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一词从哪里来?
热心网友
小康”源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民(因输赋税服徭役)已经很劳瘁了,差不多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了 。可见,“小康”的“康”,是指安乐、休息、安宁的意思。小康的说法用于对一种社会状态的描述,成为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上的一个 词汇,则见于《礼记·礼运》中引证孔子的一段话里面提到的。孔子在年底参加完蜡祭之后,登上门楼,喟然叹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到了清末,康有为提出大同思想,还写了《大同书》。其实,孔子的小康也好,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也罢,都只讲到社会秩序,而没有涉及经济生活,只能算作小康的经济理想。 而我们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各行各业都很全面、具体。比如说衡量小康的标准,有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占50%以下;再一个就是以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标准,即指人均GDP超过800美元。那么读书人的小康是什么呢?作家罗维扬说:“读书人的小康标准是,买书不愁钱,藏书不愁房,读书不愁考,出书不愁销。”小康这个名词最早是源自《诗经》《诗· 大雅· 劳民》这篇当中有句话叫做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这时小康的康是指安定的意思这是小康最早的含义。
热心网友
康就是安康幸福的意思。小康,就是生活基本条件具备,物质生活条件满足时代要求,心情舒畅。
热心网友
领导早已大康了,老百姓小“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