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遭受各种应激时,糖代谢紊乱加重,酮体生成增多并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要点: 1 糖尿病病史。 2 诱发因素:如感染、创伤、手术、饮食不当、停药等。 3 临床表现:主要为酸中毒和脱水的表现,如恶心、呕吐;口干、皮肤粘膜干燥、脉细速、血压下降、休克;呼吸深快、呼气如烂苹果味;头痛、嗜睡、甚至昏迷。 ...

热心网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遭受各种应激时,糖代谢紊乱加重,酮体生成增多并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要点: 1 糖尿病病史。 2 诱发因素:如感染、创伤、手术、饮食不当、停药等。 3 临床表现:主要为酸中毒和脱水的表现,如恶心、呕吐;口干、皮肤粘膜干燥、脉细速、血压下降、休克;呼吸深快、呼气如烂苹果味;头痛、嗜睡、甚至昏迷。 4 实验室检查:血糖升高;尿糖、尿酮阳性;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 1 补液:应立即大量补液,第一日总量4000-5000ml,开始2-4小时内给予1000-2000ml,以后4-6小时补充1000ml;如血糖高于300mg,选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当血糖低于250-300mg时,可用5%葡萄糖盐水以防低血糖和脑水肿。 2 胰岛素降血糖:一般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每小时4-6IU静点或肌注。对较重病例,可考虑冲击疗法,冲击量为20IU静点。 3 纠正酸中毒:随着补液和血糖的降低,酸中毒大多能够得到改善,只有伴有严重的酸中毒时,才考虑补充碱性药物,但不宜过早过多,以免出现脑水肿。 4 纠正电解质紊乱:经胰岛素、补液和补碱治疗后,血钾可以骤然下降,因此应积极补钾,原则上见尿补钾。 5 防治诱因:如感染、外科疾患等。 6 防治并发症:如休克、继发感染和多脏器损害等。

热心网友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代谢控制不良、伴发感染、严重应激、胰岛素治疗中断以及饮食失调等情况。2型糖尿病如代谢控制差、伴有严重应激时亦可发生。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致死亡。在幼龄或高龄、昏迷或低血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在美国有经验的医疗中心其病死率<5%,但在我国基层医院病死率可高达10%。如果及时送到医院是可以治好的给予纠正酸中毒、...

热心网友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症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代谢控制不良、伴发感染、严重应激、胰岛素治疗中断以及饮食失调等情况。2型糖尿病如代谢控制差、伴有严重应激时亦可发生。延误诊断或治疗可致死亡。在幼龄或高龄、昏迷或低血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在美国有经验的医疗中心其病死率<5%,但在我国基层医院病死率可高达10%。如果及时送到医院是可以治好的给予纠正酸中毒、扩容、降糖如果导致昏迷就很危险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平时在家的时候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也要经常监测血糖预防很重要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既存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  I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如有人调查,40岁以前发病的I型糖尿病患者中单卵双生的糖尿病的发生一致率达30~50%,如一方患糖尿病而另一方在5年之内先后发生糖尿病的一致率为54%,相反双卵双生的I型糖尿病的发生一致率为0。从组织相容抗原(HLA)的研究中也发现某些易感性因素与I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从家系调查发现,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25~50%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我国学者曾对1737例II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其中一级亲属患糖尿病占17.04%;另一项调查显示母亲患糖尿病占15.04%,父亲患糖尿病占7.13%, 故女性遗传高于男性。II型糖尿病的组织相容抗原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与遗传因素有关。  虽然大量的资料证实糖尿病与遗传有关,但目前认为遗传仅仅是糖尿病的易感性因素,是一种糖尿病的倾向。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同样外界环境条件下,有遗传倾向的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而不能认为只有家族史的人就一定发生糖尿病。  流行病学及实验医学证实,I型糖尿病的发病还与病毒感染有关,如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胰岛?细胞的破坏而不产生胰岛素。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调查证实,缺乏母乳喂养与I型糖尿病的发病也有关,如母乳喂养不足3个月的婴儿,I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率增加1.5倍;相反,如出生后数月内不用牛奶喂养,可使90%的婴儿I型糖尿病发病率降低30%。另有报道,化学物质中毒(如四氢嘧啶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或精神创伤等都与I型糖尿病发病有关。  1994年,曾对我国25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尤其是腹型(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甚至认为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性,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次饮食成份结构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多,尤其食物中微量元素铬摄入不足等,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另有调查证实,重体力劳动者糖尿病发病率远低于轻体力劳动者或脑力劳动者,因为,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  精神诱因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抑郁、苦闷、忧虑过度可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使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而出现胰岛素抵抗。