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疏》中的“疏”是什么意思?

热心网友

“疏”的意义比较多。在这里,“疏”是指对前人的经典著作进行考据、梳(通“疏”)理、阐述、诠释和发挥、扩展所得到的文章。《水经注疏》就是清代国学大师杨守敬对郦道元《水经注》所作的《疏》。还有如《十三经注疏》、《尔雅义疏》等都是这个意义。此外,在古代(比如“汉”),臣子给皇帝上的奏章也叫“疏”。“疏”的这些意义,穷源逆流,还是从“疏浚”、“疏通”演变而来的。

热心网友

我想是蔬菜的意思

热心网友

作文章的形式

热心网友

注释,解释的意思

热心网友

“疏”是古代的一种书名称谓。《唐律疏义·名例》开头的疏文说:疏之为字,本以疏阔、疏远立名。又《广雅》云:“疏者,识也。”案疏训识,则书疏记识之道存焉。《史记》云:“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汉书》云:“削牍为疏。”故云疏也。按上文,疏的字义有四种:第一是疏阔、疏远之义,此处不取。第二是《广雅》上讲为识(zhì),通zhì@①,其义是记在心里的记;第三是在铭器上刻写文字,《汉书》中的“削牍为疏”,就是刻写之义;第四是由刻写及心记通转为一般的用笔写记的意义。《唐律疏议》中的疏,兼取上述第二、三、四种意义。所以,书“疏”的作用与意义是“记识”。《水经注疏》是晚清地理学家杨守敬撰写的关于水文地理的科学巨著,对后世的科学研究影响很大。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宜都市陆城镇人,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杨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6岁。杨守敬逝世后,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   杨守敬是学坛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写有代表巨著《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