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有辩论赛,我们是反方,我们的观点是“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正方相反。请给我一些有力的论点和证据吧!!着急呢!!他们选我做一辩,今天就得叫上去稿子,现在正疯狂在爱问发问呢!!大家都帮帮我啊!!!(谁如果有辩论的心得技巧比如扰乱对方思路等策略也要告诉我啊,我没参加过辩论!)

热心网友

提供二只资料一、 辩论赛正方为化学化工学院代表队,其观点是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反方工学院代表队的观点是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  正方认为先择业后就业不符合大学生,时间问题,思维方式,经验积累以及家庭负担上的问题使然。反方认为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的,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很高,正确选择职业对社会和自己都是有益的。  公辩中,双方展开激烈的辩论,双方都抓住对方的弱点重击,几经周旋,嘹亮的哨声响起,双方不得不停止。接下来的自由辩论和观众提问更是精彩纷呈。最后在总结陈词中反方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浪费青春、浪费人才、个人信誉度降低。而正方则提出这样会加重家庭负担,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二、如有一场比赛,正方论题是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反方则是“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从题目来看,我觉得是反方的难度比较高,所以,在辩论中,反方采取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先声造势,咄咄逼人的策略,也是合理的,情有可原的。但是,反方的逻辑是“先就业”就是放弃选择,放弃选择就是盲目择业,盲目择业就可能导致选择错误,选择错误则将贻误终生。所举例子多是选择错误,盲目跟风,追求多赚钱,结果去盗窃、走私、贩毒,“一失足成千古恨”(反方辩词中语),这显然是离开大学生就业的规定情景太远。因此,被正方问一句,好像对方认为职场还有小偷这一职业可供选择,引来观众一片哄笑。但依我看,正方也没有充分利用辩题的先天优势,像这样能击中对方要害的答辩还太少。正方反复强调的是今天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不就业,靠父母养活,否则无法生存下去,何来明天的发展?其实,大学生毕业后未必当年都能就业,是辩题产生的前提,对此加以一再强调,并无太大意义;而就业为生存,固然是先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先就业的全部理由,因为“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辩题是针对全部大学毕业生,而非专指为经济条件所困的那部份毕业生。辩论的正、反方虽然由抽签决定,但也都是经事先准备的。辩论场上的表现,并非全是临场发挥,像论点逻辑之失当、论据之不充分,显然与事先准备有关,反映了这支队伍的认知水平。依我看,正方应把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作为辩题产生的逻辑前提肯定下来,不要与反方在这上面纠缠。同时,说明“先就业”是在一时择不到理想职业前提下的一种选择,并非放弃选择,更非盲目选择。应阐述的是,当现实与理想发生矛盾时,如何通过主观的脚踏实地的努力,而不是等待客观条件改善、机遇的降临,去实现理想;同时,也应在职业实践中去检验大学时就业理想是否真适宜自己个性、才能的发展。而反方,则应重点强调“先择业”标志着大学生对自己理想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是通过就学时代认真刻苦的学习才能获得的。“先择业后就业”表现了大学生对自己的高标准的要求,一种愿为实现理想作出必要的牺牲的精神,一种不仅是适应环境而且要去改造环境的斗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鼓励这种精神,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在就学时代作得更好,在就业过程中也能更好展示其有原则敢担当的一面。我这么提出一种正、反辩论逻辑构成的方案,并不是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只是认为,像现在这样辩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脱离语境,上纲上线;似乎有“为求胜而求胜”的倾向。这样,自由辩论往往变成了聋子对话,立论、反驳也不在要害处,与用辩论赛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对哲学、逻辑学、历史、文学及对话、辩论艺术等的学习兴趣的宗旨,恐怕不尽一致,对辩论赛是种浪费。而大学生中能说会道者多是强辞夺理之辈,或至少得理不让人,这也不是可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