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一次,与张幼仪,张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1915年嫁给徐志摩,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签字离婚,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遂归国,1926年开展她上海的事业,在东吴大学教德文、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经营云裳服装公司。
热心网友
离过两次。
热心网友
一次,和张幼仪。但是和林薇音有暧昧关系的同时和陆小曼结婚!死时未与陆小曼离婚!
热心网友
一次,和张幼仪
热心网友
曾经为了陆小曼而而过一次婚,但二个保持友谊终身。
热心网友
与张幼仪离过一次
热心网友
有且仅有一次。与张幼仪离婚。
热心网友
1915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奉父母之命结婚。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1920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与孩子接到英国 (张临终回忆是她们母子主动去的,而徐对妻子很冷淡),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1920。12。1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信末附言“徽徽问候”。1921年徐志摩有与林徽因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始可:“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林父多妻,林徽因是她父亲第一个妾的长女,亲眼见到了家庭生活的不美满,因此难以容忍徐志摩已有妻室的身份。1922年3月,徐志摩赴柏林,经金岳霖、吴经熊作证,与张幼仪离婚,之前徐志摩的信上说“……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矣……无爱之婚姻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对徐、张的离婚,也不可看得太认真了。这样的离婚,多少带点游戏的意味,要不就无法解释徐志摩回国后还要登报正式声明离婚。留学生闹离婚,是当时的一种风尚。杨步伟后来说:“那时还有一个风行的事,就是大家鼓励离婚,几个人无事干,帮这个离婚,帮那个离婚,首当其冲的是陈翰笙和他太太顾淑型及徐志摩和他太太张幼仪,张其时还正有身孕呢。”徐申如听说儿子如此对待妻子,气愤之下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并停止供粮,且将银行业务及财产交由张幼仪主管(徐家为浙江首富)。此后这位徐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张幼仪的大哥叫张君劢,是民国初政坛风云人物,二哥张嘉敖则是当时政府中央银行总裁,张幼仪从此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业务也相当发达,直到56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1923年新月社在西单石虎胡同七号成立,林长民、林徽因等参加并祝贺。一时间名流云集。梁启超、丁文江、林长民、张君劢、陈源、林语堂、徐申如徐志摩父子、王赓陆小曼夫妇、余上沅、丁西林、陈西滢凌淑华夫妇等在这里常来常往,林徽因和表姐王孟瑜、曾语儿也常来参加各种文艺、游艺活动。徐志摩自此认识陆小曼。北京军届高官王赓不喜社交,不肯经常陪妻子游玩,又曾去哈尔滨任庭长。由于与徐志摩同为梁启超弟子,就常委托徐志摩陪伴陆小曼外出游玩,熟料引狼入室。陆小曼聪慧活泼,通音乐、绘画,且有小说、剧本行世。其父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长达20余年。1920年小曼父母选中了曾留学美国西点军校、时就职于北平警察局的王赓为婿。小曼生性活泼,其夫则严谨有度,不苟言笑。1925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关系异常密切,引起世人非议,徐不得已出国避风头,在欧洲遍访名人。此时王赓在上海,担任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9月经刘海粟等说合,有意离婚。年底徐陆两人同居。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结婚。1931。9月,梁思成、林徽因应朱启钤聘请,离开东大,到中国营造学社供职。梁任法式部主任,林为“校理”。秋,林徽因病愈下山。11月19日,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同日,徐志摩为听林徽因学术报告自南方返京,赶乘邮件飞机遇雨触济南党家庄开山身亡。11月22日,林徽因、梁思成得悉徐志摩坠亡,即以铁树、白花编制小花圈,梁思成随与金岳霖、张奚若赶到徐遇难处处理后事。梁思成在现场取回一块飞机残片,烧焦了的木头,交給自己的妻子,林徽音把它?煸谂P室墙上,一直伴着直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这种信任和尊重本身就把爱情演绎得有声有色。同月,由林徽因等主持,在北平为徐志摩举行追悼活动。徐申甫深为儿子写的对联是:考史诗所载,沉湘捉月,文人横死,各有伤心,儿本超然,岂期邂逅罡风亦遭惨劫; 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父重赋招魂。” 张幼仪的对联是:“万里快飞鹏,独撼翳云遂失路;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惜去招魂。”徐志摩死时35岁,陆小曼29岁,从此素衣服丧,谢绝玩乐交际,绝迹于公开场合,几乎不离开居所。对外界于她的所有指责不作任何辩解,全力以赴为志摩编写全集,并投入绘画,师从贺天健,在1941年假座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开了一个饶有意味的个人画展,山水、花鸟都有,作品多达100多件,受到参观者的相当好评。此后又在1949年、1955年以优异的绘画水平,两次入选全国美术展。在1958年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和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接下来在1959年,她还有幸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1964年秋,小曼又投入精力,为成都杜甫草堂画了四幅条屏山水。关于爱画山水,她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 1965年4月3日孤身一人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终年63岁。灵堂上只有一付友人的挽联。她死前唯一的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她的骨灰一直寄存在某处,直至1988年由其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堂侄出资在苏州入土为安。早年晚清名臣翁同和的孙子翁瑞午和陆小曼裹在一起,翁家里有钱,自己有闲,会玩、会吃、懂得哄女人。徐志摩大光其火,但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此事,不过,翁这个人还重情意,陆小曼孀居的前好多年因过惯了被人供养的生活,没有谋生能力,也无经济来源,是翁瑞午支付她的所有费用的。后来两人同居。陆小曼曾经用书面文字来总结她和翁瑞午的关系,说自己深爱志摩,从无改变,翁是老友,两人同居时她对他有约定,不许他抛弃发妻,另外,两人不正式结婚。陆小曼说,“我对翁其实并无爱情,只有感情。”作为徐志摩的至交,胡适曾对陆小曼提出,只要她和瓮瑞午断交,以后陆的一切由他负责。陆小曼委婉拒绝了,说当时翁已经贫病交加了,这个时候怎么能把人赶走?翁陆两人晚年分裂。
热心网友
1
热心网友
只有一次吧,他又没和林徽音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