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十八般兵器”之称是从“十八般武艺”一词演化而来。“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内涵今天已无从查考。谢肇浙《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作了记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 《水浒传》写到的十八样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还有谓十八般武艺是指九长九短: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杵。
热心网友
他们答的真好.
热心网友
综合各家说法,「十八般武器」至少有25种以上,而且,不在这些范畴中的「奇门兵刃」、「暗器」,更是不胜枚举,因此,我们不妨将「十八」看成是一个约略的数字,不必执着在数目上计较。 「十八般武器」是中国传统兵器的总称,每一「般」下,都各有许多形制、功能不同的兵器,如「刀」下,有九环刀、雁翎刀、春秋刀、三尖两刃刀、斩马刀、砍山刀、大刀……等等,名目繁多。这些兵器,原本都是在实际作战当中广泛使用的武器,有部分甚至原来就是农具,如「钯」是农家用来锄地、挑草的器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以「九齿钉钯」为武器,非常有名,正因他在高老庄当女婿时,是庄稼汉的身份),中国历代的战争,很多都和农民有关,因此兵器往往就从农具中脱胎换骨而成。 使用武器,有许多诀窍,不同形制的武器,有不同的施展方法,设计的功能也有不同的重点,如「刀」以砍、斫、劈为主;「剑」以刺、割、挑为要;「枪」、「矛」用于远刺,「盾」、「牌」适于遮挡等皆是。大体而言,诀窍不外砍斫、挑刺、架掰、遮挡、压劈、敲击、钩扯、远射、抛掷……等十来项。如果依据兵器的性质加以区分,「十八般武器」可以分成六大类: (一)抛射兵器:弓、弩、箭、矢、铳 (二)长兵器:戈、矛、枪、棍、棒、挝、殳、杵、杆、杖、钯、把头、 铲、斧、钺、戟、槊、叉、?、钩、大刀、?[、大镰。 (三)短兵器:剑、刀、鞭、金间、钩、镰、锤、链、尺、拐、哨子棍、 环(圈)、轮。 (四)软兵器:流星、绵绳套索。(五)奇门兵刃:三尖两刃刀、橛、点穴针、扭子、匕首、鸳鸯钺、三节棍、盾牌、判官笔、状元笔、阴阳锐、铁尺。(六)暗器:飞剑、飞刀、飞镖、镖刀、梅花针、飞针、飞刺、飞铊、 飞抓、飞铙、梅花袖箭、袖筒箭、摔手箭、花装弩、踏弩、袖弩、袖圈、袖蛋、弹弓、飞蝗石、铁莲花、铁鸳鸯、 如意珠、流星锤、铁拳、龙须钩、绳镖、罗汉钱、喷筒、龙吒、梅吒、血滴子。 兵器的形制不一,适用对象也有所区别,武侠小说中柔和娇弱的女性、温文尔雅的书生,通常使用轻便灵活、优雅高华的「剑」;身材魁梧、性格粗豪的大汉,则不是用威风凛凛的「刀」,就是厚重沉猛的「狼牙棒」、「降魔杵」之类,就显示了这个道理。擅于描摹人物的作家,往往将人与武器作紧密的结合,使得武器变成人物性格的延伸,如金庸《神雕侠侣》中的绝情谷主公孙止,同时使用刀与剑,而偏偏以刀为剑、以剑当刀,充分显示了他心机深沉、阴险狡诈的个性;而古龙《大旗英雄传》中的铁中棠,以「云家旗」为武器,云旗萧萧的壮烈之气,也与他正气凛然的形象配合无间 都是很成功的例子。在中国传统的小说中,兵器甚至成为人物的象徵,青龙偃月刀就是关羽,方天画戟就是吕布,金箍棒就是孙悟空,就是家喻户晓的例子。 兵器与武功的施展招数也有关键性影想,历代闻名的招式,有些就是从兵器中衍生而来的。中国传统的「过年」,有贴年画的习俗,往往在大门上贴着「门神」,这两位「门神」,是唐朝的名将秦琼(白面执金间)与尉迟恭(黑脸持鞭),秦琼以「金间」为武器,最着名的一招称为「杀手金间」,现在已成为流行的词语了。此外,如杨家将的「回马枪」、关羽的「拖刀」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知道「十八般武器」词语的人很多,但知道其中细目的人则寥寥可数,更别提明了各武器的形制、功能、源流与相关的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