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杰出画家陈洪绶为什么号“老莲”?紧急!!!谢谢大家。

热心网友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号老莲,又号小净名。明亡以后,自号僧悔、悔僧、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悔迟、老迟、弗迟等。他是明末清初充溢着真挚感情的诗人和善于刻画世情的散文能手,又是一位不甘傍依古人而能自创一体的书法名家,更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艺术大师。其中绘画造诣最高,当时与北方的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前人评论他的人物画“力量气局,超技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的许多有彻底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他仕途功名毫无成就,屡试屡败,只是“诸生”(秀才)。素怀“济世匡国”之志,但黑暗的现实终使他的理想归于破灭。明朝覆灭后,四十九岁那年出家在绍兴云门寺为僧,常纵酒狂放,借以发泄“故国遗民”的悲怨。到晚年在绍兴、杭州一带以卖画为生,又不肯阿谀权贵,贫病终生。 他的画多题老莲名,寄寓不染污泥之意。无论工笔、意笔、重彩、淡墨等,均赋予了鲜明的个性,把他的情感在此充分淋漓地发挥出来。他在构图、设色方面主要倾向简素淡雅,多用中锋圆劲的线条,泰然自若,深得悠雅之趣,从而达到了“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路”皆大成,形成了“少而妙、壮而神、老则化”三个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

热心网友

真的好佩服大家啊,找到那么准确的答案,实在是让我羡慕啊,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热心网友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是明末清初绘画、书法、诗文俱佳的艺术大师。其中造诣最高的是绘画。前人评论他的人物画“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大禹治水会师之滨、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诸暨市的枫桥镇长道地(今为陈家村)。得天独厚的人文积淀开启了他的早熟和勤奋,传说他爱看庙里的民间宗教壁画,四岁自画关公像于壁,十岁濡笔作画使老画家孙杖、蓝瑛惊奇,十四岁可悬画市中卖钱。他曾在《隐居十六观图册》上题诗回忆: “老莲无一可移情,越山吴水染不轻。”

热心网友

陈洪绶,幼名莲子,故自号老莲

热心网友

因为他的幼名为“莲子”,故号“老莲”,人们习惯称之为“陈老莲”。陈洪绶:(1588-1652)明代杰出画家。字章侯,号老莲、莲子,晚号悔迟,更号弗迟、老迟,又号云门僧,九品莲台主等。诸暨枫桥(今属浙江)人。曾师兰瑛,长于花鸟、山水、尤精人物。家贫喜与穷人接近,个性傲兀,,生活放纵,不拘礼法。他反对文人墨戏,一般人称他为狂士。崇祯时曾一度到宫里临摹过历代帝王像。明亡后,逃到山里,改装为和尚,名悔迟。后来在杭州卖画。他的花鸟、山水画构思新颖,设色浓丽,各臻妙境。他画人物,构图简括,造型夸张,勾线劲挺,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情趣。画仕女,装束古雅,眉目端凝,能从古拙中看出妩媚。又热心和民间刻工合作,为《西厢记》等戏曲小说作插图,造型简练概括,有血有肉,生活气息浓厚。与当时势北方人物画家崔子忠齐名,时称“南陈北崔”。其作品有有版画《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鸳鸯冢》、《九歌图》、《屈子行吟图》以及卷轴画《戏婴图》、《生鲁居士四乐图卷》、《仕女图》、《花卉山岛图》等,著有《宝纶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