣道,蔽心性,故不属不净。欲界之无覆无记心分为四:(1)异熟无记,即指异熟生心、报生心。依前世业因招感果报之心。(2)威仪无记,又作威仪路无记。即威仪心、威仪路心。引起行住坐卧之威仪动作或缘此动作之心。(3)工巧无记,又作工巧处无记。即指工巧心、工巧处心。为身语工巧(工作、绘画、诗歌等)或缘此之心。(4)通果无记,又作变化无记。即指能变化心、变化心、通果心。起入定得神通自在作用之心。以上四无记更加自性无记(如山河大地之色香味触)与胜义无记(虚空及非择灭之二无为法),并有覆无记,合谓七无记。同时,唯识宗将所有之无记法分为如下四无记:能变无记(心、心所)、所变无记(色法与种子)、分位无记(不相应行法)与胜义无记等。成实论卷八称隐没无记性烦恼为无记。 此外,对于外道之十四难(即问难),释尊认为无回答之意义,故不答以是或非,此谓十四无记、十四不可记;相当于四记答中之舍置记。十四问难如下:(一)世界(及我)有常(时间之无限)?(二)无常(时间之有限)?(三)亦常亦无常?(四)非常非无常?(五)有边(空间之有限)?(六)无边(空间之无限)?(七)亦有边亦无边?(八)非有边非无边?(九)如来(此际意指众生)死后有?(十)无?(十一)亦有亦无?(十二)非有非无?(十三)命与身为同一?(十四)异?以上若除去(三)(四)(七)(八),亦称作四类十问。〔杂阿含经卷三十四、大□婆沙论卷五十一、卷九十七、卷一四四、俱舍论卷二、卷七、成唯识论卷三、俱舍论光记卷二、卷十三、卷十五、卷五、卷十、大乘义章卷七〕(参阅「十四无记」414、「三性」563、「四无记」1775、「有覆无记」2460、「无覆无记」5139 p5107 (佛光大词典)。
热心网友
记住一切就等于什么都没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